脱口秀丨叶一剑:乡村开放观

乡村封闭是长期存在的认知误区 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 批判继承地看待乡村发展 秉承开放原则建设理想乡村

乡村封闭是长期存在的认知误区

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

批判继承地看待乡村发展

秉承开放原则建设理想乡村

欢迎收看第一百一十六期: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以前总有偏见认为中国乡村是一个很封闭的体系,而封闭带来的结果是愚昧和落后的概念。但我们在实际的走访当中发现,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代的角度而言,其实中国乡村一直都存在着开放性。

但现在我们对整个中国乡村的认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还依然想当然地把它认为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所以,当我们从外部走入中国乡村的发展过程中时就会产生一种错位。因此,在我们自认为中国乡村是封闭的前提下,做出的一些很好的政策或投资安排在实际的落实当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将来我们在思考中国乡村的发展时,应该从一开始就要认知到中国乡村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当然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可能有些不好的东西,但它的开放性在我们开展新一轮的发展设计的时候,可能会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便利。

比如,以前我们在讨论整个中国乡村的建筑时,更愿意思考周边地区的建筑形态。但其实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中国乡村建筑的演变都有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以前它是一百年之内才完成的迭代,后来可能在二三十年之内就能完成迭代。

事实上,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中国乡村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态的影响,也会有一个更快的迭代速度。所以,我们就更应该认知到,现在中国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快的迭代速度。

例如,以前在中国历史上,农村从来没有出现过路灯,但现在农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路灯。难道路灯在农村的普及就是滞后的形态吗?其实也不必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务实的认知到整个中国乡村开放的节奏。另外,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是要完全摒弃一些既有的通过历史保留下来的好的传承。

因此,我们既要批判性地去看待中国乡村的开放过程,又要理性的对待它既有的一些东西的冲击。所以,我们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第一,要认知到中国乡村开放的现实问题。第二,要知道在整个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乡村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第三,要尽可能的避免中国乡村开放过程中对既有的美好的东西的冲击。

除此之外,如果给中国乡村注入越来越多外来的强势资本,那么乡村里更大的开放和冲击很快也会到来。这时对于中国乡村开放的问题的理解也会到一个新阶段。因此,在新的阶段里,我们应该在政策和制度上做出相应的安排。

比如,我们现在看到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通道是通的,但从城市走向农村的通道却有一定的限制。但接下来,可能在这个方面会有一些改变,那么对待中国乡村开放包容的结果也是将来要有所突破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城市的人口走向乡村和外出的本地人口重返乡村的概念,可能会有来自于更广泛的地域的其他人。其中包括,乡村和乡村之间的转换,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转换,甚至是国外人口到中国乡村体系的导入。

我们之所以讲述这么多,其实是想提示大家,中国乡村从来都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的开放是一以贯之的。那么接下来,它也一直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围绕中国乡村展开的一系列的改革,其实应该是在乡村开放的体系的前提之下展开的一个决策。

只有这样,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认知到中国乡村的转变,也只有在开放的语境和环境之下,中国的乡村才能真正的走向一个更加理想的状态。所以,无论是从政策、制度、案例,还是从将来的社会建设角度而言,都应该秉承这样的一个原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