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谭

《易经》谭

1、写在《易经谭》前面的我说——易经谭

带着对中华文化渊源求索的问题,翻开了《南怀瑾选集》,现在又翻开了其中的《易经杂说》。这不是我第一次翻开《易经》,但是我从来也没为了占卜术,堪舆学而翻开《易经》。在求索中华文化渊源中感觉到,《易经》是中华文化渊源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对中华文化的求索中,从传说的周文王的《周易》是八卦由注重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转向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关系的推演;周公的周礼,也是对《易经》卦象中所显示的敬畏天地、敬畏神鬼、敬畏祖宗、敬畏圣人、敬畏长者及季节祭拜的礼仪规范;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之道,同样是运用《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道”,来对待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一种处世之道;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是运用《易经》中的哲学道理,企图来解决当时人类社会所处的礼崩乐坏的世道。至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其都是以《易经》为源头的。以致影响到以后进入我国佛教的禅宗。这样以儒学为主的,儒、释、道三教并流的中华文化,不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还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易经》只能说是中华文化渊源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中华文化的渊源,并不能像黄河、长江那样清楚的探索到其源头就是青藏高原的雪山。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由类人猿逐渐的演变成人类的漫长过程中,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无数次的选择中,在人类内部无数次的融和中,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从传说中的结绳记事的渔猎氏族社会,到用阴阳爻来为游牧氏族社会提供天气状况,发展到利用河图洛书以致八卦,来为氏族的农耕预测季节变化,选择生活方向,而最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易经》文化。《易经》的预测、选择的功能,与我们当前的计划、规划又是何其相似呀!

至于,随着发展《易经》越来越倾向于占卜术,那也是人类对未来探索的一种必然,不论其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虽然迷信是愚昧的,但是人类对未来探索的这种必然,至今应然在科学的继续着,难道现代科学就没有迷信么?可是我们要知道,《八卦》一开始就是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呀!由此形成的中华文化,至今仍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发展着、完善着,而大放光彩。

在下刚刚通过南怀瑾老先生敬拜过——《老子》,又翻开了《易经》。又要一发不可收拾。正像南怀瑾老先生所讲“我却最喜欢夜里读《易经》,可是夜里一读,就完了。以后我也就不敢读了,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不能睡觉,越研究越没完,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一个春天过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真是没有办法呀!

2、关于对“八卦产生”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上图是中华民族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传说中的中华大地上产生的第一位民族伟人——伏羲的先天八卦方位图。这是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着非凡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幅八卦图是如何让产生的那?也就是中华文化渊源的问题,和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随着在下不断的学习和求索。现把浅思点滴如下。

一、结绳文化

中华文化应该是,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华民族,由类人猿进化成人,而形成中华民族的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下推测最早出现的中华文化,应该是——“结绳记事文化”。相应的应是母系氏族社会,其中结绳记事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每一个结绳的疙瘩,都应是记录这个氏族中的一位女性,应为一个氏族中女性的多少,将决定了这个氏族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是由天下万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二、阴阳文化

又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由于男性在适应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不断地提高,自然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渐的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同时也就逐渐的由结绳记事文化演变成为——“阴阳文化”,也就是那个疙瘩逐渐的演变成为代表雌性的阴爻(--),相对的就产生了代表雄性的阳爻(—)。阴阳的思辨关系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从而,逐渐的产生了天地、日月、山河、雷风等等的思想,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三、八卦文化

又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第一位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伟人——伏羲。伏羲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在结绳记事文化、阴阳文化,与《河书洛图》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生存的自然化境的观察,提出了著名的有着空前意义的——“八卦文化”。伏羲的先天八卦,是古人告诉我们,天地间就是这八个大自然现象在变化,这既是人类认识自然奥妙的哲学思想,又是人类适应自然变化的方位图。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内部的关系是很简单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在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对此,后世是如何在演绎中传承的哪?又如何演义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哪?又有那些变易哪?把浅思再继续点滴下去吧!

3、关于对“《易经》三原则、三内涵”的点滴浅思 ——易经谭

在下刚刚通过南怀瑾老先生敬拜过——《老子》,又翻开了《易经》。又要一发不可收拾。正像南怀瑾老先生所讲“我却最喜欢夜里读《易经》,可是夜里一读,就完了。以后我也就不敢读了,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不能睡觉,越研究越没完,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一个春天过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真是没有办法呀!

天下万物万事在的任何时间里、任何空间中的任何现象——“象(内涵之一)”,都有其存在的道理——“理(内涵之二)”,其在时间里的长短和空间中的大小及个体上的多少——“数(内涵之三)”,到了一定的程度都会发生变化——“变易(原则之一)”;变化的现象——“象(内涵之一)”,又都是有存在的道理——“理(内涵之二)”,又都是其在时间里的长短和空间中的大小及个体上的多少——“数(内涵之三)”,到了一定的程度又都会发生变化——“变易(原则之一)”;《易经》的原理就是如此的简单——“简易(原则之二)”;但是使天下万物万事的“象、理、数”的变化无穷是永恒的这个“东西(那可能就是老子说的'道’吧!)”是不变的——“不易(原则之三)”。

这就是在下刚刚开始学习《南怀瑾选集》,对《易经》三原则——“变易”“简易”“不易”,与三内涵——“象”、“理”、“数”的关系的点滴浅思。

4、关于对“八卦与河图洛书”的点滴浅思

从上面三幅图可以看出先天八卦,在河书洛图中演变过来的关系。

一、《河书洛图》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的必然认识。

现在对《河书洛图》有多种解释,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当时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那么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在下比较赞同《河书》是通过对生存气候的观察,用圈——来代表阳光、干热;用点——来代表阴雨、湿冷。《洛书》是通过对地形的观察,用圈——来代表山地、丘陵;用点——来代表河流、沼泽。这对当时人们以游猎,采集为主要手段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河书洛图》的方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现在通过考古发现的不论是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当时不同的地点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对生存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描述。

二、《河书洛图》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提供了预测的可能。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对生存周围的自然环境的认识,为在什么季节到什么地方去,能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预测提供了可能。如:冬天可以到南方去,会更适合生活;夏天可以到北方去,气候会更适应;春天可以到东方的河流中去捕鱼;秋天可以到西方山丘上去狩猎、采集等。还如:什么时间是雨季;什么时间是旱季:什么时间会下雪;什么时间会有大风等;由于,当时人类内部的关系相对很简单,所以,预测主要是针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通过对季节和环境的预测,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提供了更适合的生活条件。

三、《河书洛图》的预测功能使伏羲先天八卦的占卜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的第一位伟人——伏羲。在阴阳文化的基础上,利用《河书洛图》的预测功能,创造了先天八卦,为预测提供了更方便、更标准、更准确、更适应变化的占卜。1、乾卦在南卦代表天,2、兑卦在东南代表海洋、河流,3、 离卦在东代表太阳,4、震卦在东北代表雷,5、巽卦在西南代表风,6、坎卦在西代表月亮,7、艮卦在西北代表高山、陆地,8、坤卦在北代表地。同时八卦又分别通过自身的变化,影响着相互关系的变化。为人类更加适应自然环境,提供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之“道”。

上述,即没有考证也就没有论证,有的只是感觉的推测,和我说说而已。

5、关于对“八卦与天干地支”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八卦应该是中华民族祖先的渔猎文化,或者是游牧文化的产物。而天干地支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祖先的农耕文化的产物。

南怀瑾先生讲到:“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们研究《易经》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天干,我们现在可以从甲骨文里找出来,可见这个文化的来源很早。中国人发展最早的是天文,发展到最高级的时候,就归纳起来用十个符号作代表。”“对于这种天体的运动、物理世界的运动,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说明相生相克的道理。但人类文化进步了,这个五行的生克法则不够用,因此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五行的双重作用,天体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个字的符号,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编定图案如上:(附后)”。

接着先生又讲到:“地支有十二位,代表十二个月。实际上地支是什么呢?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代名。所谓“宫”,就是部位;所谓“黄道”,就是太阳从东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名为黄道面。这种黄道面,每一个月都不同。如我们晚上看天象,每一个星座,从东方出来,共有二十八星宿(天文的知识,在上古时我们中国最发达),而这二十八宿,在黄道面上,每个月的部位也都不同;于是依据这个现象,抽象地归纳为十二个部位,用十二个字来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图附后)

对此,在下认为,这应该是农耕文化对时间季节要求的结果。随着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转变,人们自然就产生了对时间季节的要求,这样在八卦文化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利用能够观察到的天象,逐渐的产生了天干地支的文化。这样逐渐的发展到夏禹,中华民族的夏历就应运而生了。

附:天干地支图

6、关于对“八卦与五行”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关于五行南怀瑾先生讲。“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现在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我们翻《易经》,乾卦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这个“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名叫生、克。”(图附后)图中黄色箭头是表示相生的,就是依时针的方向顺序,依次而生,成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图中红色箭头是表示相克的,五行的位置,和第一图相同,箭头所指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所不同的,相生图的箭头,是指向紧靠自己的邻居,而相克图的箭头,是跳了一个位置,指向隔邻的位置上,于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南怀瑾先生还讲到讲到:“《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以《易经》来说,站在中国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五行和《易经》根本没有关系。可是现在要了解《易经》的法则,在占卜方面,则有其密切的关系。占卜等数术方面的体系,就是用八卦、五行、于支配合起来,去做推算。我们手上的《易经》,在所谓秦始皇烧书的时候,和医药方面有关的书没有被烧掉。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易经》被认为是卜卦的书,和庙里求签的签诗一样,无关宏旨,所以没有被烧,因此五经的流传,古本面貌保留的最多,内容也以《易经》最为可靠。但在这一本书里面,并没有提到五行,只有在《尚书》——《书经》的《洪范篇》中,稍稍提到一下,但也并不一定如后世那样说法,这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看来八卦与五行在各自的产生过程中,应该是没有关系的。只是后人出于占卜的需要,而生生给结合起来的。五行应该是在八卦、天干地支以后,人类进一步认识天体和天下万物的产物。

7、关于对“八卦与六十四卦”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在阴阳变化中,阐述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思想。

伏羲先天八卦的方圆圈。方图:先天八卦的数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龚五、坎六、艮七、坤八。那么我们从方图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个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内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坎、民、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无妄、姤、讼、遁、否等八个重卦。我们再从乾卦起,从右向左看横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再仔细分析这八个重卦的内外卦,又可以发现,内卦都是乾卦,而外卦从右到左,则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八卦的次序。

圆图:圆图上面顶端左边的第一个卦是乾卦,再看最下面右边第一个卦是坤卦,在这乾、坤之间有一条线,代表夜间天空中的银河,亦代表地球南极、北极的磁场,然后再来排列圆图。首先用方图最下面的第一横列的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依次序放到圆圈的顶端,左边开始,顺原次序向左排列。第二步,又将第二横列的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等八个卦的履卦紧接在泰卦之后,依原次序排列下去,然后将第三、第四横列的每个卦,都照这个方法排列,最后复卦紧靠了中线下端的左边为止,这是第一步骤,排列成了左边的半个圆圈。然后第二个步骤,排列右边半个圆圈,排列的次序又不同了,是怎样地排列呢?现在不是从第五横列开始,而从第八横列排起,将否、革、晋、豫、观、比、剥、坤等八个卦,以逆次序接在复卦的后面,亦就是仍以反钟面的方向,排成复、坤、剥、比、观、豫、晋、革、否的次序。但要特别注意的,如果是画卦,还是要内卦画在内圈,外卦画在外圈,切不可错。第八横列排好以后,再用第七横列,照第八横列的排法排下去,以谦卦接在否卦的后面,成否、谦、艮、蹇、渐、小过、旅、咸、遁的反钟面次序,第六横列、第五横列,都是这样,最后第五横列的姤卦,刚刚又接到了最起始的乾卦,就完成了这个圆图的排列。

在下认为:六十四卦是到了文王以后,八卦的作用由人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的转变为人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标志。

8、关于对“十二辟卦与周礼”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十二辟卦与周礼”,在我之前没有人这样联系过的。在下也没有考证,只是说说我感觉的推测而已。首先,要明白何为十二辟?那只好老老实实的把学习《南怀瑾选集》的体会述说如下。

看附图(附后),外面第一圈,是十二个卦。这十二个卦,在《易经》有关的书上,有一个专门名称,称作“十二辟卦”。所谓“辟”,有开辟、开始的意义。这图表自内向外为序的第二圈,画的是卦象,第三圈是地支,代表月份。我们中国的这个历是夏禹的历法,又叫夏历,因以太阴——月亮为标准,所以叫阴历,我们中国人过年,还是喜欢过阴历年,而正月是寅月,十二地支,以“子”开始,而夏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这个时候是复卦。

第四圈,什么是“黄钟”?就是律吕。十二律吕是中国人的发明,我们研究音乐,常提到石、土、管、弦,其实这都是后来的。最早是管,吹奏的,弦就是丝,弹琴就是丝弦,所谓“丝竹管弦”。律吕的发明,是在中国的西北。陕西、河南边界,有一种吕管,形状据说像竹子又不是竹子,长短粗细有一定的标准,共有十二种,埋在地下,传说是埋在天山的阴谷。由于这十二种管子长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长短也不同,而上端则是齐平的,管中充满了芦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内的薄膜)轻轻贴上,到了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最长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阳气上升的影响,便喷出管外,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就叫黄钟之音。然后每一个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喷出来,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由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属于六阳,下面蕤宾、林钟、夷则、南宫、无射、应钟是属于六阴,阴阳不同,这就是中国的音韵学了。

第五圈是节气。黄钟,是在十一月,也是子月,到了一阳初生的时候,卦是复卦,到了十二月阳能又逐渐上升了一些,初爻和第二爻都是阳爻,有两个阳了,因为内卦变了,成为兑卦,兑为泽,于是重卦成了地泽临卦了。在节气上,小寒是节,大寒是气,到了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所谓“三阳开泰”,就是说已经有三个阳了。律吕是太簇之音,节是立春,气是雨水。二月是卯月,卦象,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雷天大壮。二月是大壮卦,大陆上放风筝,可以飞起来了。二月的惊蛰节非常重要,我国古代称作“蛰”或“蛰伏”,要到二月间雷天大壮的时候,第一声春雷一鸣,这些蛰伏的蛇虫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称作惊蛰。三月的卦,到了春天了,节气是清明、谷雨,大陆的气候,最舒服是清明,真是天朗气爽,和风徐来。是夬卦,外卦是兑卦,兑为泽,内卦是乾卦,乾为天,泽天夬,这个卦象,表现出地球物理的气象,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阳能快要全部上升完了。到了四月是乾卦了,这是阳能到了极点,实际上每年最难受、最闷热的是四月,跟着来的是五月。这个卦的六爻,阳气开始减少了,四月阳能的放射到了极点,到了五月,于是有一个节气夏至来了,夏至一阴生,开始回收了,一阴生的现象,在夏至以后便发霉了,表示潮湿来了,阴气来了。六月是小暑、大暑的节气,就是所谓的三伏天。在这个图案上,依十二地支的次序,一个月一个月过去,最后亥月,是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的境界,不过十月有一个小阳春,阴极则阳生,这时有几天气温是要回升的。

由此,可以看出“十二辟卦”图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致应该是随着夏历的产生而产生,而发展、而完善。起到了对农耕经济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逐渐的客观的起到了,人们对祭天、祭神、祭祖、拜圣人、拜长者及节日礼仪的规范。这些规范逐渐的成为了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了由此产生形成了国家的基本的礼仪制度。直到周公承中华文化之大成,形成了“周礼”。同时,也开始使人类真诚祭拜的礼仪,随着的形式化、制度化而走向了异化。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因此,老子才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孔子又说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上德为仁真诚也!

