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今日重新开馆,丝路文物精品展、全球馆长论坛相继启幕

“澎湃新闻”从国家博物馆获悉,至3月20日闭馆进行展览调整后,国家博物馆从今日起(4月10日)重新开馆,观众从即日起便可正常进行参观预约。一系列精品展览和重要活动也将相继启幕。
4月11日上午,作为恢复开馆后的首展,《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将正式开启;11日下午将举办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式,同时《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新卷首发。

光影国博

“后母戊”青铜方鼎(中)、“盂”青铜鼎(右)、“子龙”青铜鼎(左)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
新开馆后的国家博物馆在基本陈列方面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后母戊”青铜方鼎、“盂”青铜鼎、“子龙”青铜鼎将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其基本陈列包括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专题展览包括“友好往来 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宋代石刻艺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

专题展览
全球博物馆馆长齐聚国博商议“国博共识”
4月11至12日,国博将举办主题为“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智慧博物馆建设”“展览的多样性呈现”等分议题深入研讨,并有望达成成果性文件《国博共识》。

媒体通气会现场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系列活动是人类多元文明的重要代表。各国博物馆承担着保护、继承和弘扬这些多元文化宝贵遗产的神圣使命。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8年11月于福州成功召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签署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展览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了论坛的筹备工作进程。此次论坛将为各方提供一个相互了解交流的平台,为文物展览交流、信息共享、人才交流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也希望通过《国博共识》的签署,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此次论坛将迎来24个国家和地区约40位国际代表,大英博物馆馆长、澳大利亚国际博物馆馆长、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馆长、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等悉数出席。国内一流大馆的“掌门人”也将参会,目前已邀请到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30个省份的46家主要省级博物馆、行业博物馆负责人。
此次主办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化客厅的神圣使命和创建世界一流大馆的使命感责任感、在世界博物舞台号召力引领力,彰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价值观,坚持与世界博物馆合作开放、互利共赢。
丝路文物精品展全景式展现丝路历史和文化
为配合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的召开,国家博物馆将举办“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呼应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的主题“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海报
自诞生伊始,人类间的接触和交流就产生了,不同族群和文明在各自生存的地域内、或跨越地域,在草原、陆地、海洋等构成的广阔地面空间上沟通、交流、互动,历经漫长的历史时间,造就了今天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紧密关联性。其中,横跨欧亚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成为古代世界最为重要的两条贸易、文明交通线路,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进行中。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进行中。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进行中。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进行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联合打造的这个展览,通过“丝绸之路(包括陆路和海上)”文物,反映不同国家地区间在往来迁徙、经贸交往、信仰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的历史,展现世界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对话、交流、相互借鉴的史实和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234件(套),其中包括12个国家的文物188件(套),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41件(套),此外,还有5件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的“黑石号”文物。这些作品全景式地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的5件“黑石号”文物,其中1件为国家一级文物,4件为国家二级文物。
本次展览将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版块,按照地理方位将丝路沿线各国乃至全球文明纳入到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视野中来。通过全面展示两条丝路文明交汇碰撞的波澜壮阔的画面,揭示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展览由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蒙古国家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博物馆、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韩民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等13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联合进行策划与布展。
据策展人透露,展览本着三大原则呈现丝路沿线国家的独特性和交融性:一是沿线国家在丝绸之路上的独特性;二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沿线国家与世界的联系。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新卷首发
在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和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将共同见证《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新卷首发。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想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厘清其流传的脉络,展示其存藏的现状,反映海内外文博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参考,同时为中外文化交流及博物馆馆际合作搭建学术平台。
这套丛书是以收藏中国文物的海内外博物馆为卷别,丛书第一卷《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已于2014年出版发行,《日本泉屋博古馆卷》《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卷》也分别于2016年、2017年出版。《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是这套丛书的第四卷,于2018年出版。
《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收录古代文物260件,包括陶瓷、书画、青铜器、漆木器、玉器及其它类别,是从大英博物馆2.3万件中国古代文物中精选出来的。挑选文物的团队由外方、中国藏品负责人和专家,以及国家博物馆的相关专家共同组成,在反复讨论和增删以后确定目录。
每一件器物均配有清晰的彩图和局部的细节图,以及入藏来源及年份,说明文字也由双方共同完成,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况,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之后,形成了最新判断和论述。几乎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篇考证的文章。
《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是丛书目前收录文物最多的一卷,也是目前刊录大英博物馆中国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本书。
与之前关于海外藏中国文物的图书相比,《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有三个特点:
第一:之前的书籍有相当大一部分关注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多以目录或备忘录的方式呈现,国博这套丛书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流失海外的文物,还包括历史上通过贸易、馈赠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所以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分布更广泛、类型更丰富。
第二:受人力、物力、资料的限制,之前出版的书籍,多是关于青铜器、瓷器、书画等某一类文物的研究,国博出版的这套丛书,是对海外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系统地整理和综合研究,各类文物均有涉及。
第三:《英国大英博物馆卷》,书中很多文物的图片是为了这本书重新拍摄的,不但使用了新技术、新手段,大幅提高了图片的质量,还增加了很多角度的局部细节图。此外,这卷书所提供的文物信息更加详实全面。
此外,至自2019年4月起,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始施行全员实名预约参观机制(分时段),每天预约人数为3万人,额满为止。(PC端预约
http://ticket.chnmuseum.cn微信或手机预约http://ticketwx.chnmuseum.cn)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也于即日起重新改版上线。( 官网地址:www.chnmuseum.cn)。
(本文综合自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弘博网、雅昌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