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都,寻找成都

“我在成都。” ▲成都夜景,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听到这句话? 在成都打拼的人,收到来自远

“我在成都。”

▲成都夜景,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听到这句话?

在成都打拼的人,收到来自远方的问候时?

在成都的旅行者,同友人分享旅途欢欣时?

在外的成都人,回归故乡发出约会邀请时?

……

我们可以设想出无数的可能性,这些或短暂或长久的可能,形成这座城市的生长痕迹。成都,也因此有了自己的标签:美食、烟火、包容、夜生活、新一线,乃至更多。

上周,我们在三和老爷车博物馆,“在成都”展览上,同这些可能相遇。关于成都的标签,落到“在成都”的人们身上,饱富情感与故事。

在成都,10位分享者,用自己的言语与亲身经历,开启了一场对成都的告白。

“寻味者”在成都

不少人来到成都,是为这里的百味美食;也有不少人,为了深夜里依然亮起的灯火与食物的油烟气,留在了这座城市。

从台湾出发到内陆旅行的孙阿姨,本将成都作为中转站,但在这里一待便是十来年,在这个辛香麻辣的城市,养成了一颗成都胃。

作为分享会听众的孙阿姨,也聊了聊成都美食,传达她眼里成都的样子:“我如果要出去旅游或探亲,我心里就会想,什么时候可以回成都吃一碗面。”

在台湾与美国经营过名餐厅“鹿鼎记”的孙阿姨,在成都最喜面食,“我自己会做麻辣香锅,但面食很方便,我就会在外面吃一碗。成都的面,实在太迷人了。”

而对于长在成都的思斯而言,美食实在算不上诱惑。“成都新青年”的创始人、电台主持人、原创音乐人,从为人熟识的身份标签来看,她将时间完整地奉献于热爱的事物上。

但她同样,也是“快乐的孩子爱歌唱”,这支成都儿歌乐队中的一员。同样作为乐队主唱的,还有著名的人类学家与美食作家庄祖宜,同这样一位懂吃且爱吃的成员在一起,思斯也开始学会品味食物所带来的乐趣。

▲5月4日,思斯所创立的成都新青年,将联合四川电台和三和老爷车博物馆,举办《同類》2019成都新青年大会。

在她看来,“在成都,生活可以变得更有趣且更有意义,比如吃这件事。”

“记录者”在成都

“我向父母打电话道别时说:我要回成都了。”

同孙阿姨一般,媒体人张丰用“回成都”这句话,表达自己同城市的关联。成都于他而言,已是第二故乡。

张丰提到一个概念,“我在成都寻找成都”。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在不断重构着故乡与城市的关系。

一个人与城市的融合,在于语言、味觉与爱情。他笑称,就语言这部分上,他时常觉得没有真正走入成都,但他已拥有一个扎实的成都胃了。

在张丰以文字记录成都时,Icy则将镜头对准这个城市。“不论城市、街区或者建筑,都有自己的生命,影像则是我为其生命留存记忆的方式。”

在他的镜头下,老城味道如耿家巷、曹家巷,新城印象如太古里、天府新区,都有着多样且迷人的魅力。

作为城市的记录者,他们都在寻找并捕捉每一个“成都”。

“创业者”在成都

“成都的职场人平均工时9.19个小时,与北京旗鼓相当。”梦想加平台的分享者Spring给到了这样的数据。

Spring认为,这座城市并非是人们眼里那般,悠闲而松弛,而是“休闲与勤奋并存”。

梦想加空间作为成都职人的观察窗口,用数据呈现这座新一线城市的勤奋;而城市中的创业者们,则用亲身经历,讲述这座城市的快节奏下,成都人如何保留自己骨子里的悠游。

创业者傅诗婧讲到公司里的成都年轻人们,“北上广的年轻人,晚上加班大致会扒拉几口饭,便坐回工位忙碌。但成都的年轻人,则会聚在一起先搓顿火锅串串,再点好奶茶宵夜,最后开始工作。”

傅诗婧用三个词描绘成都职人与成都的性格:乐容天下、进退自如、浮沉自安。

同为创业者的袁鹏,则用一句话概括他眼里的成都面相,“成都可以包容一切”。

“女性力量”在成都

本次分享会中,极高的女性占比,也从侧面展现了在成都,不可忽视的“女性力量”。

创业者与律师们,从职业经历中,分享了自己同成都的关系。

创业者周遐文静将自己比作风筝,成都则是放风筝的人,“不论飞到哪里,成都都可以让我安全着陆”。

创业者李许珊珊认为在成都的经历,是一个“遇见自我”的过程。她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乃至更多女性职场人与成都的关系,“来到成都,或许是机遇偶然,但留在成都,则是文化自主。”

刘明月站在律师的视角,看待成都的职业环境,“成都开放包容,只要你足够专业和敬业,就可以靠真本事赢得官司。”

来自台湾的Gina,从台湾飞了1800公里后,再度回到了“故乡”。“我在成都,我不漂,我要生根在这里。”

本次“在成都”展览策展人秦潇萱,作为分享会主持人,也谈及了成都的城市性情予人的意义,“成都人的幸福感很简单,但他们还是会为了梦想去付出。即便没有得到全部回报或者不给回报,我依然觉得付出就是幸福。”

我们“在成都”

除了10位分享者的故事之外,62位在成都的主角,通过不同的形态,展现了成都的多样切面。

本次“在成都”展览中,1%CHENGDU、时代痕迹、梦想加、HER STORY、成都新青年,五个部分,五种面貌,五味姿态,勾画出了成都轮廓。

它们是照片,是定格的成都图像,老城与新城在碎片的时刻中交汇,是冲突,也是包容。

它们是物件,是早时的户口本、票据、笔记本,是回忆,也是年轻一代打探的目光。

它们是声音,是不同的成都印象,这些剪辑成几分钟的对话,是保存,也是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分享。

它们是装置,有简单的小箱子,也有略显神秘的催眠装置,是个人表达,也是城市缩影。

除了可观可体验的展览内容,现场也出售同与成都相关的地图、画册,或是在成都生根的艺术空间的衍生品。

观展结束后,还能将“成都”带回家。

“在成都”展览,多元的语言呈现了成都五十年代至今的风貌,是时代的印记,也是在成都的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表达与分享。

我们说,成都是包容且温柔的,不仅在说城,也在谈人。不论是味觉上的爽辣,或是视觉上的平坦方正,成都人仍是城市的核心。

我们在成都,主角其实便是在成都的我们。

《在成都 @CHENGDU》

2019年4月20日-10月20日

周二至周日9:00am-5:00pm

三和老爷车博物馆2F艺术空间

Free

展期内,三和艺术空间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线下活动,包括音乐会、美食分享会、怀旧集市等,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在筹办展览与各式活动之外,三和老爷车博物馆自身更是一个宝藏空间。(☞看过这家博物馆的人都柠檬了☜)

那不妨,将“成都”与老爷车一同收入囊中,来一场初夏的会面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