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的增长,和华兴的「危」与「机」

摘要 搭上了中国新经济成长快车道后,最终成为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FICC、机构银行等的大一统金融服务机构恐怕才是华兴的终极梦想。

坐上新经济金融服务机构头把交椅后,华兴早就在扮演着新经济冷热温度表的角色。自 2018 年 9 月在香港上市后,这份关联性在进一步放大。

3 月 19 日,华兴正式披露其赴港 IPO 后的首份年度业绩报告:2018 年华兴资本总收入录得 2.11 亿美元,较 2017 年同比增长 51.2%,经营利润为 4018.9 万美元,较 2017 年同期强势提振。排除优先股、附带权益收入等会计处理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稳步增长至 6730.1 万美元。

在宏观市场环境波动的大前提下,华兴资本的这份业绩单算得上实现了「逆势增长」。但随着美团、小米、腾讯音乐、拼多多、爱奇艺等一批华兴的「头部客户」登陆资本市场,2019 年的华兴和新经济整个行业来到了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下一批超级头部客户还在发展的路上,华兴前两年通过「战略性扩张」发展的投资管理业务和华菁证券业务也需要时间,继续成长和成熟。

不过,包凡并不认为华兴将会迎来一个「坏时代」。在随后的记者沟通会上,包凡表示,目前的状况是「危中有机」。

今年 6 月将会公布细则的科创板对于华菁证券将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谈起未来五年的新经济发展形势时,他也不无乐观:「新经济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望在未来五年增长一倍以上,而且目前已经有将近 50% 的超高净值人士来自于新经济领域,而 2006 年这一比例仅为 7%。这些变化为我们的投资管理业务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为财富管理业务创造了未来的可能性。」

过去十多年,华兴资本从「精品投行」到中国新经济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充分的享受到了时代和周期的红利。长远来看,这份「红利」依然没有消失,但当下行业阶段性遇冷也是现实。

对梦想做「世界级的华人金融机构」的包凡来说,能否加固公司抵抗短期波动的城墙和能力,将决定未来更长时间里它的增长后劲。

目前华兴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投资银行业务、投资管理业务和华菁证券业务。在三大业务分部的收入表现上,投资银行业务在 2018 年度收入 1.4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4%;投资管理业务 2018 年度收入 0.47 亿美元,同比增长 66.9%;华菁业务方面,2018 年度收入 0.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7%。

华兴三大业务的增长情况〡视觉中国

综合现在的市场大环境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增幅。甚至超出了团队自己的预测。在记者会上,华兴投资银行事业群负责人王力行表示,团队内部认为华兴主要做对了三件事:第一是是持续专注在新经济领域,而且是专注在头部客户身上;第二是在合规的前提下会更加强调内部的融合,把各个投行的业务板块相互之间的贯通做得更加彻底,提高了盈利能力;第三则是在赛道上,覆盖了医疗、物流与供应链、产业互联网、AI 大数据等热门行业。

但大的背景是,华兴最具优势、最赚钱的投行业务在 2015 年到 2017 年期间,已经出现了经营利润下滑的趋势。根据招股书显示,2015-2017,这部分业务经营利润分别是 5616 万美元、4623 万美元、1329 万美元。到 2018 年,由于华兴先后参与的几例 IPO 和在东物流、每日优鲜、途虎养车、Grab 等名明星项目的私募融资,投行业务的净利润得到回升,达到 37338 万美元。

2018 年是 IPO 大年,不过对华兴来说,即便在私募领域与头部客户已经深度绑定,未来一两年内不排除投行业务重回增长的态势,但这个产品带来的波动比较大,业绩也注定跟随资本市场冷热变动。

擅长抓住机会的包凡危机感也向来比较强烈。2015 年,华兴刚刚参与完美团点评、58 赶集、滴滴快的等新经济领域的大并购案例,和当时的同行相比,风头无两。但当时,国内市场的苗头已经在升温,即便在美元市场长袖善舞,包凡依然隐约觉得,「三年后,我们可能就没有饭吃了。」

投行业务是华兴与新经济公司产生连接的最初起点和根据地,但在那时看来,它已经不足以撑起足够安全和更更加庞大的未来。包凡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平台,他曾经表示,「华兴的一个核心能力就是能对趋势有一些先知先觉。也许感觉不一定都对,但一旦认准一个方向,就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和布局。」

早在 2015 年开始,华兴就已经在投行业务之上不断做加法,进行「战略性扩张」。将更长远的竞争力寄托在投资管理业务和华菁证券身上。

从目前的业绩来看,这两部分业务的增长情况也十分可观。其中 2016 年下半年才拿到 A 股牌照的华菁证券实现了收入增长 30%,正在向盈利的方向迈进。而 2019 年内科创板的启动也被看做是华菁证券获得大量客户的重要机遇。

华兴资本创始人、CEO 包凡先生〡视觉中国

在上市时,包凡就曾经表示:「我们一直认为优秀的新经济企业回归中国母市场是一个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我们一直在积极地推动这个事情,包括我们在国内申请设立华菁证券,也是奔着这个方向。」包凡在上市后的采访中表示,十年之后,华兴的三大块业务会呈现出鼎立的态势。

在一位二级市场分析师看来,短期来看,「华兴凭借自身的行业地位可以玩转私募+创投的资管业务,继续提升其业绩。但中期则必然是回归国内业务,做大华菁证券,发力科创板。」记者会上,包凡也表示,接下来公司还将对华菁证券做坚决、持续的投入。

券商业务要承受一定的人力成本和政策影响,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华兴在把展现拉长。但长远的好处在于,凭借多年积累下的客户资源和专业能力,华菁证券有望和投行业务实现联动,随着客户不断融资和战略需求,华兴资本还能撬动重复性的商业机会。

记者会上,包凡还透露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增长策略:「第一,我们会继续拓展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及其细分领域的覆盖。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巨大的成长潜力,我们相信华兴既有的经验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机会。第二,我们将通过为中国新经济投资者创造全球投资机会,加快投资管理业务的成长速度。第三,我们力争成为新经济财富人群首选的财富管理机构,主动把握新经济领域快速增长的巨大财富。预计这一机会也将成为我们未来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驱动力。」

华兴上市时,包凡曾经明确的表示过,华兴并不对标高盛,华兴就是华兴。但从长远来看,搭上了中国新经济成长快车道后,最终成为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FICC、机构银行等的大一统金融服务机构恐怕才是华兴的终极梦想。现在三驾马车的业务模型正在被完善,接下来则是一场考验耐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长跑。

责任编辑 卧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