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震撼

▲作品《黑暗森林》

▲作品《空难之谜》

▲作品《遗迹》

▲作品《指引》

▲丁洲在思考每个模型的摆放位置

▲作品《命运的启程》

从丁洲的相机镜头望去,一张张或魔幻或恢弘的大片出现在眼前,精致美妙得令人窒息,为之震撼。待视野跳出来,目光所及,竟是巴掌大小的微型模型世界。

丁洲就是以这样以假乱真的摄影手法,仅一年半时间,就从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成为微缩摄影圈的大咖,不少作品获得网友上百万次点赞。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小平 李野 摄影报道

还原鲜活瞬间

今年31岁的丁洲是重庆大学2006级学生,毕业后在重庆一所高校做宣教工作。大学所学专业为动画,选修课学过简单的摄影,谈不上喜欢。迷上摄影,是在工作之后。

走进丁洲的家,不大的客厅显得有些拥挤,电视柜、茶几、书柜、桌子……能摆放物件的地方,都堆满了他的微型场景。各式各样的小人、房屋、颜料、建筑模型等,每天下班回到家,丁洲便沉浸在这些微型世界中,家里人以前甚至觉得他有点玩物丧志了。

茶几正中的沙盘上,有一堆断壁残垣的古旧楼房、匍匐的士兵、静立的坦克等,这是他正在创作的《二战》系列微缩场景。“这一次我要做的是用微缩布景方式,还原二战史上那些出现过的一幅幅鲜活的瞬间。”丁洲说,早在去年,他就有了拍摄二战系列微缩场景的想法,光是想一想都觉得心潮澎湃。但如何付诸实践,自己又觉得太难了——宏大的主题,沉重的历史,该怎么用画面来表现,“去年我没有想好,就暂时搁下了。”

思考了很久,丁洲最后觉得还是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把自己代入到这段历史当中去。

虽说是微缩摄影,但在拍摄上丁洲很较真。除了阅读大量二战史料,还去刷二战题材电影,“毕竟拍历史题材不同于自由创作,必须保证其严谨性,要对细节做一些考证。比如战役发生的季节、所处地形、武器装备等。”丁洲说。

累并快乐着

一幅优秀的微摄作品,往往需要经过构思、布景、拍摄、后期四个主要的制作过程。在这其中,前期构思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

每幅作品在开工前,丁洲都会预先在脑海里构思出一个与作品相配的世界观,然后再基于定好的世界观来完善作品中的各种细节,最后把这些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成为一个个的分镜。

“布景环节是耗时最长的工作。”丁洲说,一个场景的诞生包含选材、场景拼接、上色加工等多道工序。微缩模型大多有一种塑料质感,而他需要通过二次上色、模拟烟雾等手段,尽可能地消除道具原本在材质上的不真实感。

当场景布置完毕后,拍摄以及后期环节就相对轻松了。在丁洲看来,拍摄过程中唯一的难度,就是需要根据机位角度来反复对模型场景和灯光进行微调,这个过程需要非常耐心。“一般下班回到家,从晚上8点到12点,整个夜晚就是我的全部微摄时光。状态好的时候,能拍出两三张满意的作品;状态不好的时候,一张也没有。”丁洲很享受这个过程,累,并快乐着。

创作越陷越深

目前国内外的微缩摄影,以日本摄影师田中达也的风格为主流,色调以明调为主,强调设计感和趣味性。丁洲更注重画面真实光影的营造以及故事的表达,用电影布光的方式和构图来呈现想表达的内容。

丁洲的创作灵感来源很多,从看过的电影到生活中的点滴,从世界历史到自己玩过的游戏。在名为“法帝斯丁”的社交账号上,一直保留着丁洲从最初到如今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的灵感来源于他的一场梦境,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黑暗森林里,丁洲独自摸索着逃亡的道路,小心翼翼,恐慌万分,远处的森林里传来阵阵怪异的叫声,正在搜索他的踪迹。“那个梦给我的感觉很真实,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怪物的样子,所以我最后的作品里也只有一个怪物的影子,是为了还原我当时的那种惊恐。”醒来之后的丁洲趁着自己对梦境还有一些印象,便开始了模型的制作以及光影的考量,最终完成了他最喜欢的《The Dark Forest》(黑暗森林)。

2017年8月10日,丁洲第一次在图虫(一个优质摄影图片分享平台)发布自己的微缩摄影作品,“乡愁,长大后,乡愁是一种触不到的情绪,我在这头,月亮,在那头。”这张图片获得2000多点赞。看到这么多人喜欢,首次试水的丁洲备受鼓舞,也“越陷越深”。在抖音上,他发布的《停滞的时间》阅读量有480万,获得50万点赞。

待二战系列作品完成后,丁洲打算筹备自己的系列影展。爱幻想的他致力于通过图片去还原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在他心中,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故事,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东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