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降魔篇》:于苦难之中,方懂“信佛”二字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西游降魔篇》要用如此残忍的方式开始,要花那么多的画面和时间刻画一个小女孩被水妖吃掉的场景,要一次又一次的强迫观众去看小女孩被水妖抓住的画面,那种痛苦,的确锥心刺骨。直到最终,一个美丽的三口之家,一个可爱温暖的四岁女孩,都消失不见。

这一份扎心的感觉,一直挥散不去。然而看到影片的最后,才明白,劫难,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的,成佛之事,远不是磕头烧香不吃肉,就能求得的。

e545ac5c774c497b9e2558a29c5947d6.JPG

很少有人在意,人世间人群千千万,他们不痴不傻,也能言善辩,为什么,偏偏是玄奘被选中,可以成为那个前往西天取得真经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在取经路上他经历了怎样百转千回的九九八十一难,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每每经受着那些牵肠挂肚的磨难之时,玄奘心中,想的又是什么呢?

他为世人传颂,可他的苦难,世间之人,又体会的到多少呢?

都说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佛祖之所以存于世,就在于要度人于磨难之中。而这个“度”,又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

不难看出,《西游降魔篇》中。那个热爱吃鸭腿的师傅就是如来的象征,他每天在墙上画的那些画,预示出他对世间将要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已经了然于心。他心里同样明白,眼前的陈玄奘必然有蜕变的一天,只是那一天的来临,还差那么一点点。

开篇已经告诉大家,陈玄奘是如来选中的人,之所以选中他,当然是他先天的悟性,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就如他一走进猪刚鬣的烤猪店后,便看到尸横遍地;就如高山之上,他悟得出镜花水月的含义,看到那个沉睡着的佛祖;就如每一次面对深爱之人,依然能超然于自我,尽管牵挂,但做得出了断。

这一能力,意味着陈玄奘必然能更深刻的感知世间痛苦和人间真情。

可是,每一次对真情与苦痛的感知,也同样意味着对玄奘自己深深的折磨,这些折磨,因为足够痛苦,才能成为磨难。

世人如何理解磨难,也许就是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不如意而已。睡过一觉,或者一次恰到好处的号啕大哭,都能多少缓解悲伤的情绪,然后斗志重燃,迎接挑战。但是,这并不是佛法意义中的磨难。佛之磨难,苦到锥心,就如开篇的丧子之痛,家破人亡,连置身事外的观者都为之揪心紧张,那么对于身处其中,眼睁睁的看着小女孩消失的陈玄奘而言,更是苦不堪言,痛苦到面对师傅之时,还是泪流面面,追悔莫及。 

ba4285bf9f034288823a6ebc8c19c9aa.JPG

这才是磨难,终于,恍然大悟,周星驰导演用尽心思的刻画,反复给那个孩子逃离水妖的机会,却丢下一个无法挽回、撕心裂肺的结果,无非,是在反复的强调这种痛苦,他想的,是让每一个观影的人都能真真正正的体会这种痛苦,他在给每一个人经历磨难的机会,却不知,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更可能引来被误解的抱怨。 

玄奘痛苦,但也是在经历着磨难,世间之难,无非来自三种,友情,亲情和爱情,而这中间,最能让人痛苦的,就是亲情和爱情。

此时,玄奘已经经历了亲情之难,师傅告诉他,还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便是爱情的劫难。

1d5fe099e86d4683b6588e3ca9e90094.JPG

而此时,玄奘距离蜕变的那一天,真的只差一点点了,因为,爱情已经来了,死别也就在不远了。

段小姐粉身碎骨之时,一切却是全新的开始。陈玄奘,用自己与爱人的生离死别,成就了自己的磨难,这才是磨难。

周星驰导演用两段痛苦的毫无余地的故事告诉你,想成佛,要先经历磨难,而真正的磨难,不是每个人口中随随便便的痛苦,能称之为磨难的,必是撕心裂肺的。 

d7bdcefe8dac4d808644b8c8c4675aba.JPG

什么是佛?佛,并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导者。他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免于苦难磨难的折磨。却恰恰是为了让你承受更多磨难与苦难。能成佛的人,在经历了苦难与磨难之后,方能化简成蝶脱胎换骨超然于世。而世俗世间的凡俗之人却永远只想着,靠佛来拯救自己。他们寄希望于佛,希望佛能拯救他们于苦海之中,不再经受辛苦劳累和身体上的折磨。然而这恰恰是对佛最大的误解。佛之存在,在于引导你身处苦难与悲痛,认识什么是爱,什么又是恨。佛之存在,在于引渡你永远朝向着真善美,即使历经苦难,依然淡然,依然微笑,依然相信这世间,还有那不可怀疑的真善美。佛之存在,在于教会你人生的修行,行走人世,泰然处之,才不枉这一生的修行。

佛所“度”的,正是你在磨难之后对人生的包容,有人会恨,有人却是重生。

所以,当佛没能帮你从苦海中获得拯救之时,你对佛自然存在疑虑,你甚至还会充满怨恨的质问佛。我信你爱你敬你,可你又为我做了什么呢?就如同成魔之后的孙悟空。在杀死了段小姐之后。大声地嘲讽玄奘。你的佛能为你做什么?

70fdc4f0dd0e44dabd30ed72e49c328c.JPG

可惜,这一次,他错了,玄奘之所以被选中,源于他灵魂深处的悟性,源于他经历了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磨难。他与旁人不同,而孙悟空却将玄奘看成了一个凡夫俗子。以为陈玄奘亦同任何人一样。当佛没能出面拯救之时,便无知的由虔诚寄托转而积怨深重。

佛祖确实是冤枉,可佛祖也淡然。

这就是《西游降魔篇》送给世人的一个巨大的笑话。嘴上说信佛的人成千上万,可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如何信佛的人却并不多。

陈玄奘新生之时,沉睡的佛祖也已经醒来。石佛醒来,意味着玄奘顿悟,但一尊石佛怎奈何的了孙悟空,而佛法无边,浩瀚星辰之外的佛祖才是最真正的无量佛法,那是觉醒之后的陈玄奘的内心,深入银河,浩渺无垠,才能包容那成了魔的猴子,用自己的痛苦,感悟那丧了心智的猴子。

而这里,孙悟空几次挣脱了石佛像的手掌,也藏入了一个极其隐晦的讽刺,信佛之人,心中有佛。光一尊佛像,只不过给了你一份虚假的寄托,对着包了金衣的佛像磕三个头就是懂得了什么叫“我佛慈悲”。

的确,我佛慈悲,若你心中有佛,虔诚向佛,慈悲之佛,又怎会在意你是否磕过那三个头呢?信佛,不是你口中的一句:我信佛。而是佛在心中,悲喜之后依然淡然之,不在行为。所以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想成佛,要做的是从心灵放下屠刀。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磨难历劫足够之后,你也可以坐在一棵树下或者一朵花旁,彻悟你的修行。

无论是佛祖,耶稣还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那些形形色色的神灵,他们的存在都不是用来拯救人类或者其他任何形式存在的物质,他们所以存在,可能只是一个已经悟彻的先知,以一个设计出来的形象来物化这种感悟,以期待能帮助到更多人顿悟人生这场修行。

这场修行,是一场一心向善的修行,当人人心中充满了平安喜乐,自然天下大同,那世界自然也是和平向善了。

看周星驰导演的电影,总能想起那句话: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一个大圈中的一个小点,当然看不懂这个大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