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是给活人看得吗?

清明扫墓是给活人看得吗?

null



清明节与朋友聊有关扫墓的话题,一位朋友说:“无论是清明,还是七月半。人们扫墓或祭祀亡者,不过是为了给活人看,表示自己是孝子孝孙罢了。”果真是这样吗?我们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形成了一整套祭祀和供奉祖先的规举和礼仪。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传承慢慢消失了。为什么古代人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和供奉。因为,在古人眼里,人死后还有灵魂存在,他们还在另外一个不被我们所了解的世界继续生活着,活着的后人在特定的日子祭祀和供奉他们,不仅可以让亡者像生前一样享受后人的孝敬。而且,后人也能获得死去的祖先的保佑。

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农业社会里,人们很难迁移,大都是一个家族集中居住在某个地方。于是,同一个族人就会修建用于供奉祖先的宗庙或祠堂。人们除了在那里祭祀祖先外,当一个家族发生重大事件时,族人们也会聚集在此进行商议,并通过某种仪式祈求祖先显灵,给后人们指明方向,判断吉凶。可见,我们祭祀和供奉祖先,除了表达自己对先祖的敬意,祈求亡灵的庇佑外,也是一种与祖先进行交流的形式。

即使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家族已经没有了专门用于祭祀祖先的祠堂或场所。但在春节、清明、七月半等特定的祭祀祖先的日子里,我们还是会一边烧纸,一边向亡灵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各种情况,并恳请祖先保佑健在的亲人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顺利。在这里,逝去的祖先不再是一堆黄土下的枯骨,而是一个生活在另一个时空中,具有一定法力的活生生的人。这其实也代表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生死观。即,死亡并不代表消失和终结,只要我们后人能够记住他,他就可以活着,至少活在我们的心中。当我们忘记他后,死亡才是真正的结束。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农村许多家庭重男轻女,执着于传宗接代。因为“无孝有三,无后为大”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的观念早已在普通老百姓中根深蒂固。只要有血脉相承,自己的生命就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生不息的一直延续下去。

近几天在网上热传着一篇题为《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的文章,其中有句这样的话“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说实话,这句话之所以能触动我,是因为它让我能够长时间的深深陷入关于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的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

生与死看似相距十万八千里,但对祖先的祭祀和供奉,让生者与亡灵,生与死连接了起来,让我们感觉到死亡并非遥不可及,且也并非想像般的可怕;它承载、连续了黄土堆下的祖先亡灵与活着的人之间的纵向历史;它让至爱的亲人死后还能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因此,清明扫墓是给活人看得吗?我想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需要回答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