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策就想颠覆中国城市格局?天真!

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高达58.95%,大概,也就是美国1950年左右的水平吧。

可见,发展中国家的头衔咱们是名副其实,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工作也是任重而道远。

近几年,从2014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16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再到去年《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通知》,国家是不停颁布重磅文件,想尽一切办法推着广大人民往城里走。

前几日,发改委更是来了个大招,郑重宣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任务》”),里面白纸黑字宋体5号加粗写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null

其中,与全面放开户籍的有关描述更是引发一阵热议。

不少自媒体又双叒叕一次感到“非常震惊”:大城市要开闸啦,一线城市户口更好落啦,零门槛落户时代要来啦。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一.粮草未动,兵马先行

《任务》中写到: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依据住建部《2017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城区人口在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有10个,分别是西安、沈阳、哈尔滨、昆明、郑州、杭州、济南、青岛、大连、长春;

这些城市基本都是最近抢人十分火热的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关于户口的放开,对它们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自从西安在2年前打响抢人第一枪,全国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便一触即发,别说全面放宽落户条件了,很多城市甚至几乎取消了落户条件。

null

“互联网一线”城市杭州,于本月初全面升级人才政策,大专以上即可零门槛落户。

而在上月,石家庄更是开启零门槛模式,只需凭借身份证和户口本即可落户。

再往前,济南、青岛、昆明、郑州等城市一直在不断放宽入户门槛,均在这两年中持续更新入户政策。

可以说,它们已经提前完成了2019的《任务》,并且也着实通过户籍这个手段来吸引来不少人才。

根据地方统计局显示数据,西安2018实现人口新增4.0%,杭州新增3.6%,郑州新增2.6%,对比之下的北京和上海,则为-0.8%和0.2%。

可是,不容忽视的是,人才来了,投资客们也来了。

户籍门槛的宽松意味着房票获取的更加容易,在《任务》的推进下,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地产市场势必会迎来又一波阳春。

除了各大媒体分析的引入人才会刺激购房需求,一些看好这些城市潜力的投资客们,也会通过入户的方式来获取一张宝贵的房票。

二.风平浪静,相安无事

关于一线城市,《任务》是这么说的: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中国的超大城市有4个,为上海(2418.33万人)、北京(1876.6万人)、深圳(1252.83万人)和重庆(1121.62万人);特大城市有5个,即天津、成都、广州、南京和武汉。

乍一看,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要放松了,漂泊族们的希望来了,楼市需求量又要增加了,均价或迈入十万时代了。

但仔细读几遍就会发现,《任务》说得很委婉,除了大幅增加落户规模能稍微与放松放宽联系上,关于门槛的降低,《任务》只字未提。

规模和门槛是两个概念,城市的确能提供不少的户籍指标,但能不能获取到,就是另一码事了。

很显然,北上广深的户籍人口并不需要大幅增长。

null

2013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里都强调过: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这几年的特大城市严控人口政策,没有丝毫要改变的意思。

随便从“翟天临不知道”的中国知网上找几篇论文,经济学家们已经从各种角度告诉你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超过最优人口规模,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再盲目的引进人口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需要的是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高精尖人才,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然向周围城市转移,普通劳动力甚至高级白领已经不属于其所需要的人才范畴,故只有严格的落户条件,才能真正筛选出具备享受该城市资源的人才。

说来十分残酷,但无奈现实就是如此。

记得一年半以前的租售同权吗?住建部负责人明确表示:租房与买房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然而,政策落地后,所谓的同等并不是平等。

拿公共教育这一块来说,的确租房和住房都能享受到子女入学的权利。但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一线城市,情况却是:学位匹配不足的现象随处可见,公立名校的适合生源数量远大于招生名额,只好出台其他条例加以排位。

比如深圳某小学对入学生源施行打分排位制度,有房有户者分值较高拥有优先权利,租户子女分值较低只能排在后面。

这其实与租售同权政策出台之前并没有太大差异,都是有房者先选学校。

户口也是一样,由于一线城市户口所能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经济等资源处于严重稀缺状态,无论政策怎么写,想要户籍松动恐怕都很难。

