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军无方汤恩伯

44年的豫中会战无疑是抗战史上的一次大败仗,日军在战史丛书中宣称自己以战死约850人,伤亡3300人

44年的豫中会战无疑是抗战史上的一次大败仗,日军在战史丛书中宣称自己以战死约850人,伤亡3300人的损失实现作战目标并给第一战区中国军队以歼灭性打击。从日军宣称的战果来看,比起41年的中条山会战还要大。为何中国军队在豫中会战中遭遇如此大败?

笔者上一篇文章专门提到了日军在这次会战种使用战车第3师团作为奇兵是中国军队大败的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唯一原因。

在这里利用豫中会战后国府各个层面以及各个部队指挥官的总结报告来总结下为何会豫中会战会败得如此惨?

网络上常常将战败简单的归结于一点,就是汤恩伯问题。汤作为第一战区的副司令官,手握多个集团军,下属近9个军的一方实力派。在他的防区内出现这样的大溃败,作为司令官他肯定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笔者这里要表达的观点就是,汤在任第一战区副司令官期间,治军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

一、军队扩充过快,缺额严重,部队战斗力下降严重

    汤恩伯在37年抗战南口抗战时,其手下仅1个13军,下辖第4和89两个师。到了44年豫中会战爆发前,汤恩伯以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职位下辖4个集团军,近9个军20多个师。其核心部队也由原来下辖2个师的13军扩编成了13,85,两个军6个师,另外还有许多扩编或者融合入其系统的军和师。

正因为汤在这两年(42-44年)下辖部队急速扩张,所以军政部的豫中会战总结报告中指出“汤部所辖部队扩充过速,需人迫切,部队干部调动频繁,不安现职。影响训练作战,减损战力至钜。

以汤下属的第28集团军为例,该集团军下辖看似有5个军的番号,但由于汤的快速扩编行为,实际情况堪忧:

根据李仙洲第28集团军豫中会战战斗详报总结中所描述,“下属部队如泛东挺进部队,暂15军及其它新编军,缺额既多,装备尤劣,缺乏特种部队。即步、机枪堪用者不足三分之一,部队番号虽多,战力实在有限。”

78军就是总结中所描述的新编军之一,该军在豫中会战爆发前一个月刚刚从独14、15旅和第3集训处的补充兵扩编而成。实际能用之基干仅仅2个团,而这颇有战力的两个团如今已扩编成为了一个3个师的甲种军。可想而知汤辖下队伍扩军规模之大,也估计到该队战力如何。

78军在豫中会战中伤亡失踪达5749人,而损失步枪932支,轻机枪37挺,重机枪10挺。国军内部点验人员也是深明其中道理,认为人员伤亡数字和枪支损失耗相差甚大,情况很异常,似乎是“平时吃空饷太多,欲借此作战蒙混报消。”

此外还有13军的117师,暂15军的2个师,以及暂编55师,守许昌的新29师,29军的暂16师于此情况都类似。据统计,汤恩伯所能指挥的21个师中,有7个师属于先天不足。另外还有12军,29军这样的特殊群体部队。也就是说汤部实际战斗力和纸面上的番号有着巨大差距。

如果说新编军新编成不久缺额大,也许还能理解,但是同样是汤部的核心王牌13军也被认为有此问题,可见汤恩伯在第一战区副长官任上对自己部队的扩军,不仅新编军未形成战斗力,反而还拖累了自己原来极具战斗力的核心王牌部队。

第13军,伤亡失踪人员7226,损失步枪1671支,轻机枪38挺,重机枪11挺。(第一战区44年中原会战人员伤亡和武器损失统计附表),另有记为伤亡失踪人员9516人,损失步枪2224,轻机枪169挺,重机枪44挺(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在军政部报告中对于13军损失武器属于最少一类,和所部人员损失相差很大,被认为“缺额多则武器留存后方未失或为原因之一”

 

二、多年无大战官兵战斗意志低落,部队战斗力下降

汤恩伯从42年开始接任第一战区副长官,有了统帅一方的机会,但是他手下的部队缺在接下来2年并未经历多少战斗,反而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做生意上。

接任第一战区司令官的陈诚在后来的检讨会中指出汤恩伯在界首开“民生公司”,开酒精厂,在漯河开烟厂,在鲁山开煤厂...“本意未必不好,但最后却是部队上下纷纷效仿,一发不可收拾,以致各级干部都成了官商不分的人物,一个个腰缠累累、穷奢极欲。而士兵之苦自苦,于是官兵不能打成一片,要这样组织成的部队发扬斗志,又如何可能?

此外还有整个部队上下对于现状的麻痹大意。28集团军教训总结中描述到“官兵意志低落:自太平洋战争后,各级官兵都认为敌不会再攻击我国,对训练和战备多忽视。又因年年生活困难,狡诈者则营私舞弊,谨愿者则意志颓丧,战斗意志较前远为低落。”

连汤恩伯自己也通过这次败仗看清了自己这两年扩出来的部队质量如何。在中原会战检讨会议中他就直接指”战斗意志低落是44年豫中会战各个部队所表现,同时也最显著缺点。”特别是多次提到军官对于部队掌握出现严重失控问题。

例如“29军在禹县转进的时候,部队弄得很乱...”而且“29军在部队和军长失去联络的时候,部队马上就混乱了,一军之内,师长与师长间都不能互相协同维系部队,同一军尚且如此,对于友军的协同自然谈不上。”

也正是“这个29军曾在禹县附近驻扎近两年多时间,竟然对于地方民间情形毫无所知,结果吃了地方民众的大亏...”

前面就提到过29军这个部队很特殊,该部由原来汤的新部队新2军改编,其核心部队为193师,于39年就归于13军。44年时任29军军长的马励武曾任该师师长。可以说这个师是29军核心部队。但是该军其它两个师情况特殊,91师东北军余脉,暂16师补充兵编组。纵观该部豫中会战表现,汤将该部作为机动部队实在值得商榷。

以上这些问题,汤恩伯再对比他以前在南口时下属从师长到团长即使被日军包围也能坚守到最后,在徐州会战后期的突围战中,其下属20军团各部抱着必死的拼命精神即使带着德式15榴重炮也能突围出日军包围圈,还有在冬季攻势时候和友军第2集团军自主的协同配合作战。再看看豫中会战中各部的表现,汤自己也觉得现在他手下这些部队虽多但战斗力,凝聚力远不如前。不知道汤在44年后是否开始领悟到“兵贵精,不在多”这一道理。

除去汤自己在治军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客观上第一战区在对日军行动分析和判断上也出现极其严重的偏差。这在汤恩伯中原检讨会议中认为是最大的错误。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敬请期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