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秘笈 | 写得好不如改得好,结构大师略萨的创作经

null

null

提到拉美文学,大多数中国读者都会想到魔幻现实主义,想到马尔克斯,其实,在上世纪大放异彩的拉美文学圈中还有很多拉美作家值得我们关注,比如与马尔克斯齐名的,同为诺奖获得者的传奇作家巴尔加斯·略萨。

为什么说他传奇呢?因为他本身的故事和他的小说一样精彩,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原谅我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null

秘鲁作家略萨(1936- )

如果要给略萨加几个标签,那一定有政治和情爱这两项。

略萨是为数不多的积极投身政治的作家,早年一直持有激进的思想,反对的独裁统治,主张自由经济,后来还差点当上秘鲁总统。

感情生活上,略萨的几段婚姻不说一鸣惊人也算是惊世骇俗了,19岁和刚离婚的姨妈胡利娅相爱,私奔,最终不顾家人反对结成夫妻。

null

略萨和胡利娅姨妈

后来,虽然这段婚姻没有持续多久,但略萨根据这段经历创作的小说《胡利娅姨妈与作家》却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当时也是风靡一时。

略萨的第二段婚姻同样传奇,他和自己的表妹帕特里西娅结婚,并和她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null

略萨与表妹帕特里西娅

当然,除去这些,略萨最重要的身份还是作家,作为作家的略萨也延续了他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他擅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素有“现实主义结构大师”的称号。

这些当然和略萨的创作习惯和创作理念分不开。

爱读死去的人的作品,对福克纳情有独钟

和很多作家一样,略萨的作家梦启蒙来自于对阅读热爱。

关于阅读,略萨更加倾向于读那些已经去世的作家的作品,虽然他出生于20世纪,但他读19世纪的作品要比20世纪的多得多。

他怀着极大的热情阅读福楼拜、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司汤达、霍桑、梅尔维尔这些19世纪作家的文学作品。

null

而在现代作家中,略萨一直对萨特和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作者比如福克纳、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感兴趣。

他对福克纳尤其关注,据说他在读福克纳的作品时养成了拿着铅笔阅读的习惯,拿铅笔是为了标注福克纳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和结构,从而学习如何在小说中组织时间与空间,如何从互相矛盾的视角、运用制造朦胧、迷惑、神秘、深层感觉的方式来讲故事。

写得好不如改得好

作为现代主义结构大师,不管是读书还是创作,略萨都十分注重对小说技巧的探索,什么俄罗斯套娃结构,连通管手法,类似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都被他自觉地运用在实际创作中(这些手法在他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都有详细介绍)。

null

既要讲清楚故事,还要讲出花样,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略萨总结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首先是草稿阶段,在有创作想法时,略萨先根据大概的框架和人物线索,将故事快速写出来,在这期间,不考虑风格是否一致,情节是否矛盾。

接下来就是略萨最喜欢干的一部分工作,对这些粗糙的草稿进行修改,剪辑,校对,编排。在略萨看来,这部分才是富于创造性的劳动。

略萨的这个创作方法很适合对写作缺乏信心或有焦虑情绪的同学。

小说的真实性在于它的说服力

就好像很多读者爱用三观来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一样,很多读者也会在意一部小说的真实性,尤其是有事实依据的小说。

对于这一点,经常爱从自己生的活经验中获取素材,创作小说的略萨认为“写小说不是为了讲述生活,而是为了改造生活,给生活补充一些东西”。

这个补充的东西,对于读者来说是满足他过上一种与现状不同的生活的需求,对于作者来说是满足他将自己私下着迷的东西具体化的需求。而作品越是广泛地表现了一种普遍的需求,作品就越深刻。

null

所以,在略萨看来“小说是一种超道德的东西,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独特的道德,对此真或假就仅仅是一个美学概念了”。

因此,小说的真实性取决于小说自身的说服力、想象力和感染力,能让读者享受一种梦想,让读者入戏的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虚假的。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