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地球 | 书单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当我们在不经意间讲出“人与自然”时,已经犯了一个小错误,因为人类显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较真一点讲,将人与自然并列的提法已经显露了人类的傲慢。

但是这种傲慢并非从来就有,在人类演进的漫长洪荒岁月中,人对自然更多的是困惑、不解与敬畏。物种的驯化、农业文明时代的来临才使得人类祖先摆脱了完全受制于自然的惶恐,开始更自如的利用土壤、水与种子。

在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之前,博物学是一个合格农民的基本素养。即使是从狭隘的劳动力培养角度看,它也是极度有用的。农民是最庞大的博物学家群体,他们在生产中与自然联系,对大自然的多样性熟稔于心。

近代以来,科学昌明、机器轰然,在工业化的流水线上,操作员热衷于为自然去魅进而简化它。最原始的学问——农学——也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武器武装起来,当武器与毒药被用于对付昆虫时,我们对自然造化的敬意已经荡然无存。这也是我们这个世界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自人类有文字以来,我们用大量的文字来表达人,表达人的行为,表达人创造的思想、制度和产品,我们几乎都忘了人的生物属性,忘了人生存的首要条件,是一个有生命律动的地球。这一期介绍的六本书或许可以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人类活动的基础和舞台,让原来悬空而谈的人类历史回到了地球上来。

null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半个世纪前,病中的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在这本书中寓言了一个可能因为农药的使用而失去鸟鸣与花香的春天。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卡逊指出以DDT为代表的化学药剂最终会通过生态网络威胁大自然并最终伤害人类。杀虫剂的使用曾经预示着人类企图控制自然的狂妄,但最终却积毒于后世。尽管这本书的诞生之初备受阻挠,但却势不可挡的唤醒了美国民众的环境意识,最终激荡了全世界数代人的环保事业。

null

“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实,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

从1845年开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那个时代的美国正以狂飙突进的速度由农业时代迈入工业时代。梭罗特立独行,是同时兼具清教传统与浪漫主义情怀的先贤,于他而言,瓦尔登湖是守卫着最后田园牧歌理想的世外桃源。梭罗恬淡又神秘的文字是对工业与机器的冷静抗议,《瓦尔登湖》诉说的则是“心远地自偏”,是去繁就简回归朴素。

null

“生物旅行箱及其占统治地位的成员即欧洲人的成功,是长期以来在进化冲突和合作的不同生物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克罗斯比在这本书中给欧洲的殖民史一个生态学的解释:欧洲移民所建立的永久性殖民地基本处于全球的温带地区。而他们能够立足,不仅是因为军事、经济、文化和制度优势,其背后还有持久、系统且不对等的生物交换佐助。以病菌、杂草、牲畜等为主要内容的生物交换使诸多温带殖民地在生态学上适宜欧洲人生存,也帮助欧洲人在以上地区迅速获取人口数量优势,欧洲人最终将这些地区改造成为“新欧洲”(neo-Europe)。

null

“奇异果原产中国,《诗经》称苌楚,今名猕猴桃,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草木缘情》的作者是一位农艺和土壤学研究者。在这本书中,潘富俊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两个被近代学科分野严格阻断的领域中结绳编织,融合了古典文学的曼妙与植物学的细致,勾连出一个奇异的新世界。书本内容磅礴而不杂乱,叙事角度独特且全面。跟随作者的笔触,既可亲近自然与古典文学,也会对古人的博物世界有全新认识。

null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人们还探索过其他一些控制空气污染的途径。其中一个想法是为煤的使用设定限制……很有可能的是,13世纪晚期和14世纪早期的立法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伦敦早在1610年代便拥有了“雾都”的名声,工业革命更是在整个英格兰境内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厂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景观。英国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烟雾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但是英国的空气治理也经历了缓慢、艰辛、纠结的过程。

《大雾霾》用惊心动魄甚至略为惊悚的文字记录了伦敦中世纪以来的空气污染以及伦敦人与其抗争的历史。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Peter Brimblecombe)是环境与能源专家,擅长用大量的数据来说明环境问题形成的复杂性与影响的缓释性、因果关系的难以验证性,也正因为此,伦敦人才在数个世纪里反复摸索。《大雾霾》也许可以帮助正为雾霾所困的中国人在生存与呼吸、理性与妥协中间寻找平衡、提供启示。

null

“尽管怀着诚挚之心,我们还是成了自己舒适生活和无意识行为的囚犯。”

在这本关于未来学的书中,兼具作家、社会活动家与导演等多重身份的席里尔·迪翁谨慎克制地提出人类明天会面临的问题:食品安全、环境与能源、政治与经济、教育等等。而后理性乐观地以一个个深思熟虑又富有创意的个案回答了这些问题。地球上一直都有一群人在尽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人类明天的可能性,这本书是2018年的《现代启示录》。

*“书单”是南都观察全新改版的荐书栏目,每月邀请一位作者或学者以某一个特定的主题推荐阅读图书,并且将在年底基于全年的书单推出新的“读书小组阅读活动”。翻开书页,一起阅读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