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安城的地标“大雁塔”、“小雁塔”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古长安城的地标“大雁塔”、“小雁塔”

古都西安无疑是旅游热点城市。我多次走过路过这座古城,因为凡是到西北一些地方去,都要经过这里,有时间,我就会安排在西安陆续看一些地方。

null

“大雁塔”、“小雁塔”曾经是古代长安城的地标,更有“雁塔晨钟”是关中八景之一。

(大慈恩寺塔林)

null

“塔”是舶来品,不同于中国的高层建筑“阁”。塔的最初原型是印度佛教的“窣堵坡”,简单说就是建成一个半圆形坟堆堆土样的,用来安放佛祖或者僧人的舍利子(骨殖),也称墓塔。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窣堵坡”与中国本土建筑相结合,演变成了中国的“塔”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2008年7月 大慈恩寺(大雁塔景区) 门票15元(登塔另收费)

null

塔因寺而建,寺因塔而兴,大小雁塔均是如此。寺院以塔为中心,是古印度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一种方式,随佛教传入我国后得以保留,后来逐渐本土化。比如墓塔不再建在寺庙中心,或者专门建有塔院。

null

大雁塔坐落在大慈恩寺中心。大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唐武德初年废弃。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亡母追荐冥福在原址重建,取名“慈恩”。寺院虽系太子李治为其母追福而建,实际上也表达了其父唐太宗李世民怀念文德皇后的心愿。

大慈恩寺香火很旺,包括外国友人,不管是白的还是黑的也敬上一炷香,可能是入乡随俗吧。

null

作为当时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大慈恩寺面积近400亩,各式房舍1897间,僧众300余。历经战火焚毁,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大慈恩寺重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现大慈恩寺占地76余亩(160x320平方米),寺院山门内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令人叹为观止。

大慈恩寺大雄宝殿

null

大慈恩寺的首任主持就是西行求法归来的唐僧玄奘法师。

null

玄奘(600-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玄奘西行求法17年,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回到长安。大慈恩寺建成后,朝廷礼请玄奘法师自弘福寺(今小雁塔景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充上座,继续从事佛典翻译。太宗皇帝还亲自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十余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唯识宗(又称慈恩宗),被唐太宗赞誉为“法门之领袖”。

null

为了贮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佛经和舍利,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得到高宗资助,仿印度的建筑形式修建了一座五层高的砖塔,武则天时改建为七层,后通称大雁塔,以别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

大慈恩寺 民族脊梁照壁

null

三藏院正门前照壁“民族脊梁”一词出自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文。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的典型代表就是玄奘法师。

大慈恩寺 大雁塔

null

大雁塔为七层方形楼阁式砖塔,通高64.7米。塔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均镌刻线条精美的佛像。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盘旋登上顶层。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塔因寺而建,寺因塔而兴。

2008年7月 西安小雁塔(现西安博物院) 门票25元

null

小雁塔原名“荐福塔”,于荐福寺内,现址为西安博物院。

null

荐福寺在隋朝(581年-618年)是隋炀帝杨广为藩王时的王府,618年唐王朝建立后将这里收为皇产,也曾作为英王李显的王府。继隋炀帝之后这里第二次成为“潜龙旧宅”。

null

683年,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百余日后武则天下令在李显(唐中宗,高宗与武则天之子)旧宅建寺为高宗追献冥福,最初的寺名是“大献福寺”。武则天登基后改名为“大荐福寺”,并亲自题额“敕赐荐福寺”。寺院主体毁于战火,塔院留存,现荐福寺基本为明清格局,唯有小雁塔仍是唐代建筑。

null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09年),是我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塔顶塔刹被地震震毁,残存13层,高43.3米。小雁塔的五层以下收分不大,六层以上急剧收煞,使塔的轮廓曲线圆和秀丽,似少女亭亭玉立,挺拔、修长、俊俏,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小雁塔塔顶已毁,居然可以让游客爬上去

null

null

小雁塔自建成13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陕西关中发生4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以发生于1556年的陕西华县(距长安70余公里)8.3级特大地震最为严重,小雁塔依旧巍然屹立不倒,为旷世罕见!

为什么叫“雁塔”呢?椐《大唐西域记》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后,早期分为大乘和小乘两个宗派,区别就是大乘戒肉食而小乘不戒。一天,小乘佛教的僧人看到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他们仰天长叹说:“我等诸僧多日没有肉吃,菩萨知道吗?”(小乘佛教信奉菩萨)话音刚落,大雁中领头的雁自折翅膀掉落到僧众面前。僧众见此情景,明白是菩萨显灵教化他们,急忙跪拜并于院中建了一座“浮屠”(佛塔),安葬大雁,取名为雁塔,以表赎罪,从此以后小乘佛教也戒荤食。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时把“雁塔”二字带回了中国,便有了“雁塔”之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