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已至,金像奖还能否keep rolling?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尘埃落定的过程,无惊亦无喜。一切顺其自然也理所应当。   去年华语电影市场表现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尘埃落定的过程,无惊亦无喜。一切顺其自然也理所应当。

去年华语电影市场表现颇佳的港片《无双》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七个大奖,这已是博纳影业第六次在香港金像奖拿下最佳影片;再来便是《红海行动》的三个技术奖与《沦落人》新导演、男主、新人演员的三个奖,《翠丝》的两个配角表演奖,《逆流大叔》的两个音乐奖以及《三夫》的最佳女主角奖。

获奖六部影片

6大热门片正好瓜分了18个大奖,等于说入围的18部香港电影中有三分之一拿了奖,这样的结果倒也算不上《无双》一家独大。

只不过,正如获奖的6部作品中仅2部曾在内地公映,获提名的18部影片中有近10部未能在更广范围内发酵口碑,入围最佳新导演且去年本土票房第一的港片《栋笃特工》甚至不入全年票房前十。

越发自娱自乐的金像奖,既不开放给整个华语电影,也不是香港人的本土狂欢,而更似在整个香港电影市场中占据小份额的香港电影人的独酌。

 1 

“keep rolling”是否只是愿景?

颁奖礼开场,刘德华的一句“香港电影keep rolling”定下了香港电影人为自己打气的基调。打气的方式大概分为以下两种。

其一,再话“当年勇”,再现“黄金年代”。

细看金像奖,几乎回顾了香港电影的峥嵘历程。终身成就奖给到“粤语小生”谢贤,回味的是50、60年代起飞的黄金粤语片时代;“龙虎武师”刘允40多年在100多部电影中的贡献,侧面致敬的是于70、80年代起始便广誉世界的香港功夫片。

而《黄金兄弟》“古惑仔”帮的献唱,是90年代港片迷的青春记忆;《特警新人类》上映二十年,四大主演(谢霆锋、吴彦祖、冯德伦、李璨森)齐聚颁奖。

1999年 《特警新人类》

20年后 重聚

他们是新千年前后港片为华语电影世界贡献的最后一波时代偶像。

值得玩味的是,金像奖找来本土新生代的年轻演员们串场主持,颇有着致敬与传承的意味。可这也说明了,近十年来香港电影圈的“造星机制”是失效的,并没有亮眼的后起之秀,再话“当年勇”中有些许无奈。

其二,不论“大片”“小片”,能鼓励到香港电影人的就是好片。

香港电影人为自己打气最好的方式,最直接的当然是影片。

“本土性”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无双》优于《红海行动》的一个地方正在于,它是一个典型的香港故事。影片中闪现的纯正“港式味道”,有着超越票房数字的、给予创作者信心的意义。

《三夫》是陈果导演继《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后,“妓女三部曲”的最终章,是只有在香港的文化语境中才能发生的故事;《翠丝》对香港跨性别族群的关注;《沦落人》对底层外来者与没有希望的瘫痪中年男子间关系的建立;还有《逆流大叔》中一群有着被炒危机的大叔,加入公司龙舟队“逆流”而上的故事。

《沦落人》

这些带着香港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故事讲述,你可以说是小众,是剑走偏锋,是刻舟求剑,但这些影片的出现,无一不是对香港电影依然有其独特存在感的明证。

香港电影在面向内地的“大片”与坚守本土的“小片”之间游走,这种游移感或许也说明了港片未来方向上的不确定性。毕竟当前“大片”“小片”均在香港本土不受宠的状态,是令人困惑与无奈的。

行至中年的38岁金像奖,正值自己的“困惑期”。它诞生于香港电影最鼎盛的80年代,青年期带有千禧年后的荣光,而如今寻求困惑期的解决办法,或许需要资深导演的回巢,也需要新导演的涌现。

 

新导演蓄力,须靠提携与扶持

众多资深导演回港拍纯正港片,就现阶段来看是几乎不可能的。内地的广阔市场、制作的便利给了有着视效大片野心和类型创作经验的香港导演广阔的舞台。

彭浩翔、郭子健、周显扬、庄文强、游乃海获奖作品

或许正是基于对此种状况的提早预估,香港电影金像奖从2004年的第23届开始设立了新晋导演奖,为本土香港电影的创造力续航。

迄今为止的16年间,彭浩翔、游乃海、郭子健、庄文强、周显扬等导演以此奖项的鼓励为开端,而后在两岸电影界行走,成为继徐克、周星驰、王家卫、杜琪峰等导演后的一代港片创作者。

他们有着共通的特征,比如对类型片创作模式的熟稔并保有一定自我风格。庄文强悬疑片中有着精巧的反转结构,彭浩翔喜剧的黑色荒诞和以及郭子健将非主流色彩带入商业片。

庄文强

时隔八年,从《飞沙风中转》拿下的新晋导演到今年问鼎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无双》),庄文强堪称“金像奖系”导演中获得认可的第二人(第一人是2011年因《打擂台》获得最佳影片的郭子健)。

而随着香港本土电影的快速萎缩,能给予金像奖新晋导演们的机会越来越少。2017年,曾凭借《一念无明》拿下金像奖和金马奖双重新晋导演殊荣的“明日之子”黄进,新作遥遥无期。黄修平、彭秀慧等导演似乎未能持续性地保持他们的锋芒。

与郭子健那一拨导演相比,这几年新晋导演们的发展之路看起来更无序和散落些。笔者倾向于把现阶段的困顿期看做是香港电影界的调整期。不少资深电影人在为香港电影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从今年金像奖呈现出的状况,便能窥见一二。

古天乐2014年创立的“天下一ONE COOL”公司,参与制作了《翠丝》、《逆流大叔》这两部分别是李俊硕、陈咏燊的处女作。过往几年,“天下一”对徐欣羡、张家辉、吴君如、吴品儒的处女作均有助力,这也是古天乐会成为黄秋生口中新一代“电影大亨”的原因之一。

另外,陈果监制《沦落人》助力陈小娟拿下了新晋导演奖。而陈小娟与李俊硕、欧文杰(《非同凡响》)、李卓斌(《G杀》)等今年有长片入选金像奖的年轻导演另有一个共通处,他们都起步于杜琪峰创始和发起的“鲜浪潮”。再往前推,《一念无明》和同年横扫金像奖的《树大招风》背后的年轻导演也来自于“鲜浪潮”。

《G杀》

14年前,杜琪峰创立“鲜浪潮”时,市面上鲜有扶持年轻导演的计划。短片形式,政府支持,以十年为单位,“鲜浪潮”所发酵而出的影响力正在当前慢慢散开,能量的集合或许需要时间,但终会到来。

或许文牧野在领取两岸最佳华语电影奖时所说的“我从小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基本上一半的电影知识来自于香港电影,希望香港电影越来越好”,道出了隔岸观电影的内地影迷的心声。

毕竟“怀旧”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未来可期才有希望。

— THE END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