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

张旗

人的一生,读书是件重要的事,是否读书,读什么书,往往决定了人生所走的道路。书是一个教师吃饭的家什,大半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与书结伴,一路走来。

坦率地讲,我是一个爱书之人,对于购书、藏书、读书这三件事,多少年来都乐此不疲。当年梦寐以求的,就是何时能有间书房,有书桌,还有个书架。

在村里当民办教师那些年,就住在家里,卧室就兼书房,饭桌也是书桌,书就放在几个破纸箱里,塞在床底下。在一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心目中,简直就是亵渎。

1979年,民办教师公开考试转正。通过考试,我得以转正。机遇本来就偏爱有准备的人,平时我就喜欢读书学习,碰上了改革开放这历史的大变革,改变了我的命运。

转正后,我被调到一个乡镇初级中学任教,卧室不仅要兼书房,还要兼厨房,自己做饭吃,摆放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所幸有了一张书桌,能备课改作业,还能摆放几本工具书和书报杂志。那是间土木结构的撒瓦房,我在床头的土墙上钉了两根木桩,搭上一块木板,把一部分书籍放在上面。其他大部分仍委屈在几个包装箱里,堆放在靠书桌一面的墙角旮旯里。要看一本什么书,或查找点什么资料,仍然不方便。我不吸烟,不喝酒,转正后待遇有所提高,买书也便大方起来,几年下来,狭小的家中塞满了书。那时,白天忙工作,晚上勤阅读,这日子不知有多惬意。有时,为了读一本好书,时常夜以继日,丝毫也不觉得累。教学相长,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5年后,调到县完中任教,学校给我安排的住房是个套间,20多平方米,还有个简易的小书架,书桌是三屉两柜的,我和我的那些书的境遇有所改观。书是很累赘的东西,每次工作调动,总有一部分被我忍痛割爱,也总有一部分,是我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抛弃的。那些自学生时代以来,一二十年间省吃俭用陆续购置的几百册书籍,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它们是我的“隐形伴侣”,我把它们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让书香承载着梦想,直抵灵魂和远方。就是它们,温暖了我的生活,构成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沉沦堕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帮我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换,找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位置。

20世纪80年代,据说有文件规定,县级机关及学校职工福利分房,县处级干部才能享有50平方米的住房。1987年,学校修建了教师宿舍15套,40平方米的9套,30平方米的6套——也许就是按这一“文件规定”办的,当年年底建成。福利分房,我分到一套3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住房。虽然没有一间书房,但把卧室和厨房分开了。而且,在设计修建这些教师宿舍时,学校考虑周到,利用空间,在每套住房的隔墙上装修了一个小书柜。我又跟后勤要了两个小书架摆放在卧室里。我的工作条件,也是我和书的境遇又大为改善。我戏称它为“半缘居”,取唐诗人元稹“半缘修道半缘君”之诗意以明志。

1998年,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时,州教育局的领导到我们学校调研,跟我们座谈。谁也没有想到,该领导座谈中竟问到每个教师的藏书,有没有800册?他说,读书是每个人的内在需要,是自我修养的完成,它关乎一个人的人生品质与生活质量,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他强调,在这件事上,学校和教师负担着起承传续的角色。

进入新世纪,住房实施商品化政策,学校组织教职工集资建房,每套120平方米,4室2厅。我终于可以给自己设置一间书房了。装修时,我在书房里特意做了两个高齐屋顶的大书柜,书桌呢,与时俱进,直接就做成了电脑桌。有一间书房,有书桌、书柜,看着那些伴我大半辈子一路走来的书,静静地列队站在我的书柜里,心被这特定处所的气场渗透,感觉特别踏实而充实。每次看到有那么多的好书,还没来得及阅读和重读,总会有一种被鞭策被鼓励的幸福感。大半生憧憬和向往的有文化品位的生活,终成现实。

退休之后,有间书房,安妥心灵,弃绝浮华。一卷中外名著在手,在此即可与千载之上千里之外的大师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沟通和对话,分享他们的人生智慧与人生经验。在全然属于自己生命的空间,为自己的心灵“美容”。我的内心是我的梦,是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向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