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东村苇编动手就挣钱

□王宇刘宇宁本报记者姚建平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芦苇常被古人借诗词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可现如今,在富裕县芦苇摇身一变,在村民手中变废为宝,龙安桥镇小河东村村民就用芦苇做起了致富大文章,通过芦苇编织,走出了一条幸福致富路。

纤细的芦苇是小河东村独有的丰富天然资源,有苇塘约8000亩。长期以来,村民只是简单的把芦苇收割下来打包卖出,不仅没有多少钱赚,而且销路也不顺畅。自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后,小河东村村委会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在多次考察的基础上,决定依托该村芦苇资源优势,以“能人牵头领办,村集体以固定资产入股参与分红”的方式发展苇编产业。

据了解,为发展芦苇编织产业,小河东村利用首批整合资金50万元,先后购置了芦苇扒皮机10台、芦苇编织机100台。采取合作社集中扒皮、农户在家分散编织、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模式进行。目前从事苇帘编织农户有87户(贫困户25户),达到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预计年消化芦苇1.3万亩、2000吨,加工芦苇800吨,打苇帘80万片,产值520万元,比过去卖原料增加收入320万元,村集体实现收入5万元,全年带动农户120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

苇帘编织不但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86岁的侯大娘一边忙着编织苇帘一边笑着说:“看我编织的苇帘多好啊,眼下打的这小苇帘都是出口的产品。这活儿也不累,在家就能赚到钱,现在这日子越过越好,特知足!”一起编苇帘的吴海霞大姐也高兴地说:“编苇帘好啊,既能在家照顾爹娘,又能赚些补贴,相当于村里给我们找份工作。我一天能打三四十片苇帘,1.2元一片,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呢。”留守老人、妇女利用闲暇时间,边唠家常边打苇帘是小河东的新景观。

目前,小河东村第二批订购的扒皮机10台、苇帘加工机200台已到货。除小河东村外,芦苇编织产业还辐射到龙安桥镇龙安桥村、东风村、雅州村三个村,将带动编织农户330户,其中贫困户110户,占全镇贫困户12.3%。村里还计划陆续采购其他加工设备,扩大生产规模。除了出口日本、韩国以外,下一步要深挖国内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计划在2019年末,全镇从事芦苇编织农户达到1000户,这一产业有望成为富裕县龙安桥镇的主导产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