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谈老龄化:推行灵活退休政策 鼓励自愿延迟退休

迟福林建议,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要加快人口政策调整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要加快人口政策调整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改革现行退休制度,推行灵活退休政策。一下子硬性规定提高退休的年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也有实际的困难。可以鼓励身体条件允许、有能力的人自愿延迟退休年龄,并适当提高自愿退休人群的养老金。总之,延迟退休年龄可以一步一步来,可以从符合条件的自愿延迟退休人群开始。”

昨日,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主办的“2019中挪社会政策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

迟福林提出,中国面临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与养老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初步估算,中国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仍有巨大的转型升级空间,服务业占比、城市化率和服务型消费占比,在未来5-10年仍然有10%-20%的提升空间。这将带来巨大的新增市场,使经济有望在未来10年左右实现5%-6%的增长。另一方面,未来10年左右中国仍将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18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

另一方面,中国老龄化的规模史无前例,老龄化阶段与发展阶段错位程度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比如,按2010年不变美元计算,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2%左右时,中国的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而在达到相同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时,德国的人均GDP为18000美元,美、日的人均GDP分别高达29000美元和38000美元。中国“未富先老”,迫切需要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养老保障的平衡之路。

迟福林建议,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要加快人口政策调整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在他看来,首先要改革现行退休制度,推行灵活退休政策。从国际经验看,中国需要考虑尽快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推迟劳动力缺口出现的时间,而且有利于缓解养老金体系的支付压力。

其次,尽快调整生育政策。建议在现行生育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产假、陪产假、孕产妇医保、产科和儿科医护、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弹性工作制、学前教育等鼓励生育的政策,并加快探索建立生育家庭税收减免等长效激励制度,促进生育率的明显提高。

第三,尽快让农民工成为历史。争取到2020年使农民工完全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待遇,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尽快形成一支稳定、高效的产业工人队伍。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程波 校对 吴兴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