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精神塑造的唯一途径---科技心学

当今时代,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靠什么?

仍然首先是科技知识。这是当今的主流思想体系,以无可撼动的姿态占据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具有科学素养,简直就是骂人话。还有与之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掌握的。

那么,这样是不是就够了?

如果只有完全符合逻辑的物化了的思想又让人很容易产生焦虑。例如,每年的业绩一定要比前一年增长20%;我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同学家还少十平方米,愁人不......那样的思想也很容易让思维僵化,很少创意。因为创意本身及其产生过程都是匪夷所思、天马行空的,经常不是逻辑能涵盖的。

西方人的解决方法是诉诸艺术、文学、体育、哲学(?。太庞杂了,莫衷一是,不疯就好)。例如,有的科学家也是乐器演奏高手。此之谓,通识教育

中国人呢?也在学习和模仿西方人,大搞通识教育。实际上,中国人有更高级的平衡术----国学

国学的根本目标实际上是对道的领悟和追求,对心性的认知和明悟。这是儒释道的共性。也是中国人和非中国人的根本区别。

而不是杂耍式的技艺卖弄,或者故弄玄虚,那是“伪国学”。这才是真正的通识。当然,在“伪国学”盛行的现在,真正国学的价值还有待重新认识发掘。确实需要真正的有识之士来匡扶正道。

那么,在当前这样的情形下,能不能将科技知识的掌握和对国学精神的追求相统一呢?

null

可以的,必须可以!

于是,我们建立了一个体系:科技心学,也可称为科技道科技禅理工心学理工道理工禅等等。具有这样思想体系的人是现代儒家,现代道家,合称“科技儒道”。否则,不是活在过去、食古不化吗?

当年“打败”国学的是科学,能够让国学新生的也只能是科学。

根据科学知识与国学中精华思想的类似情景模式,进行直接类比,将国学的精髓思想带入到,从初中到大学以及职业教育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语境中。结合文史实例,对比介绍西方人文思想,再配合文体训练(例如诗词书画、摄影、箭镖拳),让学人直接、生动地接触国学,关注内心的成长,以利于学人认识和塑造自我、迎接挑战。

科技心学与王阳明心学相比,都是自觉的途经。

例如,

《初二物理》中,学到物态变化,升华与凝华,引发思考自己如何升华?变化气质。

《初三化学》中,学到作为溶液的水,可以更多了解“水之性”,为什么上善若水。

《大学物理》中,学到运动守恒定律,可以用来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退后原来是向前”,“初九潜龙勿用”等。

还可以寓道于箭,寓道于茶,寓道于网球,寓道于足球等等等等

......

当前社会的诸多乱象,也是与科学精神和国学精神的缺失直接相关。想想看,急功近利、追求物欲、校园霸凌、侮辱烈士、精日精美、腐朽思想入侵、精神按摩、创新精神匮乏等等。

如果,从开始形成思辨能力的初中时候或者更小时(孔子年十五有志于学),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长期熏陶国学精神,长大之后在面对诱惑或其他困境、挑战的时候,多半会做到善良、反省、中正、坚韧、独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请参考其他内容:

新时代国学如何传播?龚鹏程:编好教材是王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