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何活得不幸福?一位芬兰母亲道出答案

null

你幸福吗?面对这个问题,除了对着央视镜头说出“我不姓福”外,更多的人只能沉默。现如今吃喝不愁,幸福却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近日,联合国公布了2019年《世界幸福报告》,芬兰蝉联榜首,美媒对此作出分析,认为芬兰人的秘诀主要是关心孩子成长。

这项报告根据盖洛普调查,综合人均GDP、社会支持、人均寿命、社会自由程度、宽容度和腐败程度6大因素,对156个国家的幸福水平进行排名。

null

芬兰名列第一,其次是丹麦、挪威、冰岛和荷兰,排名前十的基本为北欧国家,而美国没有跻身20个最幸福国家之列,排在第19位(2018年:第18位)。而在天平的另一端,南苏丹、中非共和国、阿富汗、坦桑尼亚和卢旺达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福的5个国家。

报告合编人约翰·F·海利威尔说,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会带来收益,但经济高速增长不一定伴随着幸福感的改善。“事实上,它往往以牺牲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幸福为代价。”

null

更少的忧虑=更多的幸福

美国《赫芬顿邮报》提出,芬兰人能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围绕医疗保健和社会支持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安全网。芬兰政府清廉高效,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公民能集中精力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芬兰不仅有免费医疗服务,还拥有号称“全球第一”的高质量教育系统,幼儿园到大学实行义务教育,而致力于缩小性别差距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

公民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不用担心破产或被解雇,也无需担心自己无家可归。政府所有行政行为和法律法规传达出的理念,就是轻松、舒适、安全,用一句话说,就是幸福。

帕塔南来自芬兰,她嫁给美国丈夫生下女儿后,却决定搬回芬兰,因为处于“美国焦虑”的状态下,她需要为孩子找到合适的日托、学校、医生和保险计划,需要耗费巨大精力,代价昂贵。

null

“在美国,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获得幸福上,但通常认为幸福由你自己创造。特朗普政府并不认为,公民的幸福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芬兰人为什么这么快乐?

但并非所有芬兰人的欢乐,都归结于政府的治理方式。

客户幸福反馈平台HappyOrNot的芬兰创始人Heikki Väänänen说:“如果你一味等待好天气,你通常得等待很长时间。”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愈发复杂,各国年轻人通常沉迷网络,花在游戏和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不断增加,幸福感却在下降。

而芬兰人则不同,即使天气再恶劣,芬兰人也不会放弃在户外和夜晚做运动,和邻居交流。

这或多或少要归功于芬兰是个小国,国土总面积只有33.8万平方公里的芬兰,当地人工作上下班的速度很快,出行通常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公共汽车,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开车。

null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报道,芬兰人的通勤时间大约是5-15分钟,最多不会超过半小时,所以芬兰人有更多自由时间用于享受。因此,芬兰的父母通常有很多时间陪伴子女,而孩子非常独立,父母不用担心孩子发生意外,这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苏(SISU)精神

芬兰人能感到幸福,还离不开这个民族的精神根基,也就是《芬兰方式:通过西苏的力量找到勇气、健康和幸福》(The Finnish Way: Finding Courage, Wellness, and Happiness Through the Power of Sisu)一书作者Katja Pantzar提到的西苏(SISU)精神。

这个被芬兰人视为国魂的词,却有个神奇的特质——它几乎不可能被翻译。《纽约时报》曾刊登的一篇长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词不好翻译,因为在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里都找不到精确对应的概念。” 从词源学上讲,“西苏”在芬兰语中的词根有“内心”或“内在”的意思。正因为如此,这个词有时被翻译成“有种”或“内心强大”。 语言学研究认为西苏的概念存在至少500年了。它可以指“坚忍不拔,坚强,勇气,勇敢,意志力,毅力,忍耐力。”这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心态”。

null

芬兰的冬天漫长、寒冷而黑暗,而芬兰人习惯参加冬泳再做桑拿,重振活力,以此平衡生活。

Pantzar说,西苏(SISU)精神的概念,体现了芬兰人骨子里的信念,核心要义是坚韧不拔,这也是“芬兰幸福的关键因素”。而每一代芬兰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美媒最后不无羡慕地评价说:“芬兰人并不一定都希望变得非常富有,但芬兰在帮助公民实现美好的、平凡的生活方面做得很好。”

[文/何思凡 审/郭东 “碳原子工作室”独家专供大风号稿件,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