9、关于对“泽东南、润之”的深思——易经谭

当我又一次的在《易经》系辞中看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往时的联想又一次的强烈涌现出来。请看下面的几个词:“润之、泽东南、东方、太阳。”当下的世界,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那个能不联想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可是这几个词恰恰是来至于伏羲的先天八卦。东南方向兑卦就是泽卦,正东方向的离卦既象征着火,有象征着太阳升起在东方。那么,泽东作为毛泽东的名是多么的富有含义呀!《易经·系辞上传》第三句话就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尤其是“润之以风雨,”中的“润之”作为毛泽东的字又是多么的富有含义呀!据说毛泽东与其字润之与《易经》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在“易经”的冥冥之中······。真是不知说如何是好了!在下看《易经》既不是为了学占卜术,也不是为了学堪舆学。只是为了对中华文化的求索,为了对如何做一个中国人的求索。那么,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就是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是中华文化的化身,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化的结晶。

毛泽东主席伟大的一生,让中国人站起来的骨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化的正义,面对着一切强权,始终就有着那么一种,“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儒家大义凛然的风范。尤其是在井冈山斗争中,由于因为那时的中共中央文件,是通过秘密地下交通员传递的,从上海传到湖南,颇费时日。周鲁到宁冈要通过白区,不能随身携带中共中央文件,只能凭记忆进行传达,因而把中共中央于1927年11月9日至10日做出的,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处分决定,误传为开除毛泽东的党籍。可以想一想吧!当时的毛泽东,被开除了自己亲手缔造的党,被剥夺了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的领导权······。当时的毛泽东按一般的常人来说有很多的选项: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是井冈山根据地最主要的开创者之一;毛泽东是红军最主要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又曾经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的宣传部长······。但是,此时的毛泽东选择了“相信群众相信党。”体现了“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儒家大义凛然的骨气!到战场的第一线,冒着枪林弹雨指挥了反围剿的战斗。这就是毛泽东!纵观五千年的中华英雄史,有谁经历了如此的磨炼!横看全世界文明的伟人史,有谁经历了如此的考验!毛泽东是伟大的,那么,此时就是伟大的开始!就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对此,使我想起了不知是哪位古人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这句话。我不是在做比较,我只是深信毛泽东主席给我们留下的,闪烁着中华文化光辉的毛泽东思想,必将在人类历史的长空中大放光彩。

10、关于对“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按南怀瑾先生所讲《系辞》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孔子是到五十岁才开始学《易经》,所以他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两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加上二十年学《易经》的心力,他认为得了道。先看看我谭的第一章吧。

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我谭:《系辞》开篇描绘了一幅天地人的详图。开天地定尊卑。乾坤两卦是天与地两个自然形象的代表,卑就是亲近的,地球对我们太近了;高就是太空,越高越远,天下万物永远是在一动一静中,动为阳,静为阴,表现为刚柔的现象。有了刚柔,就可以判断天下万物的一切变化了。在天地中某同一空间和时间里生存着相似的动植物(包括人类),并且以群相区分,由此,这一类和那一类的利益有了冲突,于是吉凶就分出来,通过在天的象和在地的形对天下万物的影响,就可以知道天下万物的吉凶变化了。

二、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我谭:那么天地的形象是如何影响天下万物的那?是因为,刚柔也就是阴阳,互相摩擦而产生。天地间,任何东西,都是由这两个相反的力量,互相摩擦才生出来的,导致八卦永恒的相互变化,如:某时某地的天阴天晴、电闪雷鸣、刮风下雨,日出月落,寒来暑往。明白了乾就是天地间的一切阳物,坤就是天地间的一切阴物,阴阳相和谐,而且刚柔各自发挥其作用,知晓了天地间的各种变化,就可以通天通地通神明。

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我谭:乾也代表了阳,男人就是阳,坤也代表了阴,女人就是阴。乾坤两卦,也代表了天地万物的形成,“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使我想起了《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否说乾为无、坤为有哪?。乾的功能就是这样很容易懂的。坤也是这样简单容易的,真懂了《易经》,一点都不神秘,最高的道理,也是最平凡的道理。

四、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我谭:《易经》是很容易懂的,简单的也很容易操作的,真正懂得了就会感到很亲近,真正会操作了就会感到很有功效;对其有亲近感就可以常用,对其都感到有功效就会有更大的作用。常用《易经》则可修圣人德行,使《易经》发挥大作用可成圣人大业;天地间最高深的道理,也就是最平凡的,天下之理就在人类的某时某地的生活之中。

我谭《系辞》第一章通过开天地、定尊卑、和阴阳、体刚柔、成男女、论简易来说明了《易经》不变的就是必变的简单的真谛。

11、关于对“圣人设卦观象”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接第一章开天地、定尊卑、和阴阳、体刚柔、成男女、论简易的道理,第二章讲述如何看卦象。

一、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我谭:圣人画一个卦,一是看卦的现象,一是看眼前所见事实的现象,每卦下面加上文字的解释,这种解释就是“系辞”。来和卦象配合,就会明白事物的不是吉就是凶。那是因为,刚柔相推而使阴阳发生变化。

二、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也。

我谭:所以,吉凶就是失与得的卦象;悔吝就是忧烦愁虑的卦象;吉凶悔吝的卦象全在于人的一动。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一份是凶,两分是悔吝,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虑。

三、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支之动,三极之道也。

我谭:变化就是阴、阳相应有进有退的卦象;刚柔就是昼、夜相应交替变化的现象。六爻是重卦的六爻,一动必有变,天、地、人各有阴阳,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也有阴阳,也就是这三极阴阳变之道也。

四、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我谭:所以,君子所处的日常生活,君子的人生,能够得到安心的。那是因为是遵循《易经》一定的次序在变。懂得了六爻一变就有动,一动就有变,那么在动与变的结果,有好有坏,有吉有凶。这都是根据人为的观念而来,人为的利害得失而来,透彻了每个卦下面所讲的道理——卦辞,就有玩一样的快乐。所以,君子对生活的一切可以通过观察其现象和卦象,来述说自己的卦辞,通过观察一动一变,来占卜自己的生活天地。(事实上占、卜、筮是三件事。古代用骨头卜卦,把骨头用火烧后,看上面所裂成的纹路,这是卜。占是用数理来推定结果。筮是用筮草的一定数字来卜。以现代来说,庙里的抽签,看签诗,这是近于筮。)这就是上天的保佑,一定是一切都会大吉大利的。

天地间就是一阴一阳之变,人世间就是天、地、人六爻各自的一阴一阳之变的相互影响之变,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六爻之变全在某时某地某人也。

12、关于对“卦有小大,辞有险易”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卦辞》的第三章接上一章进一步讲述如何从卦象来理解“彖辞”。

一、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我谭:“彖者”是根据某一卦现象下的定论,为“彖辞”。“爻者”,是每爻下面有一个解释,为“爻辞”;整个卦下面的解释为“卦辞”,爻辞是讲变化的道理。

二、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我谭:当你看到卦的后面有的是吉,有的是凶,这是说明你有所失或者是有所得的变化;有的是悔吝,这是说明你将有小错而忧虑的变化;有的是无咎,这是说明你没有毛病,但并不等于“好”,而是在进退之间要注意变化,要特别小心,人不会没有错,随时有错,善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无咎的时候。

三、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手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我谭:人生是否高贵与下贱,关键在于“位”的问题,就是某一时间在某一个位置的变化;每个人获利的大小的机会是平等的,关键在于你所处的卦象;辨别是否吉凶,关键在于对卦辞的理解;忧虞到悔吝时,关键在于要自己能站得正,行得正,一切现象都可以改变;要警示自己的感觉无过错,人生没有绝对自己不错的,无咎就是善补过也。只要知道忏悔,忏悔的结果就是要补过。

四、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我谭:所以,卦象有大小,卦辞就有险易,卦辞都是卦象所指到的变化。

在卦象上如何让理解:贵贱,小大,吉凶,悔吝,无咎。关键在于某时某地某人的阴阳变化中。

13、关于对“易为天地准”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卦辞》的第四章接上一章讲述“易为天地准”。

一、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我谭:《易经》是天地万物变化的准绳,所以包括了天地之道

二、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我谭:用《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所以能知阴阳两界变化的道理;用《易经》推演天地万物原始的终点,所以能知死生的道理;用《易经》推断万物都是由精气所成和游魂的变化,所以能通晓神鬼。

三、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我谭:《易经》的卦象与天地万物的现象相似,《易经》的卦象就是来至天地万物的现象。所以都不能违反;只要真正的懂得《易经》才能知晓天地事万物的变化。达到济世救人的目的,所以才不会有错;真正的懂得了《易经》面对任何变化,精神都不会散开,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远是乐观的人生,所以才没有忧愁。真正的懂得了《易经》就会安于故土的生活,才能以仁修养,所以才能有爱。

四、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我谭:《易经》包括了天地万物的一切变化,而没有过错;《易经》通过由始至终迂曲婉转的道理知晓天地万物而没有遗漏;《易经》通过知晓昼夜变化之道而智;所以神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易是无体之体,无为之为变化无穷。

易就是变化的哲学,天地万物(也就是宇宙)没有不变化的。天地万物的一切变化尽在《易经》的掌控之中,因为,《易经》就是来至天地万物不断的变化之中。

14、关于对“有没有神鬼”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神鬼的问题,是全人类各种文化面对的共同的问题,是全人类所有宗教面对的永恒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半信半疑中问到:到底有没有神鬼哪?对此问题的回答尽管多种多样,总的不外乎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唯物的——没有;一种是唯心的——有,信则有、不信则没有等于没有回答。对如此的解释人们总是感到不甚满意。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要弄明白以下三个问题:一、什么是神鬼?二、神鬼是怎么样产生的?三、神鬼有什么作用?在下自认为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对此问题,想抛开传统的唯物、唯心主义有区别的语言,提出独到的点滴浅思来说说。

一、神鬼是什么?

回答神鬼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就是神鬼的定义。对此,对唯物与唯心主义的种种解释就不再赘述了。在下认为神鬼的定义是:人类在面对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现象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在能力上的无奈,又在精神上期望的,一种心里矛盾的自然现象。对神鬼作出这样的定义是否合适哪?那我们就对如下的现象做出一番思索吧!在下认为人类:对自然种种现象的崇拜是如此;对图腾的崇拜是如此;对圣人的崇拜是如此;对祖先的崇拜是如此;对各种宗教的信仰也是如此;对种种的灵魂之说还是如此;对各种神鬼的迷信更是如此等等。那么,神鬼又是如何产生的哪?

二、神鬼是怎么样产生的?

首先,神鬼的现象是人的现象。没有人就没有神鬼的存在。对此,唯心论者就不满意了。因为唯心论者认为是神创造了一切,包括人在内,跟进一步还可以认为,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原点,就是神的创世纪学说。但是,在下怎么也弄不明白:在各种宗教产生之前,神(宗教的)在哪?!没有人的意识,神鬼在哪?!神鬼就是人意识的产物!其次,那么神鬼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哪?神鬼是人类在进化演变过程中,随着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是人类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某种现象,如太阳所带来的酷热、寒冷、干旱、潮湿等的生活环境,即是人不满无奈又寄托期望感觉的神化;再如对某个氏族首领,首先是人类中的一个人,其有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存的能力,或者为了整个氏族更好的生存而献身了的人的神化;还如对人们的生存产生破坏的自然环境的现象,或者是某个人的鬼化;更有对祖先的怀念等等。由此,神鬼就应运而生了。再其次,当某一种神鬼现象一旦产生了,就会脱离产生它的母体,出现了异化,不论以后的科学作出了如何的解释,也不论那个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多长时间,而在人们意识中却超越时空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了。那是因为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不满、无奈、寄托、期望是相对人类的存在而永恒的。唯物论对此的解释会满意么?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那个原点,不是唯心的创世纪,是唯物的物质么?那又是什么物质哪?没有了唯心论,唯物论还有存在的必要么?!还是问问我们的老祖宗吧!那就是——变化,就是——易,就是——道,就是——中吧!!!

