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影院排片那些不可抗拒的考虑因素

现如今,一部热门电影上映后便会出现首日排片破纪录的新闻,排片这个词就在这几年渗透进每个观众的生活中,

现如今,一部热门电影上映后便会出现首日排片破纪录的新闻,排片这个词就在这几年渗透进每个观众的生活中,观众选择电影的自主权也受到影院排片的影响,电影的发行方也注意到影片的排片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纷纷采取 “措施”想要增加电影的排片占比,尤其是黄金时段的排片占比。

博纳影业出品的电影 《澳门风云 1》上映时,在全国影院的平均排片占比只有 10% ,但是在博纳院线却高达30% ,排片量的增加,相应也可以增加票房; 有的出品方则是选择给影院方提供返点利益,根据排片率的高低给影院返点,影院排片达到 40% 给影院一个点,45% 给影院两个点。两大电影巨头,中影集团和华夏影业发行的电影,影院也会予以照顾,影院经理表示中国是人情社会,有的面子必须要卖。而影院的经理,影片排片的 “操盘手”,十分清楚排片对于整个影城经营盈利的重要性。在以往,影院经理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电影排片,所以在行业内工作的时间长短成为影院经理排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现在影院经理可以参考网络热度,影片评分,电影票预售情况等,再决定一部电影的排片占比,风险性降低了许多。

那么究竟什么可以影响到电影的排片,一部电影的排片和电影票房又会有什么影响。

变量选择

认知指数

消费者认知指数是消费者在隔离了营销策略的影响下所能达到的商品认知程度 ( 不用考虑商品的包装,服务,品牌,价格,促销等因素) 或者说是消费者凭借本身 ( 主要是五官) 的消费感受,在不借助其他手段 ( 如仪器设备) 的条件下,判断商品优劣与价值的能力。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是所有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关键在于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认知能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消费者认知指数高低亦反映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区分程度。

购票指数

对于电影购票指数一说,现在行业并没有很准确的定义,但根据字面理解, “购票”便就是观众愿意为了电影买票,实现购票行为; 而“指数”二字按所反映的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前者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的变动,如商品销售量指数; 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购票指数即可表明观众对购买某部电影的意愿一位观众对某部电影的购票指数越高,其购买的意愿就越强烈,购买电影票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口碑指数

提及电影口碑指数,我们可以先了解品牌口碑的概念。品牌口碑是以口碑形式存在的品牌形象,是品牌动态表现的一种形式,它的具体表现包括人们口头上对品牌的颂赞、众人的对品牌的各种议论和评价 ( 既可能有负面的,也可能有负面的、群众对品牌的一些口头传说 ( 形成品牌忠诚甚至品牌崇拜的基础) 。口碑指数则是来自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对其店铺的评价指标,是口碑网根据广大会员对商家的各项关键指标评价,对店铺的综合衡量指标。得分越高口碑指数越高,是消费者选择消费场所的重要指南。口碑指数能表明观众在观看影片之后,对于影片的质量好坏的评价。

上映天数

电影的上映天数与排片、票房是相互作用的。一般来说,电影在上映第一天的排片量是比较高的,影院经理对于一部电影的票房没有把握,第一天是电影的试水日,也是最冒险的一天。第一天过去后,影院经理就会根据第一天的实时动态票房,以及电影的认知指数,购票指数,和口碑指数,网络热议等因素调整电影的排片率建议电影的出品方 ( 制作方) 与经验丰富的发行公司合作。我国电影产业实行院线制之后,电影的供片方不再是几大制片厂,每年电影的产量也不再是计划制,越来越多的电影需要上映,影片之间的竞争也就越强。现在的观众许多是非理性购票,去影院大多挑选自己有所耳闻的那些电影,所以电影的宣发变得尤为重要。电影的宣发可以让电影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观众知晓,并对影片产生好奇和期待。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宣发模式成本高,反应慢,效果低; 电影受众低龄化,传统的宣发模式很难覆盖到年轻观众。而视频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低廉的推介成本,广阔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受到电影制作、出品方的重视。提升网络热度,制造热门话题,构建立体化网络渠道,应用平板手机终端,最终构建全面的宣传发行体系,提升购票指数和口碑指数。这些都成为增加电影排片的重要方法。

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素,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产品,以其本身的实力征服观众才最为关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时,在中国的宣发并没有大力投入,但这部影片制作精良,口碑甚好。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影片质量过硬才是保证高排片占比的最重要因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