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长高

  站在正在施工的太原信达国际顶层环绕一周向远眺望,一览众“楼”小的磅礴城市景观扑面而来,这个总高度

站在正在施工的太原信达国际顶层环绕一周向远眺望,一览众“楼”小的磅礴城市景观扑面而来,这个总高度达266米的摩天大楼是太原目前在建最高建筑。
  在摩天大楼开发热的影响下,太原一批饱含新技术力量、新设计理念的建筑近年大量出现,将城市功能和景观拔向新的高度。太原这座2500年的古城,正从平面转向立体发展,一天一天长高。
  A 高楼情结考验城市经济
  2019年3月18日,位于省城迎泽西大街,正在建设的信达国际外立面玻璃幕墙施工已进入尾声,整栋楼预计将于2019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常有市民在工地围档前驻足仰视这座太原在建的最高楼。负责该项目投资开发的山西信达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保国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称,信达国际主体工程高度超过100米之后,渐渐成了网红打卡地。一些城市摄影爱好者纷纷追踪拍摄项目进度,期待能在信达国际顶层266米的高空一览龙城太原别样风光。
  山西晚报记者在互联网太原高楼迷论坛上看到,正在建设的信达国际出境率非常之高,每隔一到两周即有关于信达国际最新建设进度的相关信息。从各种主题信息、图片、数据上,不难看出太原人对于摩天高楼的特殊情结。
  “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摩天大楼的数量越多、高度也更高。”省城知名建筑师梁先生称,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及人才集中,住宅、产业、商业及行政管理功能聚集一处,这就意味着要集约用地,建筑发展方向就是“向天空要地”,现代城市建筑的特点也是以楼为主。
  2018年,省城中心城区的新建建筑容积率由过去的3.0调整成4,意味着单位土地面积上新建建筑的面积在增加,建筑高度在增加。而摩天大楼的出现,本身就是城市经济集约发展的表现。
  按照国际惯例,高度超过150米,且用于居住、办公、商业等生活工作需求的建筑即是摩天大楼。一栋摩天大楼的总建面可以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平方米,提供两三万人的就业岗位,每天带来十几万的人流量。由此,土地的集约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建筑高度提升为经济收益的高度。
  我国的第一轮摩天楼热潮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主要是集中在上海陆家嘴地区。当时的摩天高楼是作为国家形象建立的,和上海发展成亚洲金融中心的目标紧密联系。摩天大楼潜移默化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和发达程度的标志。
  太原高楼迷论坛热心网友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太原已经立项、在建、建成的摩天大楼超过50座,这当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摩天大楼达到10座,包括5座建成封顶的项目。太原的摩天大楼基本分布在迎泽大街、长风亲贤商圈、汾河两岸等城市核心区,266米高、地上54层的信达国际是目前全城已封顶建成的最高大楼。
  B “太原高度”不断刷新
  能够操刀运营摩天大楼的企业,往往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项目运营能力,能将高端商业、高端服务业、大型金融机构等品牌招商引入摩天大楼,促成项目成长为具有地标性的中心商务区。优质的摩天大楼能为一座城市吸引名企、精英人才,供养摩天大楼需要优渥的城市经济圈,而摩天大楼带来的高租金、高旅游观光价值、高关注度,促使开发商们不断向着“最高”挺进。
  相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之前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太原市最高建筑的纪录保持者是迎泽宾馆,其中始建于1955年的西楼,高度为32米;始建于1977年10月的东楼,高度为48米。
  上世纪80年代,省城太原紧随改革开放浪潮,经济复苏,全城公用、民用建筑从平房开始向楼房过渡。开建于1985年的天龙大厦,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高度为77米,成为当年全城最高建筑。
  1989年,高度超越天龙大厦、达84米的金融大厦落成,成为当年的太原第一高。
  1999年,位于府西街的山西国贸大厦封顶,这两座高度达166米的双子楼成为太原建筑新地标,再次刷新太原天际线。
  由此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太原市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建筑猛增,建银大厦、金港大厦、邮政大厦、和信摩尔大厦、迎西大厦、禹皇大厦等一批造型别致、特点鲜明的地标在省城迎泽大街、长风街等形象大街尤如雨后春笋般鳞次栉比。高楼云涌与太原经济腾飞相辅相成。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太原迎来摩天大楼开发热,每一栋摩天大楼的诞生,都有建筑科技革命的支撑,带给业主和用户全新的体验,建筑和城市学专家不约而同地也认为这是经济和城市发展所致。
  C 城市之巅 极致体验
