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来头不小!

故宫“守门人”单霁翔卸任,接任者王旭东的来头可不小。未来王旭东会带给600年的故宫什么新的视野?公众

故宫“守门人”单霁翔卸任,接任者王旭东的来头可不小。未来王旭东会带给600年的故宫什么新的视野?公众翘首以待。

▲王旭东

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王旭东1967年生于甘肃,原本专业为文物保护学,2015年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的三位前任都可称得上驰名中外的大学者——“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他是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在上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他就表示,“我的首要工作,是延续上一届班子的理念,首先就是把我的思想和大家的思想融合,为真正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前年敦煌大展轰动成都期间,王旭东曾做客成都博物馆,以《当现代科技遇上古代文明——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传承》为题,深度解读敦煌专家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敦煌。在王旭东看来:“如果没有文脉,敦煌就完了”,但他也注重国际合作,对于文物保护而言是敦煌引进来、走出去的,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敦煌主要是走出去,主要派到日本进修,引进来的不多。未来的国际化一定是双向的,应该吸引人文社科领域的国际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大背景下的敦煌。

王旭东也认为“敦煌应是真正的国际交流中心”,在任职敦煌研究院院长时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等签订合作协议,将法国国家图书馆把其收藏的敦煌那部分汉文文献全部数字化展开合作,互派学者,开展整理研究。他也希望敦煌被国际了更多了解。在任期间,他希望“在有效保护好莫高窟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面向公众的更完善的开放服务策略”,并且“借助互联网,讲好‘敦煌故事’”。

▲敦煌莫高窟 图据东方IC

8日下午,兰大校友会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介绍文章,介绍执掌故宫博物院的继任者是原敦煌研究院院长、兰大1986级地质系校友王旭东。王旭东从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以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0项,并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获技术专利4项,申请技术专利5项,完成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5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王旭东还主持过3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勘察设计和现场施工,承担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达的文物保护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主持或参加与美国、日本、英国的国际合作4项。

“我在这里26年,26年跟1000年相比,算什么?优秀的传统文化会给我们一种精神的力量和慰藉。”在接受兰大校友会专访时,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王旭东曾如是说。26年前,理工男王旭东来到莫高窟时,对敦煌还一窍不通,那些惊世壁画在他眼里只是石头和泥巴。26年后,王旭东已成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代“掌门人”,对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当年的王旭东曾百分之百地确定自己未来会是一名水利工程师,因为这是他从小唯一的梦想,也是他为之努力的目标。在来到敦煌的那一天晚上,王旭东独自一人绕着寂静荒凉的莫高窟走了一圈,空无一人的三危山前,那些千年石窟安静极了,使他对这里心生好感。从此,世上少了一位水利工程师,而敦煌莫高窟则多了一位守护者。

此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王旭东曾表示,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不能太急躁。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也是兰大校友,他是兰大历史系1981年级本科、经济系1985级硕士。如今,两位兰大校友隔着长安街,一南一北地守护着祖国的宝贵文物。

▲故宫 图据东方IC

3月31日山东齐鲁晚报刊发了的一则报道《敦煌第四人掌门人王旭东:用科技守护莫高窟》或许能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位故宫新院长:从1944年成立到现在,敦煌研究院历经70余年,只出现过艺术家常书鸿、段文杰、考古学家樊锦诗、科技文保专家王旭东四位院长。如此稳定的任职和超长的任期,在国内文保机构中极为罕见。“这其中,工科出身、在荒漠扎根快三十载的王旭东,作为敦煌第四任掌门人尤显低调。查看王旭东最近的行程,会发现他以敦煌为圆点,不断奔波在旅途中:效仿故宫宣布4月份推出莫高窟夜场、召开数字文化遗产发展研讨会,到河北开展数字敦煌展,赴上海开讲文化大讲堂……“把一个真实完整的莫高窟传承下去”。

“在每个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这种热爱传统文化的细胞和基因,就看你能不能把它激活。你可以不会画画,但通过了解这些画,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触动你,会让你由衷地爱上这些古老的文化。”王旭东说。

红星新闻记者 谢礼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