三、神鬼有什么作用?

对于神鬼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前述已经做了必要的回答。但还是要说说的。对于神鬼,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老人、女人、受过磨难打击的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等类似的人信的多。所以哲人说过:宗教是弱者的哲学。因为,弱者对其生活的环境更不满、更无奈、更寄托、更期望,那就只好求助于神鬼了,求得精神上的满足或者是解脱。神鬼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在《易经》中吉和好卦总是与神相关,凶和坏卦总是与鬼相关,面对这种卦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总是想求神驱鬼,求助神的保佑,摆脱鬼的纠缠,也就是在争取顺境,摆脱逆境。而且,神可以说是阳爻,那么鬼就是阴爻了。阴阳两爻在一卦中总是在相互变化着,这就说明了人的一生总有顺与不顺的时候,或者是先顺后不顺,或者是先不顺后顺,或者是时顺时不顺。没有总顺总不顺的。这样从古以来人们对神鬼的精神需要就起作用了。实际上这还是,当人们对生活环境,表现出不满和无奈时的一种寄托和期望而已。但是,这种作用相对人们的生存是普遍的永恒的。

上述回没有回答:有没有神鬼这个问题,都是把我的点滴浅思说说而已。

15、关于对“中华文化渊源”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带着对中华文化渊源求索的问题,翻开了《南怀瑾选集》,现在又翻开了其中的《易经杂说》。这不是我第一次翻开《易经》,但是我从来也没为了占卜术,堪舆学而翻开《易经》。在求索中华文化渊源中感觉到,《易经》是中华文化渊源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对中华文化的求索中,从传说的周文王的《周易》是八卦由注重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转向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关系的推演;周公的周礼,也是对《易经》卦象中所显示的敬畏天地、敬畏神鬼、敬畏祖宗、敬畏圣人、敬畏长者及季节祭拜的礼仪规范;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之道,同样是运用《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道”,来对待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一种处世之道;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是运用《易经》中的哲学道理,企图来解决当时人类社会所处的礼崩乐坏的世道。至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其都是以《易经》为源头的。以致影响到以后进入我国佛教的禅宗。这样以儒学为主的,儒、释、道三教并流的中华文化,不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还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易经》只能说是中华文化渊源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中华文化的渊源,并不能像黄河、长江那样清楚的探索到其源头就是青藏高原的雪山。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由类人猿逐渐的演变成人类的漫长过程中,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无数次的选择中,在人类内部无数次的融和中,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从传说中的结绳记事的渔猎氏族社会,到用阴阳爻来为游牧氏族社会提供天气状况,发展到利用河图洛书以致八卦,来为氏族的农耕预测季节变化,选择生活方向,而最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易经》文化。《易经》的预测、选择的功能,与我们当前的计划、规划又是何其相似呀!

至于,随着发展《易经》越来越倾向于占卜术,那也是人类对未来探索的一种必然,不论其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虽然迷信是愚昧的,但是人类对未来探索的这种必然,至今应然在科学的继续着,难道现代科学就没有迷信么?可是我们要知道,《八卦》一开始就是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呀!由此形成的中华文化,至今仍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发展着、完善着,而大放光彩。

16、关于对“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本第五章及接上一章,讲述的易就是变化的哲学,天地万物(也就是宇宙)没有不变化的。接着讲述这种变化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我谭:一阴一阳是道的运用。能使道在应用中的一阴一阳保持平衡,是人的本性善,能使阴阳保持平衡的是人的本性,对此,仁者的观念就是仁慈,智者的观念就是智慧,就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运用这个道理,可是却不知道这就是“道”的运用。所以,真正懂的“道”的君子太少了。

二、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我谭:虽然,道在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仁慈,但那是藏在道的本体中的,道鼓起天地万物,而不象圣人那样,人为地表现出的忧时、忧世、悲天、悯人。从而实现最高道德的大事业!只有象天地万物那样富有才是大事业,只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是最高道德。

三、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我谭:道的运用,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就是一阴一阳的变化。第一个卦象就是代表了天的乾卦,接着第二个卦象就是代表了地的坤卦。运用八卦预测未来就是占卜,通达了变通的道理,才能真正的懂得阴阳的变化,阴阳不可推测才是道。

道”的本体是无始无终、无影无形、无色无味、无大无小、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前无后的,抽象的,永远不可知的。,“道”的运用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到的运用就表现在:一阴一阳的变化中。

17、关于对“道”“阴阳”“中和”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就明确的说明了“道”就是一个变化过程的哲学思想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象,都是所表现事、物的变化之道,而所有变化之道的表现形式就是“阴阳”,也就是“阴阳变化之道”。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哲学理论的表述。就是在当代以西方文化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哲学领域中,仍然大放光彩。

当今世界哲学领域最大的弊端就是:唯物与唯心两大思想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这种对立观正是西方思想文化的烙印。用这种观点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恰如瞎子摸象,就会得出不是柱子就是墙的奇谈怪论,这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糟蹋。殊不知没有人,那来人的思想?没有人的思想,那来人对生存环境的认识?人的思想只不过是人为了更好生存的一项功能,如同人会走一样而已。因此,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研究,必须摒弃西方不是唯物的,就是唯心的对立的哲学思想的束缚,正本清源的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其中非常重要的三本哲学著作就是:《周易》、《道德经》、《中庸》。

当今对《周易》、《道德经》、《中庸》这三本哲学著作的学习研究,要注重其思想的研究;要探索其想告诉人们对生存环境总看法的哲学道理;要敢于想象当时哲人,由于时代所限,已经感觉到并分别表述尚未清楚的,又相互关联的的逻辑道理。才能确切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体系。因此。在下认为《周易》、《道德经》、《中庸》这三本哲学著作,都在说明了“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总称;“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唯一的内容;“中和”是中国传统哲学最主要的道理。可以说:“道”不论大道,还是小道都是“变化之道”;道变化唯一内容就是“阴阳变化之道”;天下包括天在内的任何事、物的阴阳变化之道,都必须在其“大本”“中”的制约下,在一定“和”的范围内变化。否则,就会改变其“大本”也就是事、物的性质,变成为另外一种事、物了。统而言之对中国传统哲学,更应该说就是中国哲学的思想表述是:天下(宇宙)包括天在内的任何事、物的“阴阳”因素,都是在其“中”的制约下的,一定“和”的范围内的变化之“道”。其“阴阳”变化一旦突破了其“中”的制约,也就打破了其“和”的范围,那么,这个事、物就会发生改变其“大本”的突变,这就是“大爆炸”、就是革命,这就是本质的改变成为另一种用事、物了。

关于对《周易》、《道德经》、《中庸》这三本哲学著作的学习体会,在下另有所谭,再此从略了。

18、关于对“易简之善配至德”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一、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我谭:《易经》包括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非常广泛,作用大的无边非常伟大。要说远那是无边无际,要说近就象在眼前一样安静端正。要说天地间没有比《易经》更完备的了。

二、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我谭:乾卦,其静到极点才能专一,专一到一定程度必动,一动其功能大的如喷出的一条直线,因此,产生天地;坤卦,其静到收拢的状态,收拢到一定的程度必动,一动就会张开,因此,广生万物。

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我谭:乾卦、坤卦的卦象就是天地万物的现象,一阴一阳变化起来,就是表现一年四季的现象,阳的作用就是太阳,阴的作用就是月亮,《易经》的道理就是这样的简单,如同人的本性善就是最崇高的道德。

天地间最伟大的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就是最深奥的,最深奥的就是最不可测的,最不可测的又是最普通的,那就是天地的——“中”,那就是人性的——“善”。

19、关于对“易其至矣乎?”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看到此我在问:孔子真懂易经了么?“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一、子曰:易其至矣乎?

我谭:孔子说:《易经》是天地间的最高学问么?

二、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我谭:是的最高的学问就是《易经》,圣人是因有崇高的道德而才有伟大的事业呀!

三、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矣!

我谭:不但要有崇高的道德,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从最平凡处起步,崇高的要效仿代表天的乾卦那样高远的无量无边,平凡的要学习代表地的坤卦那样容纳担负一切。代表天地两卦的乾坤设定位子了,那么《易经》的阴阳的无穷变化就在其中了。

四、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我谭:由此,修成《易经》的本性,就存在于无穷变化的卦象的存在之中,这就是走进真正懂得《易经》之道的大门。

无穷的变化是《易经》的本性,但是,阴阳难测谓之神呀!谁又能真正的懂得《易经》哪?!

20、关于对“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这一章讲的是,圣人是如何想象出来,用卦象来表现天地万物万事的现象。又应该如何来理解卦象,其中又有那些道理哪?“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至寇至。盗之招也。”

一、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我谭:圣人以其特有的智慧,知道天地万物万事的奥秘。而想象出天地万物万事其奥秘现象的形象,用分别很象其的卦象符号来代表天地万物万事,这样的一个卦就是卦象。圣人以其特有的智慧,知道天地万物万事动的变化而通过观察通晓其变化的道理,把按道理解释卦的辞,挂在这个卦的下面,就是系辞!用来判断其卦象的吉凶,因此,也叫做爻辞。如此说来天地间最奥秘的并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不可知,如此说来天地间动的变化不论多大并没有那么烦乱,而是有规律的,对其,把想象的形象说出来,讨论其中的变化道理,再依照这个想象形象的道理,画出一个卦象来,就可以了解天地万物万事变化的道理与奥秘了。

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我谭:这是中孚九二爻的爻辞。说是有只母鹤在河南岸苇丛中叫,小鹤听到了,边回声叫着边飞过来了。这种喜悦的心情,就如同我有好酒,请好朋友来一起喝酒。孔子说:一位君子就是在家里,所讲的每一句话,也都是善的,可影响到千里之外,何况在身边的人那?如果在家里,说恶言,那么就是千里之外也会有人反对的,何况就在眼前哪?君子的每一句话,都会在人群中产生影响,君子眼前的言行,影响是很久远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君子的思想,思想的表达关系到君子的一生的荣辱,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如动天地一样重要,能个不谨慎小心么?

三、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我谭:“同人”也是卦名,是由天、火两卦组成的,天火同人的卦象。“先嚎啕而后笑”,是同人九五爻的爻辞。九五爻的位置很好,所以说不但得其时,还得其位。就像我们看到老朋友,大声地叫起来,然后两人相抱在一起就跳起来,又叫又笑,非常兴奋的现象。所以孔子说:所以君子之道,就在于面对世事,或者站出来,或者退回去之中;或者一言不发,或者慷慨陈词之中。同时只有君臣二人同心,才能像刀子那么锋利连黄金都切得断;同心之言,也会象兰花那种味道一样,永远清香。

四、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我谭:这是大过卦初爻的爻辞,大过卦是由兑、巽两卦而成,即泽风大过卦。大过卦是一个很不好的卦,但是如果动爻在初六(也就是初爻)的时候,送上用白茅垫底的礼,还没有问题!孔子说:假如礼物是很好的东西,何必要垫底哪?但是。为了特别特别小心保护这个东西,下面还是用白茅草垫底,免得它破损了,这个当然也可以,没有错呀!这个卦象就是如此。白茅这个东西,是草嘛!没有什么了不起。虽然是一些草,但是用得得当的时候,这株草便是宝贝了。这里我们懂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没有哪样叫好,没有哪样叫坏,也没有哪个人叫对,哪个人叫不对的;只要用得对,即使一株茅草,也能得到重用。所以一个人一生做事,随时要谨慎小心,一生到此永远不会有过失。

五、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

我谭:这是谦卦九三爻的爻辞。谦卦是地山谦六爻皆吉,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谦卦。到了九三爻是最好的境界,但是上面有个“劳”字,你随时随地自己要劳苦,随时随地自己要小心,要勤劳、要努力,内心要谦虚,要小心谨慎,要这是谦卦的卦象。君子始终如此,方能大吉大利。孔子接着说:付出了劳苦,而不自夸;有了功绩,而不炫耀,那是最宽厚的君子,自夸其功那是无德的小人。有德的人,却表现得跟普通人一样,这就叫作“盛德”; 从内心发出来恭敬的那种真诚,叫做“恭礼”;这就是谦卦!要能够严格地责备自己,宽厚地待人,对人家要多多原凉,这就是恭敬的道理。有了此等盛德,当然就是,他的人生在历史中的位置是永存的。

六、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我谭:这是乾卦上九爻的爻辞,“亢龙”,是像一条龙飞到高空很远很远,“悔”就是毛病的意思。是说人的地位不要太高,太高了便要有毛病了啦!孔子解释说:人到了最高处的时候,便没得位置了,高到最后别人都不敢跟你接近了,所以贤人(太高了)来到黎民百姓间,会没有人敢接近你,就是因为你高的出毛病了。

七、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我谭:这是节卦初九爻的爻辞。水泽节,假使动爻在初九爻不好!后果很坏。不要出门就没有问题,如果出了户庭,便不一定了。孔子对这个爻辞的解释,是讲人生哲学的道理,并不是卜卦用的。我们平时所谓的保密、机密,就是从《易经》这个地方来的。祸乱的产生,是你自己说出来的,正所谓祸从口出,当皇帝的失密么,大臣便再也不会对你有向心力了;做大臣的泄密了,身家性命就难保了。很多事都是因为失密而失败,所以,君子小心谨慎为了保守机密,而“不出户庭”。

八、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至寇至。盗之招也。

我谭:这里讲的是解卦的六三爻。雷水解的卦象,是打雷下雨,风雨碰到打雷,雨就停了。孔子研究到这一节,他提出来一个意见:作《易经》的人,他们知道大盗吗?《易经》说:背负着贵重的东西,骑着马到处炫耀,等于你自己在叫强盗、叫土匪赶快来抢吧!背东西、挑担子,是出劳力人的事;骑马的应该是君子。小人没有这个能力保护自己,而却喜欢装成君子一样夸张炫耀,唯恐人家不知道一样,那不等于向盗贼招手吗?在上面的傲慢,对下面的暴戾,能不引起强盗的觊觎吗?因此孔子说:你把宝贵的东西不好好地藏起来,就叫做慢藏。“诲”是教育,你那么值钱的东西,不好好地藏起来,故意摆在那里,不是明白地告诉强盗来抢吗?等于一个女孩子打扮得妖妖艳艳、漂漂亮亮的,那不是教人家看的吗?你打扮得那么漂亮,人家看到了,喜欢你,不是教人家来打你的主意吗?所以说,《易经》上说:“负且乘,至寇至。盗之招也。”是你自己招来的、请来的,怨不得人家哪!