就算未来落户变得轻而易举,其也有可能变成下一版的“租售同权”,即户口人人发一个,然后户口享受到的福利因人而异。

所以,纵然是全国性的开放户籍政策,对已经人口饱和的一线城市来说,不会有多大实质性的影响,户籍制度依然还会是这类城市筛选人才的不二法宝。

现在,相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深圳和广州的户口还处于一个相对好落的状态,但几年之后,就不好说了。

三.审时度势,凤鸣朝阳

关于中型城市,《任务》就一点不含蓄了: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四个大字,全面取消,清晰明了,十分强势。

Ⅱ型大城市指城区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城市,包括无锡、苏州、合肥、厦门、洛阳、长沙、汕头、东莞、南宁、海口、兰州等59座城市。为什么国家会对这些城市作出要求呢?

其实意图非常明显,无非还是想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线城市的人口趋于饱和,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又已经在不遗余力地助力城镇化,剩下能有激励空间的,只有这些Ⅱ型大城市了。

虽然说,真正吸引人口流入的,是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宜业、宜居和宜商的优越环境,不过通过户籍政策来激励外来人口安家,也不失为一方良策。中国的户籍牵涉到了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一纸户口,不仅让漂泊在外的人有了归属感,还有了自己奋斗多年的获得感。

这也许和企业招人才有点像,当薪水已经不能开得更多的时候,只好靠情怀了。

当城市环境无法吸引你的时候,只能靠户口了。

那么,这些“情怀”,会让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Ⅱ型大城市迎来发展吗?

大胡子想说,有些城市肯定是充满机遇的。

因为,大家别忘了,这几年国家除了在不断推进城镇化以外,还在不停强调一个东西,那就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本次全面放开落户的城市中,惠州、东莞处于大湾区都市圈,苏州、宁波、扬州、无锡处于长三角城市群。在一线核心城市的辐射下,这些城市的0门槛落户,大概率会留下更多的人才。

拿惠州和东莞来说,目前的人才落户政策都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务等限制要求,但全面放开以后,一些不达标的进城务工人员同样获得户籍,可以正式成为一名的惠州人或东莞人,一切纯凭自己意愿。

2018年,惠州人口较上年增长5.3万,东莞增长5.0万,以惠州400万和东莞800万的体量来看,增长情况是明显超过中国3‰的自然增长率的,证明这两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一直保持在不错的状态。人口不达标而无法修建地铁的困扰,也或将在这几年得到解决。

大湾区结合零门槛,国家想必已经看准了这些环深城市,力图让其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新一批发动机。

笔者有个朋友几年前从深圳大学硕士毕业,很果断地选择了东莞这个城市,没别的原因,就是深圳房子贵买不起,然后东莞离深圳近方便去玩。

四.

其实,所谓的户口,本质目的就是“一刀切”,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对城市没有贡献的人排除在外,不予享受城市的各种福利。

但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的配套资源逐渐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才,户籍制度也理应敞开大门,慢慢取消各种限制。

以上,国家也希望大家这么想。

然而,户口的真相,却是坚定不移推进都市圈模式发展的一个微妙手段。进城工作,提高生产力,才是国家真正想看到的情景。

另外,做房产投资,我们也不需要去关注发改委发布的大政策,而是更应关注这些大政策落地之后的样子,此次的文件只不过是给之前的“无底线放开落户”安上一个合法的帽子。

对于这样的炒概念,其中还暗含复杂的城市利益博弈,其执行落地往往太难太难,大可果断直接忽视,而真正有价值的房子,一定是有人愿意去住、愿意去租、愿意去接手的。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机会,永远在高能级城市。

不过,我们还是能从户籍的变化看出一些城市的机遇的。

比如,兵马先行的新一线和二线抢人城市,房票获取变得容易,楼市回暖的势头悄然而至。

比如,风平浪静的一线城市,在举国松动户籍的情况下不动如山,未来这类城市的户籍只会越来越稀缺。

比如,凤鸣朝阳的环都市圈尤其环大湾区城市,借着政策的东风或将实现新一轮的人口吸引和产业发展。

总之,在有限的资源下,即便户口白送,以中国现有的经济水平也难以满足户民的社会保障,真正意义上的零门槛落户时代其实离我们还很远,就像我们的城镇化水平离发达国家也还很远。

户籍放开了,但户口,真的就只是个户口而已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