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沉默加深伤害——关注校园霸凌及女性伤害问题

校园霸凌愈演愈烈 应该得到更多重视

近几年来,校园霸凌及女性伤害事件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个一直被忽视的问题不断被推向大众的眼前。

我近两年也十分关注教育问题,不仅仅因为我本人在创作和校园霸凌有关的题材,更因为我开始关注此遭遇给青少年所带来的有可能伴随一生的影响。尤其作为女性,我希望大家能把这件事情重视起来。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G杀》和《悲伤逆流成河》,更让我意识到对于女性而言,所谓“霸凌”不只是肉体言语上的伤害那么简单,它造成的精神损害,是我们终其一生都难以磨灭的。

null

null

这两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校园霸凌所诱发的,两种截然不同,但却同样悲惨的结局。对于主人公而言,即便时间会过去,伤口也永远无法痊愈。尤其当他们的身体已经染上疾病,这种病会在她们的人生中留下一个永恒的印记。

对我本人而言,我也经历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校园霸凌” ,这也是我很果断地去呼吁大家重视起来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显然,和有些遭受过“性”有关方面的伤害相比,也许我的遭遇微不足道,但就我个人而言,仅仅是被同学排挤,被老师言语讽刺,已经足够我在十多年以后,依然在面对公众场合时,无法体现出一个自信的状态。

因此,那些遭遇到更严重的霸凌伤害的女孩们,她们很容易便会觉得人生无望,她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与鼓励。

创作校园霸凌题材作品 不断呼吁关注该问题

在我的作品《诡校迷魂》中,女主人公万蕾所遭受的精神霸凌,和这两部电影中的女主公相比,是有过之无不及。因为审核原因,我没有将性这一块写得过于清楚,但从字里行间,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当时她所经历的,黑暗、压迫、与她的绝望和无助。这也使她的精神崩溃到了一个临界点,为做出跳楼自杀(未遂)的反应给出了一个合理(不得不)的解释。同时,她对于那些人的恨,也让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命案,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大仇得报,畅快淋漓之感。

null

然而,我并非推崇以暴制暴这样的方法。但对于蓄意制造校园霸凌事件的人,不论他是什么身份,不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情况都应当尽早解决,尽早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不论任何形势的“霸凌,暴力与软暴力”,其造成的连带后果,以及后续时长都不是任何人能够承担的。

两部影片所阐述的故事令人心痛,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G杀》中,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女主角得知自己得了淋病时,无人诉说的绝望,同样绝望的情绪,在《悲伤逆流成河中》,女主跳河自杀的片段也让我触动极大。最后他们所选择的毁灭性结局,和我的作品《诡校迷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诡校迷魂》中,我更加侧重的是,讲述校园霸凌已经发生后,所造成的一系列恶劣的后果。大概对于经历过霸凌的我而言,更希望的是为受害者讨回一个公道,而不是仅仅放一个凄惨的结局在那里吧,因此才会使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这场校园霸凌的故事。

null

在《G杀》和《悲伤逆流成河》这两部电影中,女主角都选择了自杀,但我并不认为自杀才是受害者唯一的出路。在《悲伤逆流成河当中》最后同学们各自安然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一点:若真的自杀,只能当时让人记住,但过后,大家又会各自去过自己的生活,没有人会记得你;同样,在《G杀》的片尾,男女主角牵手跳楼后,楼下立刻恢复了车水马龙的平静生活,就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一样。

因此,如果毫无办法,那么换个环境,重新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总之轻易放弃自己,绝对是不明智的做法。

null

虽然在《诡校迷魂》中,万蕾选择了跳楼,但她后来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姑且不论她放任贺东磊为自己复仇而造成的那些刑事案件,最起码她勇敢地、坚强地活了下去,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的生命力,这种对待霸凌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说到这里想到一句话:若无其事,才是最好的报复。霸凌伤害你的那些人,不要让他们得逞,更不要让他们认可你的懦弱,因为真的不值得。

家庭与社会的冷漠恶意 造成二次伤害

近年来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开始关注“原生家庭”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长问题被摆到了公众的眼前。

我记得有一则2013年的新闻,说的就是多名高中女生(黄莹莹、徐美琳等)因为父母的疏于管教及不正确的教育、相处方式,导致孩子与家庭的沟通产生问题,被卖淫团伙盯上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

不论是从两部电影,还是黄莹莹失踪案所引发的事件来看,受害人一般都是女性,且涉及到性方面,而且都是未成年少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师长难辞其咎。就拿黄莹莹母亲在黄失踪后,在派出所对其女儿都是恐吓威逼,直接导致女儿宁可自己去“兼职”解决问题,也不愿和妈妈诉说自己的遭遇。对于那个年龄段的女孩来说,父母师长难道不是最应值得信任的吗?那么当她们宁愿以伤害自己来解决问题,都不肯相信你们的话,那么,是不是该多一些反思呢?

