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国民”和现代的“国民”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在现代,国民是指全国民众,是指取得我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国民。

null

国民这个词,本意是国中之民。而在商周时期,尤其是春秋早期,古代的“国民”和现代的“国民”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商周时期在征服并进驻新占领的区域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军事据点,这样的据点称之为“城”,也称之为“国”。在古代“国”是指城池,也就是说,国民是指城里的人,国民就是居于国中之民。相对于城里人,剩下的都是乡下土鳖了。

null

“国”之外广大区域称之为“野”。野人,即居于野之人,亦称“庶人”。因此庶民基本上特指乡下人,与黎民和黔首同指普通平民。“国民”和“庶人”的地位差别,表现非常明显。国民虽为平民,但他们有资格享接受教育,而庶人则无受教育资格。庶人虽不能不参政,但是他们亦不是奴隶。虽然庶人地位虽低,但属平民阶层,他们平时生产和生活与国人一样,贵族无权对庶人随意进行处置和杀戮。

“百姓”一词,很早就出现了,含义很明确,就是特指贵族阶层。当时,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的。

null

至于人民这个词,代指所有的人类,后来被马克思重新定义之后,变成了一个代表无产阶级的纯政治名词。

不过再历经商周至大秦,随着争霸战争的延续,国民资格被不断扩大,散处在偏远地区的人也渐渐被纳入国民范畴。各种称呼开始统一,国民、庶民、黎民、黔首,甚至百姓都开始指代平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