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赌约”到期:雷军输给董明珠

日前,小米发布了2018年的财报,这是小米上市以来首份年报,也碰巧是雷军与董明珠“10亿赌约”到期的

日前,小米发布了2018年的财报,这是小米上市以来首份年报,也碰巧是雷军与董明珠“10亿赌约”到期的日子。格力业绩预告数据不出意外的话,雷军将会以约200多亿元之差输掉赌约。

但在财报之后,雷军的公开信可以隐约感觉到,雷军对这份年报还是比较满意的,更重要的是他用“骄傲”的字眼来表示,2018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为正,小于1%,实现了上市前的承诺:小米的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

输给了董明珠

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雷军、董明珠获奖。在全国人民关注下,董明珠与雷军下了一枚赌注:赌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赌资升级至10亿。当时小米营收316亿元,格力已经突破1000亿元。面对这样的差距,雷军仍愿意接受赌约,可见其自信。

不过,随着2018年财报的公布,雷军与董明珠的赌约结果似乎已经出来。2018年小米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虽然格力尚未公布2018年的财报,但格力曾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18年全年营业总收入在2000亿元-201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60亿元-270亿元。

这意味着,在赌约到期之时,格力营收领先了小米200多亿元,雷军输了赌约。

核心技术:格力专利是小米5倍

是否有核心技术,能否构建其强大的行业壁垒,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也一定程度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

基础能力的构建、核心技术的布局,都离不开研发投入,而专利数据正是这一投入的一个结果。我们从发明专利、研发投入等维度,管中窥豹一下两家公司的技术壁垒及竞争力到底如何。

先从发明专利来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专利排名显示,格力排名第七,为787件,而小米并不在前十之列。另外两家手机厂商,华为排名第一,发明专利为1775件,OPPO排名第三为1520件。

数据来自网络

可以说,格力是唯一一家进入发明专利前十名的家电企业。

根据格力2017年财报披露数据来看,截止2017年底,格力累计申请技术专利35000 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5000 余项,2017年授权发明专利1273 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第七。

再来看小米。2018年,小米在招股书中披露,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专利储备包括1.6万多项正在受理中的专利申请,及7000多项已授权专利,其中约50%的授权专利在海外获得授权。

2017年小米也官方公布一个数字,截止2017年3月底,小米已经拥有4043件专利。而据数据研究中心incoPat数据显示,小米2017年发明授权专利为644件。

尽管小米授权发明专利数在快速扩充,但与格力仍有较大差距。以2017年的数据来看,格力发明专利数是小米的近2倍;从累计专利总数来看,格力约是小米的5倍。

从研发投入来看,据资料显示小米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研发投入依次为15.12亿元、21.04亿元、31.51亿元,研发投入占当年总营收的比重依次为2.26%、3.07%、2.75%。

跟据小米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小米总收入796.48亿元,而研发投入约24.67亿元,约占总营收3.10%。尽管近几年加强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但从研发投入比重来看,仍为3%左右,并无过高增长。

再来看格力,2016年格力营业收入1083.03亿元,研发投入46.25亿元,约占营收比重4.27%;2017年格力研发投入57.67亿元,占总营收3.89%。

相比而言,格力的研发投入比略高于小米,结合2016~2017年来看,格力的研发投入总额大约是小米的2倍。

格力累计专利数是小米5倍,研发投入是小米2倍,这其间的技术积淀、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差异,小米还需时日加紧追赶。

小米业务多元化略胜一筹

面向未来,在多元化新兴业务中抢占先机的企业,往往更具发展潜力。新兴业务的多元化布局,一方面与主营业务形成联动,助力主营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布局具有前景的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能够撬动更大的机遇。

雷军称,AIoT对外是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但对内而言,AIoT就是“All in IoT”,并声称5年要在这一领域投入100亿元,可谓极度重视。

从小米2018年Q3季度财报来看,小米集团总营收508亿元,其中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89.8%,已占总营收21.26%。

尽管小米在营收上输给了格力,但成立不到9年的小米,在雷军的带领下,仅用5年时间便在营收上便取得约6.6倍增长,并依然保持50%以上的增速,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但如果真正比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比拼谁代表中国制造的未来,那么小米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