以上第八章,孔子主要是通过对卦象的理解,来说明卦象是如何来表现天地万物万事的现象的。而这种表现,又是如何通过,来至对天地万物万事的现象,用阴阳爻来组成的八卦符号来显示的。说明了,八卦符号是来至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解(自然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己的未来的关注增强,八卦由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逐渐的转变成,即解决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又要解决人类社会内部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科学),随着人类对自己的命运的难以掌握,自然而然的就侧重转向了占卜术、堪舆学了。

21、关于对“蓍草卜筮”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任何时代人的理想都是美好的,为了美好的理想,人们都会在规划着自己的蓝图,计划着自己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先祖,同样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有限,只好运用那个时代,最科学的八卦图来规划自己的蓝图,计划自己的未来了。本第九章就是讲述,古人是如何蓍(shī)筮(shì)的,也就是如何用蓍草卜筮,也就是谈《易经》的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撝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撝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子曰: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我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位单数均为阳数,地数五为双数均为阴数,各自五位相加得出的数各不同。天数二十五(二十四个季节),地数三十(农历每月三十天),天地的数相加等于五十五。天地之和的五十五数,所形成的变化运行起来,就是鬼神也在其中呀!。

二、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我谭:推演卜卦要用五十根蓍草,其中要抽出去一根蓍草,放在一边不用(意思是人生什么时候都要有备用的)。只用其中的四十九根蓍草,用双手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份(也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意思),这是第一营;然后再从右手边的那一份取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中间,只就是第二营;揲(she)就是数的意思,把左手的蓍草按每四根一组数出来(象征四季),这就是三营半;把剩下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不论多少仂(le)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间,这是第四营的一半;然后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原来右手边的那一半,操作完第三营和第四营的另一半;此时已有两仂,象征着五年中有两个闰月;这样才完成了第一变,经过这样的三变才成一爻,要经过这样烦琐的十八次手续,才能求得一卦六爻。

三、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我谭:经过上述十八变,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乾坤、天地、阴阳相和为三百六十为一年,阴阳两策分别乘以,六十四卦中的阴卦阳卦各三十二卦,乾卦得六千九百一十二,坤卦得四千六百零八,两者相加得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可当万物之数。

四、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我谭:所以,要经过四次的分二挂一程序,才卜出一个爻象。经过十八次的手续才能成卦。这个形成的卦象有八个,叫做八卦。通过对八卦的演绎,涉及天地万物万事,天下的道理没有不知道得了。

五、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我谭:至此,就可以懂得了天地万物万事之“道”,张显“神”的作用,懂得了祭祀的道理,可以祭拜天地,祭拜祖宗了。因此,孔子说:学了《易经》就可以知道变化之道了,也就知道了神鬼的事情了。

蓍草卜筮十分复杂,后来人们就用三个铜钱放在龟壳里摇,得到卦象。再后来就只用一个铜钱,看正反面来得到卦象。这种卜卦是迷信,还是可信哪?在下都没有实践过。但是,以在下现有的知识对此是否定的。可是我们的祖先如此的相信它,可见蓍草卜筮就是当时的最高“科技”吧?!一直流传到当下,又说明了什么哪?当下的科学发展中就没有迷信么?科学的发展不就是在迷信的基础上,通过冲破迷信而发展的么?!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还要加一句话:人类在某一时空中的实践是有限的。那么人类的生存是不是有限的哪?!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22、关于对“易有圣人之道四焉”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本第十章孔子认为,对《易经》的学习,圣人有如下四点经验之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主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 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我谭:对《易经》的学习圣人有四点经验之道。要理解语言思想,就要注重卦辞、象辞、爻辞;要理解变动,就要注重卦象的变化;要理解现象,就要注重卦象;要理解奥秘,就要注重卜卦。

二、是以君主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我谭:所以君子将要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时,就要去问卦,以接受来至卦的感应。天地万物万事,包括神鬼之类的,都会知道的。对《易经》的修养,不达到天下最精、最微、最细的程度,又有谁能达到如此境界?!三爻、五爻的变化,错综复杂。只有真正通其变化,才能真正懂得天地间的道理;只有真正的懂得象数,才能真正懂得天下的现象。不真正的懂得天下之变的最深道理,谁又能达到如此深奥的境界。

三、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于此。

我谭:《易经》的本体是不可思议,在没有发生变动之前是无为的,可以静止到了极点,在人的心里一旦有所感应,便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如果,不是天下最高最妙的神明,谁又能达到如此高超绝伦的境界?!

四、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我谭:对《易经》的学习,圣人之所以通过极深的探知,近而研究将要万变的动象,才能达到神通的程度。只有极深的探知,才能了解天地万物万事;只有研究将要万变的动象,才能掌握天地万物万事;只有达到神通,才能从从容容的达到神的境界。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就是这个意思。

《易经》那不可思议的本体,来至于——静;《易经》那变化无穷的运用,来至于——动;《易经》那天地万物的预知,来至于——感。

23、关于对“夫易何为者也?”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本章第十一章,是孔子告诉世人《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系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一、“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我谭:孔子说:《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哪?《易经》是一部开发天地间万物,成就人世间万事,包括天下一切的最高道理的书。不过如此而已。所以,懂得《易经》的圣人能通晓天下万物,和尘世万事的一切动态,能完成天下最伟大的事业,能判断天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疑惑。

二、“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我谭:因此,蓍草的功能,中间的圆孔能通神;卦象的功能,能知晓八方;六爻的意义在于以“变”来预测。圣人以此来洗练自己的内心,并而退藏于心,从不显示通神,不论吉凶于天下爱黎民百姓,和一切众生同生死共患难。通神了就能先知,但是真正的先知,从不显示运用先知。谁又能达到如此这种境地哪?!上古的圣人聪明、睿智,虽然神武而从不开杀戒。

三、“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我谭:因此《易经》也是帝王学,为了要明了天之道,而要体察民情,懂得黎民百姓生活的一切事物,包括民心。那就如有神的力量,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首先造福于民。这样帝王就会如圣人一样,以此道理斋戒的专一清净,达到了神明的境界,体现了为黎民百姓的德业。

四、“是故,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我谭:因此缘故,把门关上就是“坤”;把门打开就是“乾”;一关一开就是“变”动;一关一开的变动是没有穷尽的,就是“通”;在天地万物变动中,我们看得见的就叫做“象”;其中不同的形象就叫做某某东西;依照不同象的特性,制成的某某东西供人来使用,就叫做法则;只要利用好天地间这一关一开,一出一入所形成的变通法则,并且使黎民百姓都能遵守法则,那你就成神了。

五、“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我谭:因此缘故,“易”在没动前就是一个太极,一动就会变出阴阳两仪;两仪一动又会产生,老阴、少阴、老阳、少阳四象;四象一动就会产生八卦了。由八卦的演绎定天下万物万事的吉凶,尘世间的吉凶,会决定人类社会事业的成败。

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我谭:因此缘故,《易经》中的法象没有大过“天地”的法象;“天地”法象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悬挂在天空的卦象,最明显的只有太阳和月亮;位居最高帝王也就是最富有和最高贵的;达到天下万物皆备我用,建立一种上和天道,下和民情的法度,以利天下黎民百姓,那就是当代最伟大的圣人了;卜卦就是通过探索这种常人看不到的,最深远、最深奥的道理,来决定天下的吉凶;要想看清楚弄懂往往是常人看不清楚的,这种成天下大业的法象,就只有有龟壳、蓍草来卜卦了,

七、“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我谭:因此缘故,一枝蓍草、一个龟壳都是天生的神物,圣人只是操作之;天地万物万事的变化,圣人效法之;天地间的自然现象,会给人类带来吉凶,圣人卦象之。相传伏羲时黄河出来一匹龙马,背上驮了一个黑白点的图,大家就叫它《河图》,大禹治水感动天地,洛河里面出现了一只大乌龟,背上驮了一个图案,后称《洛书》;圣人效法操作之。因此,产生了易有四象,通过老阴、少阴、老阳,少阳四象,把天地万物万事的现象显示出来。卦图下面的系辞么,就是告诉你卦象说的是什么道理。决定天地万物万事的吉凶,来占断预测也。

《易经》最初是一部,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进化自己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划时代的自然科学;随着人类的进步,逐渐的转向解决人类面临的自然问题的社会问题,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问题。对此,产生了周公的——礼乐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孔子的——中庸思想等。从而逐渐的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至于卜卦,在下到认为:一爻动——一卦变,一卦动——天地变,天地动——人间变,人间动——帝王变,帝王动——一爻变(九五么)......。天地间是在永恒的变动中的,任何变动都是有征兆的——就是“象”,任何变动的一定的程度——就是“数”,任何变动都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就是“理”。这就构成了《易经》是中华文化渊源,具有标志性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24、善德是自助的根本,是天助的前提——易经谭

本章第十二章,是孔子对系辞上传的总结。“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緼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一、“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我谭:《易经》火天大有卦的上九爻辞说“上天保佑,大吉大利。”孔子说:“保佑者的帮助在于,上天保佑是顺其善道而助的,人要求上天的保佑,必须首先自己善而有信。履行善而有信是上天思善的意思,又以崇尚贤德为主。因此,来自上天的保佑,才能大吉大利呀!”

二、“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我谭:孔子说:天下任何书本,都不能完全表达出要表达人真正的要说的话;人们讲的话也不足以表达出人们想表达的意思。那么圣人的意思,岂不是难以知道么?孔子说:圣人依靠图像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设卦以表达真情,并配合爻卦下面系的文字来表达卦象的意思,同时还要懂得变通而判断吉凶利害关系,如此,圣人才能充满智慧,行动自如也就通神了。

三、“乾坤其易之緼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我谭:乾坤两卦是《易经》的根本,其内涵蕴藏很多么?!伏羲先天八卦图: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一行列在左边,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一行列在右边,《易经》的变化就在其中了。乾坤两卦如果没有了,也就没有《易经》了;《易经》要是没有了,天地间又要回到,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状态了。

四、“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我谭:如此缘故,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叫作“道”;通过道的运用,天地间产生了有形的万物叫作“器”;各种有形器的演化剪裁叫作“变”;每种有形的器变化的法则的推行叫作“通”;如此的所作所为,有利于天下爱黎民百姓,才叫作事业。

五、“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我谭:如此缘故的卦象,圣人能看得见,天下各种隐秘的奥妙的,常人看不见的,而用卦象来表示其各种形象的,与其实物差不多的样子,叫做卦象。圣人以此看见天下万物的变动,观察其彼此相通的现象,推行其共同的法则,系在每爻卦下面的文字,来断定每一爻卦的吉凶,这就叫作爻。

六、“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我谭:天下最深刻透彻的奥秘,就存在于卦;天下有能鼓动起来能力的,就存在于辞;对卦象的演化裁断,存在于变;系辞实际的推行和操作,存在于通;最神明的,存在于懂得《易经》的人;不显示而成大业,不言语而有信于民,存在于人的德行。

《易经》是古人探索生存的总结,是今人掌握命运的工具,天助首先靠人自助,人要掌握自己的“象”——自知者明;要掌握自己的“数”——心中有数;要把握自己的“变”——言而有信;要掌握自己的“通”——本性善德。善德是自助的根本,是天助的前提。

25、卦象是天地万物万事中每个现象的照像——易经谭

孔子的《系传》分上下两部,本章是《系传》下部的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一、“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我谭:八卦每一卦都可以变成八个卦,自成行列,八八六十四卦。天地万物万事的一切现象都在其中了。先天八卦本来是三爻,重叠起来变成了六爻,爻的变化就在其中了。阴阳相互推演,变就在其中了。系在每卦下面的文字说明,就是解释在个卦象命题的,变动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二、“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我谭:《易经》中的卦象有吉凶悔吝,实际上悔吝是小凶,也是凶,吉凶悔吝产生于变动,一动就会有吉凶悔吝。能够刚柔相济阴阳推演的人,才有立人成事之本;能够因时因地懂得变通的人,才能把握时代。吉与凶,就在于你的心守正。天地之道,表现出来的是正道。日月之道,就是正大光明。天下一动有四分,其中三分为凶,只有一分为吉呀!

