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中的气与力合因为真气运行的地方不同,会产生相应的力量

中国的武术中有气与力合的说法,泛化于俗后则被人们言之为力气,这也说明了功夫已经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宗传武术中“气与力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层次,它随着功夫不同。可以划分为很多阶段。

记得以前写过一些文章,大致谈到了动功的一些层次,分别为:“运转自如、潜气内循、气与力合、循经导脉、内壮混元”,这是功夫的前五个阶段。里面所说的“气与力合”,是一个功夫深化的必然过程,此时内气与动作的运转达到了一个和谐的统一,到达此时,就可以初步体会到宗传内功的三昧滋味。把它单独划分出来,是因为这是浮力与内力的划分点。

null

但是从功夫的角度详细来说,气与力合其实是分为很多层次的。比如刚开始的运转自如阶段,此时刚开始练功,启动体内气血运行,会有比较明显的气感。这时气血多浮于表皮,如果不能收敛心神,执着于气力与气感的话,就会真气外游,这个时候的力量是浮气与后天力结合产生的浮力。

只有静下心来,使气血收敛而行于皮下肌肉之间,则会内有真气往来之感,是为“潜气内循”。随着功夫进展,气血不断推动形体,举手投足之间,气力合一,此时的气与力合是内力也,不再是后天的浮力,死力。

null

然后随着真气的日渐增加,再次深化,则进入到循经导脉阶段。久久习练,则内气产生太乙循经。这时,随着姿势、动作的变化,体内的真气会随之运转,这个阶段是进入了内壮混元,是真力也。宗传内功从此开始进入武技的演化,内力开始日渐增强。

再之后呢,则是以前没写过的“真元振动”境界。真元振动者是外展真形以运肢骸,内执丹道以化神气。此时丹元振动,元真日充,丹田已有形骸,正是“黄芽不是丹,黄芽是丹始”。练习太极拳就可以达到这个层次,世俗的很多功夫只是单纯的拳脚功夫,没有运气的作为,是达不到这种功夫的。太极拳则是丹家的外功,练好了,进一步就可以进入丹道的修持了。

null

那么“真元振动”这个阶段,就是太极拳里常说的“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实际上,气与力合的几个层次,是因应真气的运行部位而产生的变化,初始是气机运行皮肤表面产生的浮力,其次为元气运行于肌肉之间的内力,再之后则是运行于经脉之里的真力,以致最后收敛入骨而产生骨力。这种随着内力不断内敛潜行,则是建立在元气日渐充足的基础上,是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元气不足则很难达到内潜循行于经脉、骨骼之中。

综上所述,“气与力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同的一个境界,它实际上是划分为几个层次的:分别是真气浮于表皮的浮力,行于肌肉的内力,潜于经脉的真力,化于骨骼之中的骨力。功夫每进一个层次,对于力量的运用就更加全面,更加强大,更加灵活。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