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让科尔沁沙地披上绿装

通辽,让科尔沁沙地披上绿装

通辽广播融媒体记者:陈军、刘日

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总面积7763万亩的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中面积最大的沙地,其中通辽市占52.7%,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史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末期科尔沁草原沙漠化面积只占20%,到80年代末期则发展到77.6%,通辽市沙地面积达到4086万亩,致使通辽市成为我国沙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风沙危害农田,掩埋草场、铁路、公路,抬高河岸,农牧民群众因灾致贫返贫十分严重,个别地方甚至到了难以生存的境地,土地沙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null

面对严峻的生态恶化现状,为摆脱风沙危害,使沙地披上绿装,通辽市委、市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坚持不懈地把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发展林沙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先易后难,坚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造封飞、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总结推广了“两行一带”、生物经济圈、近自然林、植物再生沙障、山区小流域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等12种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建立沙地综合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科尔沁生态科技示范园,为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null

在推进防沙治沙的同时,通辽市坚持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治沙与治穷相结合,着力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大力发展林沙产业和工业用砂产业,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双赢”。全市以木材加工、果品、种苗花卉和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林业产值达20亿以上;已形成了以玻璃、矽沙开采深加工、水泥、砂砖为主要框架的用沙产业体系,工业用沙600万吨左右,年实现产值18亿以上;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条件,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达20亿元;蒙医药种植产业有序发展,已建成蒙药材种植基地12处,蒙中药材播种面积达18.3万亩,近30个品种;全市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兴起,目前,风电装机413.28万千瓦,完成发电量46.55亿千瓦时。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05.8万千瓦。

null

如今,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治理,全市2066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曾几何时的,沙退人进的局面得以扭转,科尔沁沙地以披上绿装。森林面积增加到2044万亩,森林覆盖率比1978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约2300万吨,增加土壤蓄水量约4.7亿立方米,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1500万亩农田、2000万亩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平原区90%以上基本农田实现林网化,绿色通道建设总里程7000多公里,国省干线绿化率达90%以上,3000多个村屯得到全部绿化,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89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624.3万亩。初步构建起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生态防护体系。

null

目前,通辽市防沙治沙工作走上了讲规模、求质量、重效益的发展阶段,为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畜牧业稳定增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受到国家表彰。通辽市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三北”工程建设唯一地级示范市;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地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通辽市林业局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

null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