三、“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我谭:乾卦,很正确的告诉你,表现出来的是很简化的,并不复杂。坤卦,也很自然的告诉你,也是很简单的。六爻中的每一爻,都是效法天地万物万事的每一个现象。每一个卦象,就是每一个现象的像。每一爻象在卦内的变动,都会在外表现为吉凶,建功立业就在于一爻的如何变动中,圣人的情感倾注于系在爻卦下的文字道理中。

四、“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我谭:天地间的大德,可以说是生生不息,圣人最宝贵的可以说是时机。如何把握住时机,可是说是仁慈。如何能把握住人心,可以说是用财。理财需正道,禁止黎民百姓做不应该做的事,可以说是道义。

卦象就是天地万物万事中每个现象的照像,关键在动爻的变化。卦象四分,其中凶占三分,吉只占一分。可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呀!但是,要把握住何时何地何人的时机,关键在于那一动,一动就变,动的出发点成为了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正义,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正义来自于人的本性“善”,善是最有力量的;那是真诚的慈善,真诚是无畏的。

26、《易经》的真谛就是——中国人对环境的适应——易经谭

本章就是一部,体现在卦象中的上古人类进化的演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我谭 :上古我们的老祖宗包羲氏兴起于天下,伏羲仰头观察上天的现象,低头观察大地的规律,观察鸟兽的变化,与大地上万物的差别,近而观察各物种身体的变化,远而观察各物种群体的变化,根据如此观察开始作八卦,通过八卦可以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天地间无所不通,通过八卦可以代表、比较、比喻、区别万物各类的情形。

二、“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盖取诸噬嗑。”

我谭 :通过作结绳记事,而来作网捕鱼、作罟打猎,从打猎捕鱼等的各种现象,看到了人类生存的光明,文明的进步形同离卦。伏羲氏过世了,神农氏又兴起,发明农业以教天下,用犁来犁田,便用益卦来代表。同时又规律的隔几日的日中,聚天下百姓进行货物交换,通过交换满足各自的需要,而后散去,这就形同于噬嗑卦。

三、“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我谭:神农氏过世了,黄帝、唐尧、虞舜依次先后兴起,通天下万物万事的变化,如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等,使的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活不断进步,黄帝、唐尧、虞舜利用自己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的智慧,教化百姓,使天下百姓适应新生活的变化。《易经》告诉人们,天下的万物万事,穷尽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变化,一变就会通,一通就会相对持续一段时间。这样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就会大吉大利。通过黄帝、唐尧、虞舜带领天下百姓数代人的努力,人类逐渐的进化,终于穿上了衣裳,进一步的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这种现象都体现在乾坤各卦中。

四、“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我谭 :随着人类的进步,晓得把木头中间挖空了为舟船,削木为楫,以利于水上行船交通,通行天下。这都体现在风水涣卦。驯服了牛马,可以耕地,可以驮重物通行天下,都体现在随卦。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需要关紧窗门,安排敲梆子巡夜,以防备暴力强盗,这体现在豫卦。人们又学会了用木头做成杵,用石头做成臼,用臼杵把稻壳去掉,以利于天下万民,这体现在小过卦。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战争,人们用弦把木拉成为弧型,把木削尖成为矢,做成弓箭等武器,以威震天下,这体现在睽卦。

五、“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 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我谭 :上古人类居住在山洞野外,后世圣人改住在宫殿,上栋下宇,以避风雨严寒,这体现在大壮卦。上古人葬死者,是用树枝条包的紧紧的,把坟墓挖的深深的,埋在土里,没有封土,没有载树作记号,丧期没有时间限制,后世圣人改为用棺椁,这体现在大过卦。上古人们以结绳记事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为以文字书契,用百官来治理天下万民,这体现在夬卦。

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智慧,融汇成为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集中的体现在《易经》之中,这就是中国人。《易经》的真谛就是——中国人对环境的适应。这还是我说。

27、善易者不言卜——易经谭

本章说的是第三章与第四章。“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一、“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我谭:接上第二章,所以,《易经》中的每一卦象,都是抽象的代表了天地间万物万事中的一物或者一事,卦象就是实物、实事的像。彖就是孔子根据卦象的材料所下的判断的语言。爻就是效法天地间万物万事的动态,就是交变。所以,一动就有变,一变就有吉凶,而烦恼、困难就会显著。

二、“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我谭:阳卦阴爻多,阴卦阳爻多,是什么道理那?因为,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阳以阴为用,阴以阳为用(算命的就叫它做用神),阳卦代表了单数,阴卦代表了偶数。那么,阴阳卦的性质和作用如何让那?如阳卦一阳而二阴,为君子之道。如阴卦二阳而一阴,为小人之道。也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道理。

吉凶全在变数之中,一、变——环境因素在变、时间因素在变、动机因素在变;二、变——阳阴互变、尺度分寸、数极必反;因此:善易者不言卜。

28、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也——易经谭

——国学思索153

本第二十六篇,最有体会的就应该是:“其亡其亡,系于包桑。”“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于石, 据于蒺藜, 入于其宫, 不见其妻, 凶。 」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 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一、“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我谭:《易经》泽山咸卦九四爻的爻辞:形容这个人心很不安,主意很多,思想不定,很难下决心的状态,很多的朋友跟着你思来想去。对此,孔子说:天下有什么可思来想去的,有什么可顾虑重重的哪?虽然,各种思想宗派的道路不通,但是同归于一个理,只不过是思想见解不同,而顾虑重重,如此,那天下还有何思何虑?

二、“「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

我谭:太阳上来了,月亮下去了;月亮上来了,太阳下去了。日月就是这样相推,而天下才由黑夜产生光明。冷天过去了,热天就来了;热天过去了,冷天就来了。寒暑就是这样相推,一年就是这样产生的。推下去的就是屈;上来的就是信,就是在屈信相互感应中,利就产生了。

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我谭:尺蠖只有把身子弓起来才能伸,才好发挥力量;龙蛇的冬眠,是为了生存;把天地万物万事的道理,融会贯通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于运用社会之中;与利于安身立命,做出一番事业来,古往今来有没有知道的。出神到入化的境界,一定会做出一番伟业。

四、“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我谭:《易经》泽水困卦六三爻的爻辞:困于石井中,就是逃到荒郊野外遇到的也是蒺藜遍野,偷偷地回到家里,又不见其妻,凶也。孔子说:不是应该受困,都是因自己的原因,而受困的,必受侮辱。不应该依靠的占据的地方,而由于自己的原因,却依靠了占据了那个地方,必使自己处于危险。既受侮辱又处危险,岂不就是死期将至,家破人亡么?

五、“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 语成器而动者也。”

我谭:《易经》雷水解上六爻的爻辞:公侯在一个土坡上射下一只隼,出游打猎获利。孔子说:隼是只飞禽,弓箭是件武器,射飞禽的是公侯。作为一名君子,要如藏器与身一样,有智慧、有本事,等待时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何事不成?做一番事业,就要做到底,没有不获得成功的。能否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取得事业成功的本事。

六、“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我谭:孔子解释火雷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辞:普通人如果不知道羞耻,就不会懂得仁;不知道畏惧,就不会懂得义;没有好处,没有利益可图就不会去干;对小人没有威武就没有惩戒;使其受到一点小的惩罚,而一辈子记得做好人,那是小人的福气呀!《易经》:穿着木屐走路把脚碰破了,以后就会小心注意,也就不会再有大的伤害。这一爻就是这个道理。善不慢慢的积累起来,就不会成功;所以,恶慢慢的积累起来,就会导致灭其身。小人以为小善事没有多大意义,而不去作为,所以,小人以为自己身上的小毛病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积累起来就成为了不可掩饰的大毛病,到了罪大恶极的时候,就无法解决了。《易经》:穿着木屐走路把脚碰破了,但是并没小心注意,导致又重重地跌倒了,摔死了,凶呀!孔子说:(天地否卦九五爻爻辞)危险,就在于安逸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位置和成就中;灭亡,就在于满足保存现存的状态中;动乱,就在于对乱的治理中;所以,君子在安定中要不忘危险的因素;在现存的繁荣中不忘灭亡的可能;在治理中不忘动乱的后果。因此,既可安身,又可保国呀!就象《易经》卦里所讲: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就象在风雨摇摆中,吊挂的一大团草窠一样,朝不保夕呀!

《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我谭到此,默默很久很久,因此,把第五章分为两篇来说。面对“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不论是“尺蠖之屈,龙蛇之蛰,”还是“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其亡其亡,系于包桑。”但是,对此,“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也”

28、关于对“介于石、中正”的点滴浅思 ——易经谭

本篇是第五章的下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蒋介石的名“中正”和字“介石”,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看看去。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sù,佳肴美味),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一、“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sù,佳肴美味),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我谭:火风鼎九四爻。孔子说:自己的道德学问不够,但是位置很高;自己没有什么智慧,却想做大事;自己的力量很小,却想担重任;很少能做到的。《易经》:做饭用的鼎,断了一只脚,鼎里的饭翻出来了,样子难看极了,凶。说明不能胜任。

二、“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我谭:这是雷地豫卦六二爻的爻辞。孔子说:一个人的智慧,能够达到在一件事将动还没有动的时候,就知道结果,就是知几通神!因此,君子对上不谄媚,对下不轻慢,方能达到知几也!知几,就是事物还没有动,开始摇动将动未动时。吉利就在于先见之明呀。作为君子有先见之明,见机而作为,才会把握机住会。不用终日等待吉时了。《易经》:“耿介如石,终日时刻警惕自己,便会吉利。”二爻为阴爻,居中为正位,本身中正。因此,只要始终坚持耿介如石的中正之道,必然会有超然独立的见识;所以,君子既可以知道普通人看不到的细微之处,又对普通人都知道的明显之处,知道的更为清楚;因此,在做事的时候,才能该柔的时候就柔;该刚的时候就刚,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万众仰慕的领袖。

三、“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我谭:地雷复卦初九爻爻辞。孔子说:颜氏之子颜回,颜回当然是贤德的,对自己的不善之处没有不知道的,知道自己的不善之处没有再出现过的(不二过)。《易经》地雷复卦初九爻爻辞:对于不善之路,不要走得很远就要回来,才能不后悔,大吉。

四、“「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一也。」”

我谭:山泽损卦六三爻爻辞。天地间云烟弥漫生机勃勃,万物滋生演化欣欣向荣。由于男女雌雄阴阳交媾,万物才滋生演化。《易经》山泽损卦六三爻爻辞:由于阴阳交媾滋生万物,因此,三人在一起自然就要损害一人;一人则要寻求其友。这样才能达到天地人的和谐呀!

五、“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我谭:风雷益卦上九爻爻辞。孔子说:君子要先能安其自身,而后有所作为;要先交心,而后可谈知心话;要先定其交情,而后才可有所求。君子修道修身能修正此三者(很难呀!!!),人生才能够求全(但是:君子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呀!!!)。不能安其身,而要有所作为,黎民百姓是不会支持你的;不与民交心,而用威胁的话对待百姓,黎民百姓是不会顺应你的;对人家没有交情,而求救于人家,人家是不会给与你帮助的。没有支持你、顺应你、帮助你的百姓,要想有所作为、事业要想成功是很难很难的。所以,《易经》风雷益卦上九爻爻辞:不但不会支持你、顺应你、帮助你,反而会打击你,在社会的利害关系中,人的心里动机是没有恒久的,所以结果是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那位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蒋介石的名“中正”和字“介石”,虽然典出《周易》雷地豫卦六二爻。“『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二爻为阴爻,居中为正位,本身中正。”但是,正是由于没有始终坚持“中正”之道,所以,最终才只好跑到“介于石”的一海中孤岛上去了(呵呵!戏说了)。

30、所有的变化不过就是一阴一阳也——易经谭

本篇是第六章看看对“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如何理解的。“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一、“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我谭:孔子说:乾坤两卦是学习《易经》入门的两卦么?!乾,是代表阳性东西的符号;坤,是代表阴性东西的符号。阴阳相合的结果,而使天地间的刚柔有了本体,其本体是天地的造就,是通神明的结果。由阴阳分别代表的,天地间万物的各个名称,是广杂而不过分。于是稽查其中各类,发现这就是天地间产生乱世的根源么?

二、“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我谭:学习《易经》,就可以通过了解彰显的历史而懂得未知的未来,而更要注意微小的幽暗的不易被人察觉的,因为《易经》中的每一卦象的卦名都是很妥当的有道理的,分辨万物、正确的说法、判断的辞,都具备的。

三、“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我谭:虽然,有的卦象代表的那个名称的物很小,但是其一类的道理也是大有学问的。其宗旨是远大的,其言辞是有文采的,其言辞虽然曲折圆滑,而确实是真实恰当的;其事情虽然包括很广大,而确实是很难一时懂得。就是因为“阴阳合德”成就了人们的作为,并且,以此明得失以报答。

《易经》的卦象,都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其生活环境变化体会的写照,是探索未来世界变化的想象。所有的变化不过就是一阴一阳也。所以,乾坤,其《易》之门也!

31、易也变也呀!把握命运的还是你自己呀!——易经谭

本篇是第七章详解了九个卦的变易。“《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一、“《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我谭:孔子说:《易经》的兴盛流行,在于中古殷商革命时期么?给《易经》做系辞的人,他有忧患意思么?

二、“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我谭:所以,天泽履卦是做人有德的基础;地山谦卦是做人有德的把柄;地雷复卦是做人有德要回复到自己的本来;雷风恒卦是做人有德要持久;山泽损卦是做人要有德需要在挫折中修身;风雷益卦是做人有德通过损卦就会自然有益了;泽水困卦是做人有德需要在遇到困难时候的思辨;水风井卦是做人要有德需要有一定的范围规范;巽卦是做人有德是需要有一定的制式的。

三、“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我谭:履,做人要和平和睦;谦,做人越是谦虚越会尊贵;复,做人遇到问题不论大小首先要反求诸己;恒,做人不论遇到多么杂乱的局面都不要受影响、不放弃、持久的坚持下去;损,做人遇到困难就要克服困难是会有益的;益,做人总在顺境中容易不警惕自己反而会出问题的;困,做人在艰难困苦中反而会砥砺上进走出另外一条通路;井,做人在一定的规范内要知道的变迁;巽,做人顺势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取得成功。

四、“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我谭:履,与同行者,要合的来;谦,与人相处,要讲道理懂礼貌;复,与人共事,要自知自明;恒,与人相处要,专一不乱;损,要懂得吃亏,有益于远离更大的损害;益,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功,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困,在艰难困苦中,总是会得到他人同情的;井,自己要有做人的规范,以辨别他人是非;巽,顺势实现做人的德,要懂得权变。

《易经》中的每一卦,都是因时因势因人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里变;在特定的大势中变;在特定的个人中变。并且,在一定的数量中还会变;在相对的动静中还会变;在如何的作为中还会变。易也变也呀!把握命运的还是你自己呀!