还有,大多数人都认为单亲家庭是罪魁祸首,其实在这例真实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特例。不论是黄莹莹,徐美琳,还是《G杀》和《悲伤逆流成河》中的两位女主角,都是单亲家庭出身。从而无法避免地无法像正常家庭一样,受到同等的关注度。

null

但我想说的是,在这起真实事件中,主动要求兼职的王亚亚和沈小丽便是父母双全,且家中经济条件很不错的女生。前者的理由竟然只是因为“要一部苹果手机”,而且还在被抓获后理所应当的觉得自己没做错,这就让人觉得十分心寒了。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平日父母对其应当娇生惯养,物质方面过分满足,却对孩子精神品质方面关注度不足,这就导致了有一样不如意,便产生逆反的心理。因为她相信只要是她想要的,就应当得到。

而从沈的父亲作为领导,居然因此事和沈母在公安局大打出手,这也充分体现了父母的素质,以及对自己孩子教育的不重视。结合陈晓晓的父母来看,他们平时都只顾着打工赚钱,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情况。并不是每天能看到,就叫做了解,他们自己放弃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继而简介导致了如此的后果。

null

再说回徐美琳的老师,我觉得整件事中最可恶的,除了犯罪分子,就是她了。徐曾经向她求救过,但她居然因为觉得荒诞而不信,这样也就算了,事情发生后,不但没有悔改,竟然还到处在学校中散播徐“骚浪贱”的话头,这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来自师长的“校园霸凌“。 我承认,我小时候经历的霸凌,主要便来自于一些不配为人师表的老师们。因此,我特别能够理解徐的感受。可以说徐走上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的道路,和她的老师有着直接关系。

而从这两部电影来看,校园霸凌不论在大陆,香港,或者国内外,都是普遍存在的。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国家也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由校园霸凌这个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细节问题,文化,家庭,和教育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不论是香港还是大陆,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度都是需要改进的,且不能逼迫得太过严厉,也不能太疏于管教。要通过孩子的性格,多对其进行沟通,其实很多事情,只要有了足够的沟通,便可以避免。另外,不要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歧义,现在的问题家庭有很多也是父母双全的。所以主要问题出在教育上,孩子本身不能够一视同仁,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这是亚洲教育普遍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受害者发声 别让沉默加剧伤害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被霸凌的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即“不够优秀”和“不够强大”,作为年幼时也有过类似经历的我而言,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向人提起有过这么一段过往。而大家都是趋利避害的,很多没有过相同经历的人,会将此类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听,或者说,在我如今很多人认为风光的表面下,甚至很难有人相信在我身上也发生过类似事。即便是真实的,只要没有影响到他们本人,人们也会当作看热闹一样去讨论这件事,这样就难免会伤及受害人和家属。

null

null

举个最近发生的例子,相信去年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大家都知道,其实事件真相是一名女性乘客与司机争吵不休,直到争抢方向盘,车上那么多人都没人有任何作为。当时那些人的心态是什么?逝者为大,我并非说他们任何不是,而是当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不会影响到切身利益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事不管其高高挂起,或者是冷眼旁观的看热闹。否则,满满一车厢的人,怎么会无法制止两个人的打斗呢?让我觉得痛心遗憾的是,这场悲剧,本来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所有人都认为,她和司机吵架与自己无关,于是这种蝴蝶效应,直接改写了一车人的命运——最终车掉下大桥,一车人殒命黄泉。

再者说,最一开始事件发生时,被无辜冤枉的那个轿车女司机,她又何错之有?她所遭遇的网络喷子的霸凌,何尝不是一种难以磨灭的伤害?后来,事件逐渐清晰,人们发现罪魁祸首是那个去抢夺方向盘的女乘客时,网络喷子又不假思索地调转矛头,将舆论转向那个女乘客,甚至骚扰其家人。也许乘客家属的情绪尚可理解,可那些不知名的网络喷子呢?他们的脑子呢?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演化成这种状态。但是全车只有吵架的女乘客和司机才是有错的吗?我认为答案是no。

null

null

如果大家可以多说一句,可以积极劝架,哪怕拉住那名女子,事情再怎样也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因此,围观也不一定完全没有风险。邻家着火不去救,接下来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概率殃及自己。

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国人的心态,则是“随大流不会有错”,所以才会产生“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霸凌谁,我也去跟着霸凌,那才不会看起来像个怪人。“后面这个回答,也是我在多年以后,亲自问过当年霸凌过我的同学,所得到的亲口回答。

《G杀》和《悲伤逆流成河》这两部电影我推荐大家观看,尤其是《悲伤逆流成河》可能更会有代入感。同时我也呼吁大家,更多地关注校园霸凌问题,重视青少年的成长。

今天的我,不是90悬疑第一人,不是完美灾难,更不是什么作家。而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去呼吁大家!

不要做校园霸凌的实施者,更不要做沉默的受害者。

陈忱简介

陈忱(英语:Kitty Chen,1994年 2 月8 日-)“90后悬疑写作第一人”,北京人,中国当代女作家,笔名完美灾难,别名墓地作家,祖籍浙江省温州市,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系以及帝国理工大学法医系学士,香港浸会大学电影製作艺术硕士,香港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语文学悬疑协会副会长。

null

2007年至今,言情小说网凤鸣轩签约专栏作家。

2011年4月-2016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社签约作家。

2012年11月-2014年8月,香港沙龙电影有限公司编剧与顾问。

2013年 ,就读香港大学文学博士,2016年博士毕业。

2014年5月-2016年香港英皇电影编剧。

2016年6月至今,深圳电视台国际频道新媒体编导与海外编辑。

2018年推出数字原创专辑《裙夏之忱》《几道伤》、《你是她的他》、《不哭》、《你的声音》、《肖邦》。

2018年推出翻唱专辑《蝶梦庄周》、《一个人的舞台》、《灰色空间》。被网友誉为音乐精灵。

null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