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拯救世界,孩子拯救摇滚!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音乐界真正的宗师级别人物,哪怕你从来没有走进过音乐剧的现场,你不可能不听说过《猫》,会哼唱那首《Memory》;《摇滚学校》,好莱坞经典的音乐电影,不知道多少摇滚乐迷,正是跟着杰克·布莱克扮演的“杜威”开始走入摇滚音乐的殿堂——当这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十几位十岁上下的孩子,现场LIVE演奏激动人心的摇滚音乐并“大声呐喊”的时候,2019年开年最燃的一部音乐剧已经轰鸣来到。

null

是的,我们听说过太多的“摇滚拯救世界”的套话,《摇滚学校》里的“摇滚”担当,杜威·芬,却是个人生输家+死胖子。人到中年,在摇滚圈混得不成人样,寄住在年轻时一起搞乐队的朋友家里骗吃骗喝。人人都知道他有一颗摇滚之心,但生活早已经夺走了他生活中的光芒——是的,《摇滚学校》真正的主角其实并不是他,而是那群在他鼓励下拿起乐器,握紧话筒,走上舞台的孩子们:这一回,不仅仅是摇滚拯救了他们,更是他们拯救了摇滚。

null

摇滚在每年5万美金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高档小学的家长面前完全不值一提:扎克,天才吉他手,父亲却整天忙于生意和他一天讲不了一句话;托米卡,有一对可爱的温柔的“父亲”,但却理解不了托米卡的梦想和对友情的渴望;劳伦斯,戴着眼镜,被当作书呆子,他打不了橄榄球,他不知道自己如何“酷”起来;弗雷迪,回到家每次想打开CD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拿起工具,和爸爸学习他不喜欢的手艺……

null

何止是孩子,不苟言笑的莫林斯校长,其实年轻时可是一个纵情生活的摇滚女青年,无奈沉重的工作和责任使她在工作装里整日不苟言笑;奈德,哪怕做出了不再搞乐队,全心教书的决定,他每天最快乐的,还是和杜威偷偷地在客厅玩《吉他英雄》……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普通人,对他们来说,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够点燃心火,从而辉煌绽放。

null

从此,他们找到了生活的激情,学习的意义,家庭的交流和温暖,自我价值和独立,他们正在进行的,似乎逝去的,但永远还在燃烧的青春——他们拯救了杜威心目中的摇滚,摇滚也不经意间,真的拯救了他们:同样的,被拯救的还有台下激动万分的我们。

null

摄影:王晓溪

在已经七十周岁却依然“老夫聊发少年狂”音乐剧大师韦伯谱写的绚烂流畅、激动人心的摇滚旋律里,在震耳欲聋的吉他solo、蛊惑人心的低音贝斯、飞上云霄的键盘独奏和与心跳共鸣的架子鼓中,“摇滚学校”乐队歌唱起来,舞蹈起来,他们平日生活里的压抑和渴望,都化作最鼓舞人心的热情在舞台上如烟花般散发开,是的,他们做到的不仅仅是让杜威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坚信的摇滚精神还没有死去,他们同时做到的,是韦伯在创作本剧时尤其想表达的:“音乐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是的,这一点没有人会比曾经在年轻时写出惊世骇俗的摇滚音乐剧《耶稣基督万世巨星》的韦伯,理解得更深。

所以,不要管什么“童话”、什么“幻想”这些对《摇滚学校》剧情陈词滥调的评价,要真的理解“摇滚”是如何成为剧中角色每一个人打开心房,平等沟通的桥梁的,要真的理解这一“奇迹”是如何“不理性”地在我们心头实现的,你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亲身到这个一会儿是校园、一会儿是摇滚LIVE现场的舞台上来。这里的所有人都“忠于他们的乐队”,都坚持“大声呐喊”;加入我们吧,谁说摇滚精神死了,请不要停止音乐!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