32、识变、适变是人类进化的根本道理——易经谭

本篇是第八章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我们为人处世,要随着天地间万物万事在时空中的的变化而识变、适变。“《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一、“《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我谭:《易经》是一本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适合我们人生、生存、生活学问的书呀!我们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它的范围。但是,《易经》的是一部随着天地间万物变化,而随时在变的法则,因此,我们为人处世,要随着天地间万物在时空中的的变化而识变、适变。这个道理充满适用于天地间东南西北上下六合,但是,上下无常态,刚柔相变化,不可认为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唯有适应天地间万物万事的变化。

二、“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我谭:《易经》又告诉我们,天地间万物万事的变化,不是乱变的,是有内挂、外挂、外在、内在客观的因果法度的,因此,为人处事要当知恐惧谨慎,又要随时随地明白忧患的因果关系。对此,是没有什么人(神)可以保护你的,只有靠你自己去小心谨慎的识变、适变,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象父母在身旁一样的恭敬、谨慎而为。刚开始学习《易经》要参考卦象、卦辞、爻辞、判断的方法,既然有《易经》典明了通常的道理,姑且非有真正的精通它、运用它的人,学习《易经》之道才不是一场虚行。

“唯变所适,”才能“道不虚行”。道出了《易经》的真正道理。“识变、适变”——是人类进化的根本道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道理;是个人进步的根本道理;是天地人和谐的根本道理。难就难在“识”、“适”两个字上呀!

33、后天所处的位置对一个人非常关键——易经谭

关于对“所处时空、位置”的点滴浅思

本篇是第九章,是孔子对《易经》每一卦中的六爻,因时空、位置、对象、用处不同,而有的差别的理解。“《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一、“《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我谭:《易经》这本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适合我们人生、生存、生活学问的书呀!其因果关系是有始有终的,其所指的天地间的万物万事是摸得着、看得见、可推测的的。六爻的变化,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主要的是,唯有随时把握住时、空、物的变化。卜卦时,开始卜出来的一个爻,是很难断定这个爻的发展,等到这个卦六爻完成,这个卦就看明白了,这就是卦的本末关系。每卦中的文王做的卦辞、周公做的爻辞、还是孔子做的彖辞都是差不多的,没有确定的。最后在于断定这一卦的结果。

二、“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我谭:若要有人卜卦问各种事物的结果,辨别何是何非、是凶是吉,则没有每卦的中爻不具备的。咳!要是真正读懂了《易经》,大概的存亡凶吉,你自己就可以知道的呀。真正智慧的人,读懂了孔子的彖辞,则《易经》的全部道理就会明白个大概了。

三、“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我谭:每卦的二爻同四爻的功能相同,但是,地位却是两样,二爻在内卦初爻与三爻中,居中位。四爻虽在三爻与五爻中,却在外卦居下位。那么其凶吉自然就不同了;二爻非常好,而四爻却多进退的变数,令人畏惧,但是,爻位的变化,又都是很接近的。二、四均为阴,阴者柔也,就是柔道,虽然不利于对远距离强硬的发挥作用,但是,阴柔之道重要的是,一般不会出问题。就是因为其用柔就是用中的道理。

四、“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我谭:每卦的三爻同五爻的功能也是相同,但是,地位也是两样,因为,三爻居内卦最上,多凶,五爻居外卦中,正是成功的阶段,多功,由于位置不同,因此也就有了贵贱等级之分了。二、四爻用的是阴柔,三、五用的是阳刚,因时空、位置、对象、用处不同,所以,阴柔也会有危险的,阳刚也会取得胜利的。

《易经》每一卦六爻中的,每一爻的功能多是相同的,在于每一爻的位置是阴还是阳、是否在中非常关键。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刚来到人世间的能力大体都是一样的,关键是后天所处的位置如何,对一个人是否成功非常关键;而每一爻的的内容是阴爻还是阳爻,与所处位置的关系意义非常重大。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采取什么样的阴柔或者是阳刚的做法,对一个人是否成功意义非常重大。我想这是科学的总结。

34、关于对“三才之道也”的点滴浅思 ——易经谭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对《易经》的产生进行的理论阐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一、“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我谭:《易经》这本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适合我们人生、生存、生活学问的书,运用之广、作用之大竭尽具备。

二、“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我谭: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地有地道。天、地、人为三才,而且,天有阴阳、人有阴阳、地又阴阳,所以为六,六爻也。六爻不是别的意思,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也。

三、“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我谭:天道、人道、地道随时随地都在动在变,所以叫阴爻、阳爻;爻在变动中就有等级次第,所以分别叫什么什么物;天地间万物万事相处错综复杂,所以,因人而产生的现象就叫文化;文化不当的发展,所以就产生了吉凶。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对《易经》的产生进行的理论阐述。从而产生了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天地人的思想。我们今天的世界,不论发展到何种地步,天地(阴阳)人永远是我们人类的整个世界。现实中的天地人代表了人类的客观世界,人的思想代表了人类的主观世界,没有了人类,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思想,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文化,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整个世界。

35、人类一直是在谨慎小心的在生活着——易经谭

本篇第十一章告诉我们的是: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一、“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我谭:《易经》的学问最为兴旺的时期,应当是殷商末年,那时周朝革命最为兴盛呀!应该是商纣王囚禁周文王时候的著作吧?

二、“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我谭:所以用的语言都是很小心的真话直言,很小心的真话实言就是要,求的是天下太平,《易经》的易就是变动,一变动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倾斜,《易经》这里面的学问非常大,天地万物万事都是有这种联系的,我们人类对待天地间万物万事,始终时刻都要谨慎小心的,只有谨慎小心的知变、适变,才能不犯错误或者是少犯错误,这才是《易经》的道理所在呀!

我们人类在进化中始终是敬畏天地的,祭拜天地;敬畏为我们提供衣食的万物的,祭拜图腾。就是因为我们人类生存的大自然始终时刻在变动着,不但我们未知的在变动着,就是已知的也在变动着。因此,我们人类一直是在谨慎小心的在生活着,一不小心就将是灾祸临头(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也有可能将是灭顶之灾(我们人类躲过去了么?!),我们人类曾经祈求神仙的保佑,敬畏神仙;祈求祖宗的保佑,敬畏祖先;祈求圣人的保佑,敬畏圣人。但是,《易经》早早的就告诉我们:要依靠我们人类自己“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对此,让我们再听听毛泽东主席在全国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全军非常深刻、发人深省的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两个务必”吧!“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6、《易经》为天地万物万事都设置了一定的位置——易经谭

本篇第十二章是《系传》下部的最后一章。做了总结性的说明。“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一、“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我谭:这个代表天符号的乾,为阳,是天地间万物中最为刚健者;乾的道德行为,既在永远的复杂变动中,又在日常的平易普通中,方能知道其存在的危险。这个代表地符号的坤,为阴,是天地间万物中最为柔顺者,坤的道德行为,即在永远的简单易行中,又在日常的重重困难中,方能知道其存在的阻力。

二、“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我谭:如果能学懂了《易经》,就能够说的使众人心服口服,就能琢磨透各诸侯心中的忧患和顾虑,就可以断定天下的凶吉,就可以成为全天下孜孜不倦的领导者。所以,通过观察变化的言行,就会发现吉事会有祥瑞出现。那是通过卦象知道这个东西的吉凶的,通过占卜也就会知道未来的吉凶。

三、“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我谭:《易经》为天地万物万事都设置了一定的位置,只有智慧的圣人才有能成功的利用《易经》的能力。普通人所谋求的,一般鬼所谋求的,黎民百姓一样有这个能力。八卦以卦象告诉你吉凶,爻辞、彖辞以文字告诉你吉凶,在阴阳变化、刚柔交错之中,而吉凶就可知道了。

四、“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谭:《易经》中的每一卦的变动,都是根据卜卦者的心里需要的语言,因此,吉凶就是根据卜卦者的情形利害而变迁。所以,根据卜卦者的爱好与厌恶相矛盾,而产生吉凶的;根据卜卦者的困难与容易的程度,而产生悔吝的;根据卜卦者的真情与假意的感应,而产生利害的。凡是《易经》变动之情形,最相近的而不相和的便是凶,或者受害于此,会感觉到忧虑而困难。

五、“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我谭:将要背叛你的人,说话的语气里面随时都有惭愧之意;心里有疑惑的人,说话说不到根本,只是一些枝叶;真正吉祥的人往往沉默寡言;烦躁的人闲话很多;善于诬陷人的人讲话总是游移不定模棱两可而似是而非,失掉了他应该坚守的根本而理屈词穷。

《易经》为天地万物万事(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都设置了一定的位置,那就是它的卦“象”;每一个卦象都有其道“理”;又都是在一定的“数”下变动。这个变动就是“易变”;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多少懂得一些的非常“简易”的道理;但是要是真正的懂得其中错综复杂的变动,那就是很“不易”的了。关键在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我们的导师毛泽东主席说得好。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谭

从今天开始看看南怀瑾先生是怎样解读周文王(姑且如此吧!)的卦辞与爻辞的。我对中华文化探索的渴望,已被南怀瑾先生对中华文化的解读深深地吸引了,还是通过我的理解来说说吧!先来看看乾卦。乾卦是三画卦乾的重卦,分内外两卦,也就是上下两卦,上卦为外卦,下卦为内卦,乾卦的重卦,是乾下乾上,就是说下卦是乾卦。上卦也是乾卦。

一、“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

我谭:乾卦的卦象就是元的、亨的、利的、贞的,四个现象。元——天地万物万事的本源;亨——在天地万物万事中亨通无阻;利——在天地万物万事中都是有利的,没有任何妨碍;贞——在天地万物万事中都是正的、完整的,没有受到任何破坏。

二、初九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我谭:乾卦从下面数的第一爻是阳爻,所以说是初九爻。爻辞是:潜龙——代表着夜里的太阳。潜伏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地面的下面(另一面),不要动,因为那时是不能用的,也就不可用,因此也是不应用的,就是用了也等于没用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但是时间不对空间不对,那你可以有如下选择:1、积蓄力量;2、调整时空;3、待价而沽;4、灰心放弃;5、求得一搏。

三、九二爻的爻辞:“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我谭:乾卦从下面数的第二爻也是阳爻,是乾卦内卦的中爻,中爻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九二爻的爻辞是:见龙——代表着刚刚升起的太阳。太阳刚刚升起在地面上,有利于被大人发现。年轻人初露锋芒,象那早晨的太阳,很容易被人发现而喜欢受到重视和帮组。那你可能有如下表现:1、得意忘形;2、弄巧成拙;3、乘势而上;4、谦虚谨慎。

四、九三爻的爻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我谭:乾卦从下面数的第三爻也是阳爻,九三爻的爻辞是:初有成就的人整天都要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同时一天到晚又要时刻警惕谨慎,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避免失误和出错。是对九二爻的帮衬,也是其中的一种“谦虚谨慎”的选择。

五、九四爻的爻辞:“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我谭:乾卦从下面数的第四爻也是阳爻,是乾卦外卦的初爻,九四爻的爻辞是:龙或者在深水中,或者跃出深水,都是好的,无错的。一个人只有通过在适合的时期和环境中的努力,定会成就业绩的。

六、九五爻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我谭:乾卦从下面数的第五爻也是阳爻,是乾卦外卦的中爻,也是最重要的,九五爻的爻辞是:一条龙在空中飞,如日当空光芒四射,万众瞩目更利于受到更多的好人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要注意警惕居心叵测的伪君子。

七、上九爻的爻辞:“上九,亢龙有悔。”

我谭:乾卦从下面数的第六爻也是阳爻,称为上九爻。上九爻的爻辞是:亢龙——已经飞上最高的龙,位高至极。会有悔闷、悔恨、悔过的。物极必反可能是老去了,可能是又一番新天地。

八、“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谭:《易经》中只在乾卦中有“用九”,坤卦中有“用六”,其它卦中都没有这两个字出现,用九就是不被九所用,而是你能够用九。用从初九爻到上九爻,六个爻的全部智慧,展现群龙起飞而无突出为首的,是大吉大利。用九最高明,用九者不被九所用。

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绎,标志着人类由对自然的认识为主,逐渐的转为对社会的认识为主。对社会的认识主要是对人的认识;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8、中华文化的显着特点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易经谭

彖辞。彖,据说象是一种动物,这种动物能将铁咬断,所以才借用了这个名词。彖辞就是断语的意思,断定的话。另据说《彖辞》也是孔子作的,以现代观念看,《彖辞》是孔子研究《易经》六十四卦的结论、批判。

一、乾卦《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我谭:伟大的乾卦是天地之本体,是天地万物的开端,包括了整个天地。云的流行,雨的下降,天地的变化,构成各品类的万物万象。白天从早上开始,晚上结束。白天六个时辰,晚上也六个时辰,成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点钟,所以成为六位,以龙来代表时间的动,像一条龙一样在空中飞,因为龙是看不见的,但又有飞的功能,时间从早晨天明到晚间天黑的六个阶段,永远在旋转,像六条龙衔接起来,在天体上很有规律地驾御而过。乾道的变化,也可以是我们人生命的本体,我们人的生命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性:精神的;一个是命:肉体的。精神用的太过,会使人的性失去平衡;身体用的太过,会使人的命失去平衡,两者都会使人生病,甚至重者丧失生命。运用乾道的变化,会使我们人生命的本体中的性、命保持正位,从而保持性、命平和祥和,才是大吉大利。由黎民百姓中产生出来的,体贴黎民百姓疾苦的首领的领导,那就是万方都会得到安宁。

