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子而战,子宫癌妈妈怀孕生子,保“宫”过程披荆斩棘

节目简介

《活过100岁》是上海新闻广播的一档经典节目,该节目长期邀请上海各大医院知名专家为广大民众提供各种健康资讯,并给予医疗保健建议,自开播以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欢迎。

保命也保生育

保生命也保生育,上海创新疗法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生机”。据新华网报道, 近日,在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李女士和丈夫抱着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婴儿,笑中带泪。

患了妇科癌症再生产意味着风险和困难,横亘在子宫内膜病变保育治疗路上,有一系列的拦路虎,需要规范化诊疗。例如,由于卵巢功能障碍以及多次诊刮导致内膜过度损伤,即使完全缓解的患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妊娠率也只在30%左右,相当于70%的患者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金钱,生育对她们而言仍然是镜花水月。再如,辅助生育技术为患者的需求打开了希望之门,但经过促排卵治疗,由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上升,内膜病变又极易复发。

null

节目回顾

4月8日下午3:00播出的《活过100岁》,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超,为你讲述“子宫内膜病变的治疗”,本期内容围绕王医生口述内容进行精编整理。

下文根据《活过100岁》音频直播内容编辑整理。

对话实录

Q:一凝 《活过100岁》节目主持

A:王超 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一、内膜癌保住子宫的艰辛历程

一凝:对于王超医生所在的团队来讲,他们做了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就是帮助那些在生育之前发现子宫内膜有癌症病变的女性朋友先把子宫给保下来。让她们能够尽可能地顺利生下宝宝。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的艰难,不是意味着“我一旦发现了病变我当然是去找医生尽可能的保”,实际上“保”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您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有多艰难?

王超:首先患者的生育欲望要非常得强烈,患者不要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选择“保子宫”。

第二个,患者一定要有非常好的依从性,因为后面这条道路你一旦选择其实还是非常艰辛的。我们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最常用的保育手段就是大剂量的孕激素治疗加上宫腔镜的病灶切除,这样两者相结合。当然有些人不太适合用大剂量的孕激素,那我们还是会通过各种方法相结合,多科会诊之后多个专家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个定期评估,每三个月都要做一个宫腔镜的评估,然后看看患者的子宫内膜是否有发生一个逆转,我们要判断是不完全缓解,或是完全缓解或者子宫内膜癌是否有新的进展。如果在保育过程中出现有疾病的进展的话那可能这条道路我们就不能再继续走下去了。

通常我们子宫内膜癌的缓解平均时间差不多是在六个月左右。如果有的人九到十二个月都还没有发生完全缓解的话,我们这条道路也不能继续走下去。

所以患者一旦选择要保留生育功能,在我们自己团队的资料显示,其实子宫内膜癌的缓解率还是挺高的,能够达到90%以上,妊娠率也有70%以上,但是真的活体生产的概率可能只有30%——40%。而谁能成为幸运的30%——40%谁也不知道,整个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患者非常好的一个依从性。

一凝:这条道路异常的艰难,红灯特别多,而有些红灯可能永远不会变绿,所以你需要往回走。对于我们医生团队来讲,一定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患者,但对于我们患者朋友来讲,我们也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本期嘉宾

副主任医师 王超

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杨浦院区)

专家门诊地址:

杨浦区沈阳路128号杨浦院区

擅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PCOS、月经失调、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等诊疗。

简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科肿瘤学博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博士后,2011年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2017年上海市“浦江人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课题2项,研究方向聚焦“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转化。发表文章30余篇,包括SCI 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7篇,发表于Cancer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Cancer等杂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