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评世界:缺席峰会的美国没缺席对“一带一路”的指责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首届派低阶白宫官员出席不同的是,美国这次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首届派低阶白宫官员出席不同的是,美国这次干脆缺席。过去两年间,彭斯与蓬佩奥等美主要官员游走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围追堵截,美国的指责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在欧亚大陆推行“最具野心”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扩张战略;三是在沿线国家制造“债务之海”;四是向落后国家输出过剩产能。用美国副总统彭斯的话说:“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一条有约束力的带”和“和一条单向的路”,是奴役参与国的两根绞索。

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污名化虽有一定效果,但经不起事实的推敲,尤其是指责中国制造债务陷阱,完全是倒打一耙。因为没有“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世界性的债务危机也会周期性爆发,而美国恰恰是最大的祸根。且不论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向拉美大肆借贷,制造了一次又一次债务危机,也不论1997年和199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桑巴和探戈效应”给这两个南美大国带来的伤害,但就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及2007年底次贷危机而言,美国利用其美元一家独大的优势,向全世界滥发美元。

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率先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的8500亿美元猛增到2014年的45000亿美元。美国凭藉美元的霸权地位,迅速稀释了自身债务,成功地向世界转嫁了危机,许多国家被剪了一次羊毛。一方面,大量美元流入美国股市,在联邦利率为零的情况下,各类公私基金为了生存,不得已大量购买高风险股票资产,以求抱团取暖;加之美国公司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转而用现金回购自家股票,共同吹大了美国股市泡沫。美国是第一次从危机中走出的国家,并不是说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反周期的政策有多么出色,而是现有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是由美国设计和主导,它至今可以继续坐享规则的红利。正是因为美国谙熟其中的原理,所以美国非常害怕中国藉“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模式、标准和规则,动了自己的奶酪。

虽然债务陷阱不是中国制造的,但债务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截至2018年底,全球公私债务超过24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约80万亿美元)的300%以上。尤其是全球的低增长与高债务,形成一对有毒组合。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同步复甦”的势头被其浇灭,主要经济体开启的关税互殴模式更加剧了出轨的风险。自2015年12月以来,美已加息9次,利率逐步接近“中性”。

随着美元流动性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金融风暴。去年阿根廷和土耳其的货币急剧动荡,算是新一轮债务危机的预演。另一方面,在美国货币政策走到尽头之后,特朗普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选项摆上台面,这无疑增加了美元贬值的预期。美元忽上忽下,让投资资本大行其道,难怪掌管160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桥水对冲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感叹,自己赚的钱实在太多了。可悲的是,美国货币与财政政策调整引发的周期性动荡成了当下世界经济体系循环中的宿命,也成为发展中国家掉入债务陷阱的魔咒。

美国金融政策的“蝴蝶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造成了巨大伤害是毋庸置疑的。

自去年以来,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先后放慢或暂停了与中国签订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是坏事,但更是好事,让中国重新审视一些项目并作必要的微调更有利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收益低,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属性,而西方的逐利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道路、桥梁、机场、港口、电缆等基建兴趣不大,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是难以推进这类工程的。

更重要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温饱阶段,一些项目过度超前建设的确会带来承受力的争议。沿线国家大都实行私有制经济,征地拆迁本就十分困难,如果层层截留的贪腐问题渗入其中,中国往往就会被甩锅。加之,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中国商业性银行对大型基础设施的融资服务还跟不上。很多项目的运作还是以美元融资和计价的,不可避免需要承担额外的汇率波动风险,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这个弊端更加凸显。为此,适当对一些项目进行梳理,以避免市场及道德的双重风险,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美国的暂时缺席不等于永久缺席。既然当下美国把“一带一路”放在中美战略竞争的高度加以应对,指望它很快转变观念也是不现实的。好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这是一条通向机遇与繁荣之路,那么套用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美国去说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