二、乾卦《象辞》对卦辞现象的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谭:乾卦代表天,天的运行刚劲雄健,运行不息。君子处世,就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不屈不挠 ,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三、乾卦《象辞》对爻辞现象的解释:“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我谭: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的现象,是阳能压制在下面,没有上来,所以潜龙勿用,拿太阳作比,是还在地球个那一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强出头来;第二爻的现象,是一个人的有德行为,普遍的体现在有利于众人;第三爻的现象,有了成就不要整天洋洋得意,有得意就有失意,有好处就有坏处,一反一复,就是道;第四爻的现象,是告诉我们,到了这一步,是进是退,都会没有毛病;第五爻的现象,是告诉我们,到了这一步,如一条龙在空中飞光芒四射,会受到更多好人的帮助和支持;第六爻的现象:是已经飞上最高的龙,位高至极。会有悔闷、悔恨、悔过的,凡事不可求满,满了以后不会长久,物极必反到了鼎盛的时候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了;乾卦得用九告诉我们,乾卦代表的天,虽然是万物的本源,但是,不以首领自居,永远在变动之中生生不息。

南怀瑾先生说得好“乾卦的卦辞、爻辞、《彖辞》和《象辞》,有三个不同点:第一是乾卦构成了文化思想的卦辞和爻辞的观念;第二是《彖辞》,是对乾卦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由这一段解释看出来,孔子把《易经》原来科学的东西,变成人文文化的哲学思想;第三《象辞》也是把科学的东西变成人文文化的哲学思想。”

我说尤其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显着特点——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就要——一个是自强不息;一个是厚德载物。

39、元——人的本性是以善为长为开始的——易经谭

引用南怀瑾先生所说“《文言》,据说是孔子作的,这是孔子研究《易经》“乾”、“坤”两卦的心得报告,不是小孩子念书“白话”、“文言”的文言。这里所谓的“文言”,是现代所谓的“思想体系”,变成文字,谓之文言。在晋朝以前,《文言》并不放在乾卦的内容之中,而是放在《系辞》当中,是晋代王弼将《文言》放在乾卦中,以下我们开始研究《文言》的本文。”

一、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怀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

我谭:对文王所作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四个字,在为人上的解释如下:元——人的本性是以善为长为开始的;亨——人们只有在共同善良的愿望下才能沟通无阻;利——善良的公正的行为在于相互有利的共同获利;贞——做有利于共同的善事要坚定不移地去干。所以,作为君子:一要胸怀慈善仁爱才可以为众人信服;二要集中众人真诚的善良愿望才可以符合众人的礼数;三要让众人共同享有获得的收获才可以祥和公正;四要意志坚定才可以带领众人干成事业。

二、“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优则速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我谭:初九爻的爻辞说“潜龙勿用”说的什么呢?孔子说:龙的作为是看不到的,有坚定意志的人:不会受社会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影响;也不要求在外面社会上成名;隐退而不求表现亦不求人知默默无闻而不烦闷,高兴就做一些愿意做的事,好事就多做一些,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能坚定不移毫不动摇,这就是潜龙呀!

三、“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我谭:九二爻的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说的什么呢?孔子说:龙的所为是至中至正。平常的话都要讲诚信,平常的行为都要谨慎,要时刻防止邪念,随时心存真诚,善待社会而不骄傲,德高望重又能普遍地感化别人。这就是九二爻爻辞的意思,君子之德呀!

四、“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我谭:九三爻的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说的什么呢?孔子说:作为君子要有所作为有学问修养,行而尽心,言而有信,方能做到有所作为为进德;为人处事有学问有修养诚恳,方能站得住立的稳为修业。同时要知道在最好的时机到了,方可有所作为;还要知道因该结束的时候就要终结,方可留世一个正直的好名声。所以,君子在上位时候而不骄傲,在下位的时候也不忧虑,因此,君子要因时势而时刻警惕自己,要认识自己,这样纵或有危险,但不至出毛病(要功成身退呀!)。

五、“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我谭:九四爻的爻辞说 “或跃在渊,无咎”说的什么呢?孔子说:或上去或下来都没有一定。这不是有什么邪念;或进一步或退一步都没有固定。这不是为了什么自己;只是为了等待时势的到来,所以不会出错。

六、“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平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我谭:九五爻的爻辞说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说的什么呢?孔子说:相同的声音就会得到相互回应应,相同的气味就会得到相互要求,水向潮湿的地方流,干燥的地方容易起火,云随龙去,风随虎来。由于圣人的作为,才使万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本应属于天上的如气就会上升,本应属于地下的如土就会下落,则是各归其同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呀!)。

七、“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我谭:上九爻的爻辞说 “亢龙有悔”说的什么呢?孔子说:人不要太高贵,贵到极点了就会再没有位置好占了,高到极点就会再看不到听不到有人了,这就是到了亢龙的境界,就是有贤良的人在自己的左右也没有人来帮你,所以,你的每一个作为都会有忧虑和悔恨(不要过头呀!)。

我们的祖先为了适应自然的变化创造运用了《易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易经》自然而然的由注重自然现象逐渐的转为注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又以人的行为为主要内容,这样《易经》走向占卜之路的趋势就成为了可能。又随着占卜手段的迷信化,和《易经》的晦涩难懂的神秘化,使得我们中华文化的这一颗璀璨的明珠,不是束之高阁就是不屑一顾。真是可惜呀!

40、伟大的坤卦就是万物的开始——易经谭

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太聪明了,把天地用阴阳来代替,就可以小的亨通微生物以致无限小,大的亨通整个宇宙以致无限大,都只不过是一阳一阴也,有什么呀!!现在来看看世界的另一半坤卦吧。

一、坤卦的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我谭:坤卦,如同乾卦一样,既是大地的开始,又是大地的本源,四通八达广阔无边生生不息,对于以牡马为首领的马群来说,更有利于牝马的安全受到保护。君子所往,要探索开拓在先,之后必有所成就,是有利的。通过探索知道,西南面更适应于生活,会遇到更多的伙伴,东北面不适应于生活,会失去现有的伙伴,对此的选择是确保安全的大吉大利。

二、坤卦彖辞“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我谭:坤卦的彖辞解释说:伟大的坤卦就是万物的开始,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大地,是顺承天道而为。大地厚到可以载万物,所以地的德性之大是没有边界的,大地含蓄而伟大,宽宏而光明,万物都在大地上生生不息。

三、坤卦彖辞“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及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我谭:牝马是大地上奔跑类的动物,奔跑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因为柔顺而确保在马群中安全,这是君子所为。而作为首领的牡马在探索道路中,可能会经过先迷失方向,后会顺利找到正确的道路,明确适应生活的西南方向有伙伴,会与同类的伙伴通行,而避免了不适应生活的东北方向有失去伙伴的可能,结果是吉庆的。确保马群整体的安全无损的大吉大利,如同万物一样回应在无边无际生机勃勃的大地上。

四、“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谭:坤卦的现象如大地一样,大地是坤卦。要做君子就要效法大地一样,要效法大地之厚德,承载起万物的生生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阴阳只有如此的搭配,才能产生出地球上天地间万物的和谐发展。试问:宇宙中还有阴阳如此完美的搭配么?!

研究《易经》,应该发挥每人自己的智慧,做学问是很难的,此时认为对的意见,到彼时有了新的体会,说不定又把自己的意见推翻了,所以,对任何你说、我说、他说都只是一个参考,千万不要过分相信,有时候连对古人都要怀疑,不可迷信古人,不可迷信圣人,不可迷信权威,又不可全盘的推翻,又不可太狂妄自大。

41、坤卦就是大地、就是月亮、就是流水、就是母亲——易经谭

《易经》本来是自然科学,人本来就是自然中的。但是人类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思想,这样就在大自然的天地万物中出现了一个独特异样的现象——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创造运用了《易经》,《易经》又反过来,还是通过人自己,来探索人的主观意识之道。现在该来探索一下坤卦的爻卦吧!

一、“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我谭:坤卦爻辞的初六爻:坤卦也代表了阴历十月,霜降已到。当踏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会知道河水要结冰了。象辞解释到:踏在地上的霜和河水的结冰,都是冬天阴气开始凝结起来的结果,顺着这个气候时间下去,来到的就是天寒地冻了。

二、“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我谭:坤卦爻辞的六二爻: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个情形,直、方、大。直:大地的第一个情形是永远的在往前延伸的;方:大地的第二个情形是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大:大地的第三个情形是大的无边无际。只要不反复的多次的利用它。没有不大吉大利的。象辞说:六二爻的动爻,动爻可变为阳爻,延伸的方向正是东南方,那里只要不反复的多次的利用它。没有不大吉大利的,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三、“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我谭:坤卦爻辞的六三爻:坤卦又是代表月亮的,月亮与太阳相比较,是内含着光明和美丽。为人臣就要像月亮一样,辅助明君,虽然从自己个人来讲不会有所成就,但是终可成就千秋大业。象辞说:虽然月亮与太阳相比较,是内含着光明和美丽,但是只有到每月十五这个时辰,才是最为光明美丽的。为人臣就要像月亮辅助明君一样,要知道月亮是每月十五这个时辰,才是最为光明美丽的,因此,不要强来要等待。

四、“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我谭:坤卦爻辞的六四爻:要把没装满的袋口收紧了,就不会出毛病,既不会被人毁谤,亦得不到别人恭维。象辞说:要把没装满的袋口收紧了,就不会出毛病,小心谨慎永远是不会有害处的。

五、“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我谭:坤卦爻辞的六五爻:所谓“裳”,古代的服装。穿黄色的长袍,如同淡淡的月色,和脚下的黄土,象征着谦虚之美德,大吉大利。象辞说:穿黄色的长袍,如同淡淡的月色,和脚下的黄土,象征着谦虚之美德,其中的道理在于中和呀!

六、“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我谭:坤卦爻辞的上六爻:阴极就阳,坤卦到这里非变不可,于是阳爻要进来了。如同月末的黎明之前,而此时又如同龙战于旷野,战争就要流血,流下青黄色的血。象辞说:龙战于旷野,是说坤卦到极点,穷尽到要求变的时辰。

七、“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我谭:所谓“用六”,也是和乾卦解释用九一样,这是讲整个坤卦,就是不被六用,用整个的卦,而本身并不加入在某一爻里。有利于永远安全保持忠正这就是大吉大利。《象辞》解释,用好整个坤卦,有利于永远安全保持忠正,方为有始有终成就一番伟业。

坤卦就是大地、就是月亮、就是流水、就是母亲,它永远是那么的含蓄、宽容、忍耐、温柔、平凡、无为......而默默无闻当你感觉到它的作用时,又是那么的亲切、可爱、温暖、可信、力量、伟大......而不可缺少。

42、最柔是坤卦的体动起来也刚强——易经谭

《文言》就相当于孔子的我说《易经》。现在就来说说《坤卦》吧!那可是我谭呀!

一、“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我谭:文言说:这里孔子提出来讲坤卦的德性:坤是纯阴卦,是最柔的,最柔是坤卦的体,如果动起来也刚强;坤卦是最静的,但并不是死寂的,没有骨头的,外圆内方的,内在永远是方正的。,地道顺承天道,后于天道而有常规的动;它包容万物,而通过万物的绚丽多彩来生化大地的光芒。大地多么柔顺呵!顺承天道而依准四时运行。

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谭:积德行善的家族,不但这个家族会有福报,其子孙也必定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不但这个家族会发生灾祸,也定会连累其子孙。

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我谭:臣子杀君主,儿子杀父亲,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了,其原因是逐渐慢慢演变来的,原因是应该辨别清楚的,而没有早辨别清楚呀!《易经》:脚踏到薄霜,就知道结成坚厚冰层的季节就要到了,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现象吧。

四、“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我谭:直就代表正,方就代表义。君子注重内心修养公正,外表就会规矩而道义。外表注重规矩道义,内心的公正之德就会发扬光大,君子做到了正直、道义、包容,就是不过多的表现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人们也不会怀疑其的所作所为。

五、“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我谭:阴代表臣下,虽含有美德,但因从事于君主而不敢自有成就,这就是地道呀。为妻之道,为臣之道。为地之道本身不会有所成就,而别人的成就也就是自己的最终的成就。

六、“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我谭:。天地在变化,春天到了草木就会欣欣向荣;秋天到了贤人就会像草木一样隐退。《易经》说:“扎紧了口袋如同管住自己的言行,就会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这就是说要小心谨慎呀。

七、“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我谭:做为君子要明白大地中和的通理,身居正位,心修美德,就会四肢全身通畅而有活力,作为在事业中,这是最为美好的。

八、“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我谭:坤卦为阴,到了上六爻,阴到极点了,阳就要来了,必然发生争斗。原因就在于坤卦是纯阴而无阳,所以把阴阳一并称作龙,隐隐约约变化无常,其实天地是同类,所以又称为血脉相承,此时就是:赤色的阳光拨亮了黑色的天空照着黄色的大地上,天地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可谓是天玄而地黄呀。

正直、道义、包容大地之德呀!心存正直、肩担道义、胸怀包容君子之德呀!

朝霞是美好的,夕阳是美好的,都是因为到了极点呀!都是因为在变中呀!

