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清明节

【专题】清明节 %!link_model(dbt,1,1,1,/special/qmj/dbt.ht

【专题】清明节

扫墓祭祖 放风筝 荡秋千 踏青 植树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由于清明和寒食相近,寒食禁火,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古人认为,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正是清明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我国还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