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抗战,国民党军队为何毫无建树?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到了后期,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陕甘宁、冀热辽、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国民党军队为何不能坚持敌后抗战?

蒋介石与毛泽东对敌后“游击队(战)”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蒋介石强调敌后游击队必须是“正式建制部队”。

蒋介石认为:所谓游击战,实在是正规战之一种,一定要正式的部队,尤其要是纪律好、精神好、战斗力强的正规部队才能够担任。决不是临时集合民、枪编成队伍,就可称为游击队,就能够胜任游击战。那种临时集合的队伍,只能叫别动队。

毛泽东则强调八路军“游击战”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分散兵力”,“分散做群众工作”。

毛泽东认为八路军、新四军的拿手好戏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则不能并举,然而,只能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豪(毫)无结果之可言的。

正是这种理念上的区别,所造成的结果是:国军敌后游击队中长期以“正规军”为主体;相反截至1945年7月,新四军主力部队不过21.5万,地方武装和民兵,则已高达105.7万。

蒋介石也派部队到敌后建立根据地 

鲁苏战区山东敌后的活动。1938年11月,国民党设立鲁苏战区,于学忠为总司令,副总司令沈鸿烈(山东省主席)、韩德勤(江苏省主席),参谋长王静轩,政治部主任周复,游击总司令沈鸿烈(兼),下辖第51、第57、第89军。鲁苏战区的特点是处于日伪军四面包围之中。 

鲁苏战区苏北敌后的活动。国民党在苏北有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率领的国民党第89军(代军长李守维),下辖第33、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共7万人,指挥中心在淮阴,不久在日军攻击下南退至东台。此外,还有驻泰州的地方实力派鲁苏皖边区游击总、副指挥李明扬和李长江的杂牌军约3万人,驻海安曲塘和东台溱潼(今属姜堰市)的两淮税警总团陈泰运的部队数千人。

冀察战区敌后的活动。1939年1月,国民党划河北、察哈尔及山东老黄河北岸为冀察战区,任命鹿钟麟为总司令,下辖第97军(军长朱怀冰)、第69军(军长石友三)、新编第5军(军长孙殿英)、第40军(军长庞炳勋)。9月,第40军和新编第5军合编为第24集团军,在晋豫边南太行地区活动。 

第二战区敌后的活动。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山西和察哈尔划为第二战区,1938年调整为山西和陕西北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南路前敌总指挥为卫立煌,北路前敌总指挥为傅作义,八路军总司令为朱德。 

1944年12月,在鲁苏战区撤销、冀察战区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国民党又将老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平汉路以东直至黄海、渤海划为第十战区,其面积占国民党在关内的沦陷区的1/3。然而,这个战区有名无实,只是国民党在敌后刷存在感而已。

国民党军队在敌后为何没有作为?

国民党军队在敌后往往是极度脱离群众,抓丁抢粮可以说是其家常便饭,这是国民党的痼疾。而且国民党每到一地,依靠的大都是当地士绅、富豪而不愿意也不想、不敢发动一般农民、群众,造成了敌后抗战的基础严重不稳定。

另外,国民党军队以合作社名义经营商业,营私舞弊,走私猖獗,特别是在沿江沿海附近一带为甚。往往他们将一般经商活动演变为武装走私,严重到不但严密封锁共产党军队的粮源,而且向日军走私粮食。

此外,国民党军队军官欢喜赌博,士兵吸毒成瘾,日军天天在研究如何来消灭中国军队,如何来灭亡中国。而国民党的部队却天天研究麻将牌九,时时病病殃殃,根本无法得到敌后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