43、象辞:对每一卦现象的解说——易经谭

关于卦辞:每一卦的解说;爻辞:每一卦中的每一爻的解说;象辞:对每一卦现象的解说;彖辞:对每一卦象吉、凶、悔、吝的断定;文言:对每一卦的体会。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可以以此类推。现在来说说《序卦传》。《序卦传》据说是作为孔子所撰的,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推衍关系的总括,把《周易》六十四卦的相互关系看作是因果联系序列而加以解说的。

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我谭:有了天地,就有了《乾qian卦》和《坤kun卦》,然后有生生不息的万物,充满天地之间的,就是万物。所以就有了《屯zhun卦》,因为屯的意义就是“盈”,是充满了的意思,同时屯卦也表示着万物开始生长了。万物在刚刚生出来的时候,都是不知所措的而发蒙,所以就有了《蒙meng卦》,蒙蒙出生不知所措,万物的幼稚呀!万物幼稚阶段需要抚养,所以有了《需xu卦》,需要的主要是食物呀。万物争相生长,必有争夺食物的纠纷,所以就有了《讼song卦》。有了纠纷必然引起众人参与,所以有了《师shi卦》,师在此是众人的意思。

二、“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我谭:众人起来以后,必定有比较性、倾向性,所以就有了《比bi卦》“比”就是排队,与自己相同的人就联合在一起了。有了联合就要有物资积蓄,所以就有了《小畜xu》卦。有了物质积蓄必须按照规律分配,也就是如每人要按照规定好的路行走一样,所以就有了《履lv卦》。有了一定的规矩,社会就会安泰发展了,所以就有了《泰tai卦》,泰亨通呀。但是,凡事不可到极点,物极必反,泰极否来,所以就有了《否pi卦》。

三、“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我谭:凡是否(坏)到了极点,就会转好了,就会获得新的朋友帮助了,所以就有了《同人卦》。有了众多的朋友,获得物资必归众人所有,所有就有了《大有卦》。有了丰硕的成果不可骄傲自满,所以就有了《谦卦》。肌既富有而又谦虚,必然出现犹豫不绝,所以就有了《豫卦》。有了犹豫,必然随同随和起来,所以就有了《随卦》。

四、“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我谭:一个人的喜好而随他人,必受人蛊惑,所以就有了《蛊gu卦》,受蛊惑必出事。出了事也没什么可怕的,应为是众人的事,可以把事做大,所以就有了《临lin卦》,临就是扩大的意思。事情做大了就可观了,所以就有了《观guan卦》。当事业做到相当可观了,就会有合作者,所以就有了《噬shi嗑he卦》,嗑就是合作的意思。万物都不可以勉强合作的,所以就有了《贲bi卦》,贲就是装饰一下客气的意思。客气和气到了一定的程度,办事就会很通顺的,可是装饰客气到了极点,所以就有了《剥bo卦》,剥就是剥落下来了,露出真相来了。凡事不可作到极点,剥落到了极点,卦象就会反过来了,剥卦的上九爻,就会反下为复卦的初九爻,所以就有了《复fu卦》。

五、“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我谭:恢复就不会乱了,所以就有了无《妄wang卦》。没有了动乱,有了安定的社会,就可以积蓄更多的物资,所以既有了《大畜xu卦》。物资有了很大的积蓄就可以休养生息了,所以就有了《颐yi卦》,颐就是养的意思。养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不养了其不动则罢,一动就是动乱,所以就有了《大过卦》。万物万事不可以过度,所以就有了《坎kan卦》,坎的意思是有陷落的危险。陷落必有所依附,所以就有了《离卦》,离就是依附攀附的意思。

上面是上经,六十四卦的卦序,是分两部分排列的,而上经的卦就是这样排的: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等三十个卦。

44、整个自然、社会、人生尽在六十四卦——易经谭

《序卦传》上主要讲的是人类社会的关系变化,《序卦传》下进一步的讲到人生的变化关系,现在看看去。

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我谭: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了天地的结合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万物的生生不息,有了万物生息自然而然的就有了雌雄、人类的男女,有了男女结合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夫妇,有了夫妇自然就会有父子、母子,有了父子社会就会有了君臣,有了君臣就会有了上下尊卑之分,有了上下尊卑之分,自然就有了通过礼义措施有所区别的要求。所以就有了《咸xian卦》,咸谓之两情相悦。由夫妇之道所产生的一系列上下尊卑的礼义,不可不长久,所以就有了《恒heng卦》,恒就是长久持久。

二、“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我谭:天地间的万物万事,是不可长久不变的保持其原有的状态,所以就有了《遁dun卦》,遁就是退变。但是万物又不可以长久的退变下去,所以就有了《大壮zhuang卦》,大壮就是求之强大。可是万物又不可以长久的强大,所以就有了《晋jin卦》,晋就是前进更新。要前进更新必会有受到伤害的危险,所以就有了《明夷yi卦》,夷就是伤害。在外受了伤害的人必然要回家,所以就有了《家人卦》。

三、“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

我谭:一家生活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是到了极点,必然不和谐,出现矛盾而夫妇相背离,所以就有了《睽kui卦》,睽就是乖离。一家乖离必有灾难,所以就有了《蹇jian卦》,蹇就是行动迟缓或钝而困难。但是万物万事不能总是处在困难中,所以就有了《解xie卦》,解就是缓慢。一旦缓慢,必然要有所损失,所以就有了《损sun卦》,损就是损失损害。不断的损失必然会有所经验教训,而会有所收益,所以就有了《益卦》,益就是利益。不断的有所收益就会放松了谨慎,而失去控制,所以就有了《夬guai卦》,夬就是决,有失控的意思。

四、“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我谭:一旦失控必会有所遭遇,所以就有了《姤gou卦》,姤就是遭遇。万物相遇物以类聚么,所以就有了《萃cui卦》,萃字本身就是很多茂盛的草聚在一堆。物聚在一起,就会出现突出的上者,就叫做升,所以就有了《升卦》。不断的上升必然会遇到困难和困惑,所以就有了《困卦》。在上遇到的困难,如同困在上面,反而就好似困在井里一样,所以就有了《井卦》。要想摆脱如同困在井中的困境,就必须打破现有樊笼的革命,所以就有了《革卦》。革变一些物质最好的用具就是鼎(锅),所以就有了《鼎卦》。

五、“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我谭:主持鼎器的最好是一家的长子,所以就有了《震卦》,震卦代表长男,长子总是处在动中。万物不可相对的不断的动,要停下来安静下来,所以就有了《艮gen卦》,艮代表山相对不动安静。但是万物又不可永远相对的静止,所以就有了《渐卦》,渐就是逐渐的前进。前进必有所收获归宿,所以就有了《归妹mei卦》,归妹卦是结婚卦。得到了最好的归宿必有很大的收获(家庭发展),所以就有了《丰卦》,丰就是丰厚盛大。发展大到了极点,原有的居住地必然就满足不了需要,所以就有了《旅卦》,旅就是外出谋生。外出谋生很难有容身之地,所以就有了《巽xun卦》,巽代表风无所不入,就是想进入其中。

六、“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我谭:能过进入其中谋生,当然很高兴喜悦,所以就有了《兑dui卦》,兑就是喜悦。没有不散的宴席,喜悦过后就会散去,所以就有了《涣huan卦》,涣就是象水一样的散离去。但是万物不可以永远的离散,所以就有了《节涣卦》,节节制也。由于节制而取得信任,所以就有了《中孚fu卦》,中孚就是有信用。有了信用,必然在行动上略有超越他人,所以就会有了《小过卦》,小过就是略有过分。略有突出超越就意味着已经取得了成功,所以就有了《既济卦》,既济就是目的已经达到。但是万物万事不可能穷尽终结,所以就有了《未wei济卦》,未济是事未成之时,作为《易经》的终止篇。

太美妙了!!!整个自然、社会、人生尽在六十四卦中有逻辑的变化着,而又变化无穷,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未来亦将如此。

45、现有哲学的核心理论:阴阳之变道 ——易经谭

现有哲学的核心理论:阴阳之变道。我有资格这么说么!?我自己都怀疑。但是,我已经禁不住要说下去的,无论如何只是我谭。

一、现有哲学的全部理论

现有哲学的全部理论可以概括说为:1、世界的什么——世界观的问题;2、怎么去认识——方法论的问题。1、世界观的问题是现有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了说明问题可以简略地分为两个派别:一是唯心派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二是唯物派认为:(正相反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二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方法论的问题是现有哲学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问题,为了说明问题也可以简略地分为两个派别:一是机械论的基本特点是:孤立的、静止的、机械的认识;二是辨证论的基本特点是:(正相反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认识。对以上的略说,可能是到了简略的不能再简略的程度了吧!至于简略的没有说明白,请原谅。

二、现有哲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现有哲学提出的问题是(我也是看了电视和网络后现买现卖的):对现有哲学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那个没有昨天的原点,是什么哪??!!暗物质是什么哪??!!黑洞是什么哪??!!难道真的是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动么?意识是人类长期进化演变的产物,没有人类那有什么意识!没有人类那有什么鬼神!心中有鬼,神在我心是对的,那是因为神鬼是人意识的产物。唯心论只不过是对在一定的时空中的人,一出生就具有的先天意识能力的一种误解,事实是人的这种先天的意识能力,是在人类长期进化演变的过程中逐渐的产生发展进化的,现在仍然在进化之中,也是人的这种物质,也就是初期的动物——裸虫,为了生存长期实践的产物。意识也就是人这种物质的属性,因此,人才有了认识世界的能力,才有了唯心论与唯物论之争。即使没有人的意识,也就没有了神,可是那个现在我们人类叫做物质的东西依然存在着。到此,又对现有哲学提出的问题之二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那个没有昨天的原点,是什么哪??!!暗物质是什么哪??!!黑洞是什么哪??!!难道是物质的么?有现有哲学关于物质的存在形式么?有现有的时空观念么?有现有物质的变化规律么?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那个没有昨天的原点在什么地方?暗物质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哪?黑洞的那一头是什么?这个膨胀的宇宙的外面是什么?还会有多少个宇宙存在呀!?天呀!在下愚钝,只好用现有的哲学思维来提问的形式,来回答这个第二个问题了。毫无任何办法。

三、阴阳之变道的回答

我们中华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之一——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给予了回答:道可道,非恒道。那就是这个“道”。我们先用现代的排除法简单的分析一下。首先,其不是客观唯心主义,因为“道”不是神;其次,其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因为“道”是客观存在的;再其次,其不是唯物主义,因为现存万物只是“道”作用的结果;第四,其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因为“道”的作用不是对物质的反作用。如果,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最高成果,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来解释的话。大爆炸之前的那个没有昨天的原点是什么那?唯心主义可以说是创世纪学说;唯物主义可以说那就是物质的,又都不能自圆其说。但是,老子就说了,那就是“道”的作用。因为,“道”虽然是无始无终、无影无形、无色无味、无大无小、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前无后的,但是,“道”的作用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不但大爆炸的原点是“道”作用的,宇宙大爆炸同样是“道”的作用,大爆炸后的宇宙膨胀还是“道”的作用,那么,我们身处的天地、万物的变化更是“道”的作用,我们人类最高的智慧“为无为”的处世哲学,毫无疑问的是“道”的作用。“道”啊!“道”究竟是什么那?就如同我们人类的原始社会,为了生存要在茫茫大地上走出一条生存之道,这条生存之道本来就存在的,可是当我们人类走错了道的时候,那就是条死路;走对了道的时候,那就是条活路,我们人类就是这样经过无数次的选择,不知不觉的走在那人类生存发展的道路上。这就是“道”,可是这个“道”,又不是寻常所说的道路的那个“道”,只好用“道”这个“名”字吧!可是这个“名”字,又不是平常对某个东西随意命“名”的那样。说其不存在吧,其是天地之始,说其存在吧,其是万物之母。那究竟什么是道那?还是《老子》说的好:“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呀!如果,当今的我们非要给这个“道”带上一个什么帽子的话,那就叫——“唯道主义”吧!!!其实这个“道”的内容,就是来至于我们中华文化的渊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们中华民族远古的老祖宗之一的伏羲氏的《八卦》《易经》,中的“阴阳之变道”。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那个没有昨天的原点,是阴阳之变道的作用!暗物质也是阴阳之变道的作用!!黑洞还是阴阳之变道的作用!!!世界的本源与其认识的方法就是阴阳之变道!!!!这就是现有哲学的核心理论——阴阳之变道!!!!!(在下现在真的疯狂到了不知天高地厚了!)

四、我谭阴阳之变道

现在只好用现有的哲学思维来说明阴阳之变道了。第一,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世界的,天地间、宇宙间万物的本源就是阴阳之道。阴阳之道的本体是无始无终、无影无形、无色无味、无大无小、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前无后的,但是,阴阳之道的作用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第二,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方法论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认识这个阴阳之道的问题。那就是阴阳之变道的“变道”(说是规律也勉强可以),其“变道”如下:1、对立道——阴阳是相对立而存在的;2、同一道——阴阳是同在一物体中的;3、相对道——阴阳是相对对方的;4、互有道——阴阳相互含有对方;5、永动道——阴阳永远在变动中;6、极变道——阴阳到了极点的互变;7、中和道——阴阳互变永远是在“中”制约下一定“和”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的范围一旦失去了“中”的制约,被突破,那就会改变了这个事物“中”的性质,成为另外一事物了的变化;如,宇宙大爆炸的那个没有昨天的原点,就可以说是包含着阳的极阴,阴极而阳生到那个原点性质的“中”失去了对那个原点“和”存在的控制的一定程度就是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也就是大爆炸继续的过程,也就是阳升的过程。在阳升的过程中也包含着阴,那就是暗物质、黑洞的存在,并且随时在吞噬着阳物质。我们现在的宇宙还在阳升的过程中,正处在当今宇宙膨胀性质的“中”制约着当今宇宙相对“和”的状态。我们人类和现有的一切哲学理论都是在这个阳升过程中产生的。在遥远、遥远、遥远的未来,当我们的宇宙阳升达到了极点,阳极而阴生那就将是宇宙的大收缩,无数个黑洞将吞噬着阳物,最终必将归于一个原点,那就又是结束又是开始。还有我们那个大爆炸的原点是不是更大的一个宇宙中的一个黑洞哪??!!!还有我们这个宇宙是不是另一个更大的爆炸而形成一个更大膨胀的宇宙的原点哪??!!!还有......???!!!我是在胡说还是在梦呓!只有阴阳知道呀!

关于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已经证明了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华文化的存在,《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是罕与伦比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颗无以伦比的璀璨的明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