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嘉年华上的第一书记“致富记”

第一书记潘祖俊讲述“小宝”的故事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杨月涵)从“科技扶智”到“北庄优选”,昌平区驻村第一书记用行动讲述了一个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故事”。4月12日的北京农业嘉年华上,北京市政协机关干部潘祖俊来到现场,不仅请来了一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机器人小宝,还带来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北庄二锅头、有机黄小米、纯天然百合干……在琳琅满目的农产品背后,正是一批又一批的第一书记投身北京农村发展的缩影。

2017年12月,市政协人事联络室联络处副处长潘祖俊同志来到昌平区流村镇北庄村担任第一书记,由此开启了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新征程。“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上任以来,第一书记潘祖俊祖俊与村两委一班人,主动引导村庄遵循城乡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在借力多方帮扶资源的同时,认真与镇领导和相关规划设计单位深度沟通协调,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完成了村庄的新一版规划,着力打造北庄的百合文化产业和村域电商平台,一步步促进村庄自我振兴。

北京市政协也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据了解,北庄村是低收入村,北京市政协领导多次来村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干部群众意见,了解村庄发展情况,为农民致富增收出谋划策。借助市政协机关和委员的力量,有36批次机关、事业单位、公益组织、政协委员到村参观考察,组织名医义诊,推进村上下水改造工程等。

“来到这里之后,我们打造了一个电商品牌‘北庄优选’,所有农产品都会进行上传,之后转发朋友圈,帮他们进行推广。现在研发刚刚上线,正在进行试卖,下一步就会进行大面积推广”,谈及‘北庄优选’时,潘祖俊滔滔不绝。

而在百合种植方面,潘祖俊也提到,目前村里百合的种植面积大约有200亩,主要是食用百合,平时老百姓日常吃的都是甘肃百合,北京当地的百合老百姓吃的很少,因为个头偏小,品相也有些区别,例如肉厚口感偏苦,而且北京百合推广时间较短,相对来说北京百合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总产量也不占优势,因此整个流村镇的百合种植面积也不会很多,它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只是一个小村的特色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村生产的百合都能够完成百分百的销售,会以政府和合作社的名义进行回收,保证农民种出来就能够卖的出去,但相比起来零售渠道的价格也会更高,这也是“北庄优选”的意义所在。据了解,目前“北庄优选”的推广销售渠道有三个,除了电商之外,还会带人实地考察,让对方了解当地的百合产品,此外还会通过与县城的售卖渠道进行交流合作,寻找商超进行推荐。据潘祖俊称,2015年制定的低收入村标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通过这两年的发展,原来的29户低收入户现在只剩下12户,今年内将完成全面的脱贫任务。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在帮助村民致富的路上,潘祖俊也没忘记教育。村里大部分孩子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周末不是在家玩手机就是到处跑,孩子们一句“有什么就玩什么”的回答让潘祖俊决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机器人“小宝”就这样被请来了,既能对诗又能跳舞的它也成了村里孩子们的“好伙伴”。

此外,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辛力庄村第一书记李维健和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马刨泉村第一书记于力群也分享了他们自己的故事,从开设老党员大讲堂到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都是第一书记们的美好故事。北京市政协委员于立荣表示,驻村第一书记将来自“城市”的治理模式带到农村,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帮助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