  作为摩天大楼的设计者、建设者,每一个团队都尽已所能整合最优质的资源,向这座城市和客户展示项目的极致感受。
  A、垂直交通 舒心快速
  “能成为地标的摩天大楼,从设计、建设、运营各方面特色鲜明。最前沿的建筑科技及人性化服务理念,对高端客户的吸引不言而喻。”山西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保国称,以电梯为例,高速电梯在摩天大楼中使用已很普遍,但是高速电梯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也较高。如何让垂直交通更便捷顺畅,又不造成浪费,电梯的数量、换乘设计需要投入智慧。
  尹保国总称,国内比较经典的垂直交通设计是330米高的北京国贸大厦。信达国际参考了北京国贸电梯设计,确保5分钟之内同时直行运输1000多人。29部电梯中部分电梯的最快运行速度为每秒6米,相当于1秒钟可以穿越两层住宅楼的高度。
  在信达国际29-30层,设计为中区与高区电梯的交叉换层间。中间挑空部分的层高远高于普通楼层,达到8.4米,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后期装修设计,增加换乘区间的舒适度,缓解换乘候梯人的焦灼情绪。
  B、城市景观 大气磅礴
  站到信达国际顶层鸟瞰龙城风光,实在是美。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往北能看到气势宏伟的摄乐桥、北中环;往南,可以远眺长风商务区;往东,迎泽东大街若干新老城市地标尽收眼底;往西,宽阔蜿蜒的迎泽西大街通向郁郁葱葱的西山。尤其是美丽的汾河,从北面的柴村桥顺流而下到南边的祥云桥,尤如玉带般将古老又有活力太原人文和自然景观连结到一起。
  朝阳初现、正午时分、落日余晖、华灯初上,每一天的不同时间,身处信达高层区所看到的城市风光却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而且可以对城中大部分区域的交通状况一目了然,这种一览众山小的心情既开阔霸气、又温暖自信。
  C、建筑技术 安全考究
  高楼万丈平地起。尹保国总告诉记者,150米的摩天大楼结构与不到100米的中高层建筑相比,地基和建筑结构有巨大差别,摩天大楼的消防、抗震、防火、给排水管道的布局更为复杂,各类建筑材质上有明显不同。而超过200米的高楼,地基与建筑结构又是另一种设计,投入的建设成本会大幅增加。
  以信达国际为例,塔楼桩基工程自然地面向下延伸72米至桩底标高,有效桩长达48米。无论是地下还是地上结构,均使用了高级别钢筋和混凝土材料。项目地下桩达到400根,每平方米用钢量达到约246.8公斤,是普通高层住宅的4倍。与百米高的高层建筑相比,信达国际在主体工程封顶之后,需要更复杂精细的工艺进行内部装修、硬件安装及调试等工作。
  信达国际仅是地基工程就创下了山西建筑行业的许多之最:太原第一深基坑,基坑开挖深度达24.7米,最深处有29.9米;山西首例采用地连墙加环形结构支撑工艺的工程,项目单幅地连墙长6米、宽1.2米、高47米,单幅地连墙钢筋笼重60多吨,地连墙钢筋笼吊装易变性,吊装难度大;山西省最厚底板,项目底板平均厚3.5米,最厚处达9米;山西省民用建筑一次性浇筑底板混凝土方量之最,项目一次性浇筑底板混凝土1.2万方;太原市超高层底板混凝土强度之最,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C50,创太原市超高层底板混凝土强度之最。
  D、节能科技 致力环保
  建造一栋摩天楼,一定是综合性设计,将多学科交叉融合。
  据悉,信达国际金融中心运用了诸多建筑新科技,建筑四个立面为蓝灰色双银LOW-E中空整体玻璃幕墙,造型采用钻石的抛面外形。清晨和傍晚,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光彩。楼内楼外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视觉体验。这种玻璃幕墙还融入了多类学科技术,对外防爆对内防撞,保温隔热,防尘节能、抗震隔音、安全通透,在室内,阴雨天的时候反而会更明亮。整体幕墙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框架组装幕墙技术来拼装,方便日后维修、更换、清洗。
  与省城已建成的摩天大楼相比,信达国际还全面引入智控系统,大楼中央操控室可以通过网络数据监控收集到全楼即时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情况,及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状况等;水电、新风系统能耗实现自动管理;大楼内的广播系统、天线对讲,也融合了最新科技,做到沟通顺达、噪音低。
  E、营造标杆 助力转型
  “作为山西的政治、经济核心发展区,太原近年来城市发展的宣传口号不断在变,但建设辐射山西全省及华北地区的核心城市,带领全省推动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金融商贸服务高地、吸引国内外强势企业进驻的城市发展格局没有变。”尹保国称,培育高端写字楼经济、提供城市高端配套服务的摩天大楼,在这座城市加速建设已成必然。
  总部经济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已日渐成熟,代表了一座城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但在太原,与全球知名企业相匹配、供这些企业工作的人才和高端写字楼非常匮乏。作为山西省2011年中博会招商引资项目,省、市、区三级重点工程,信达国际开发的初衷和目的就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助力山西经济转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