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丨生态城渐成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地

■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众多京津冀资源借势落地生态城,生态城也从顶层设计、生态环保、科技创

■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众多京津冀资源借势落地生态城,生态城也从顶层设计、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等多方面与北京市、河北省进行了深入合作,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 生态城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截止到目前,落户生态城的北京企业已达到3200余家,占生态城注册企业总数近一半;2019年生态城纳税百万以上的企业中,有76家来自北京,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有82%来自北京

■ 积极与北京“大院大所”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累计引入创新平台5家,总计孵化面积54230平方米,孵化企业587家,吸引科技人才1271名

天气渐暖,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北航星空众创空间(以下简称“星空众创”)里也开始忙碌起来,负责人米雪这几天正忙着“创业训练营”的各项准备工作。从北京到滨海新区,星空众创在1年的时间里已经吸纳了来自京津冀及其它地区的创业项目59个,覆盖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在米雪看来,生态城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为京津冀企业打造了发展的“沃土”。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众多京津冀资源借势落地生态城,生态城也从顶层设计、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等方面与北京市、河北省进行了深入合作,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推动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的逐步形成。

政策给力 推动资源聚集

吸力奇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在星空众创成立。企业研发的静电吸盘产品实现了柔软透气布片平整抓取的功能,解决了成衣制造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产业痛点,填补了该领域自动化生产环节中的市场空白。不仅仅是制衣行业,企业自主研发的静电吸附技术还进入了手机制造、液晶屏幕组装、高端皮革加工、办公用品生产、物流等多个生产领域。在吸力奇迹联合创始人李富海看来,成立仅仅一年的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让“吸力”创造了更多“奇迹”,背后离不开星空众创和生态城的支持。

生态城环境局(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除了引入专业的孵化机构,生态城为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项目提供多重利好支持,包括意愿结汇、专项扶持、人才保障、企业融资等,有效促进了优质项目和资源在生态城的聚集。

众多优质北京项目“循香来”

在探路产业升级的征途中,来自北京的优质资源对生态城来说相当“解渴”。生态城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截至目前,落户生态城的北京企业已达到3200余家,占生态城注册企业总数的近一半;2019年生态城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有76家来自北京,占比达到64%;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有82%来自北京。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是全国学科最全、综合性最强的电子信息产业教育科研机构,拥有众多国内外领先的专利技术以及国内最优秀的专业人才,在业内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巨大的影响力。看中了生态城优质的政策环境和便利的区位条件,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在生态城应运而生,成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科研成果转化的“大本营”。“生态城有很好的资源,人才聚集效应不错,政府也非常支持,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我们对在这里发展很有信心。”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成立三年多来,借助生态城产业布局和政策优势,已成功建立起三大实验平台、九大研究所,挖掘科技成果102项,已论证通过科技成果63项,多项科研成果开始迈向产业化。

除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外,生态城还积极与北京“大院大所”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累计引入创新平台5家,总计孵化面积54230平方米,孵化企业587家,吸引科技人才1271名。“如今,越来越多的京津冀科技创新要素在生态城集聚,形成了融合发展之势,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生态城环境局(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生态城将更加积极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深化三地协同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动力,推动形成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来源:滨海时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