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微No. 11 | 罗威廉《言利: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

言利 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 著 许存健 译 倪玉平

言利

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 著

许存健 译

倪玉平 审校

2019年5月出版

精装 • 211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内容简介

嘉道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政府腐败、人口压力、内部和边疆动乱、来自西方的威胁,这些都是那个时代清朝面对的挑战。罗威廉(William T. Rowe)以包世臣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了当时的改革精英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罗威廉认为包世臣始终主张追求物质利益,对19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影响很大。

本书为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109本

作者、译者、审校简介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 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史、城市社会史,著有《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红雨 :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等。

许存健,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清代社会经济史。

倪玉平,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明清经济史研究,著有《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清朝嘉道关税研究》、《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清朝咸同年间的财政与社会》、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1644-1911等。

目录

中文版自序

致谢

前言:盛世的终结

从乾隆到嘉庆

司法改革:嘉庆帝的维新?

包世臣与士大夫的经世革命

第一章 包世臣思想渊源

早期思想

常州与传统学术

第二章 救时之要

《说储》文本的历史

包世臣的《说储》

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

地方管理

经济与国家财政

官员考课制度

重建清代的统治秩序

第三章 农业管理与农民税负

人口与劳动生产率

农业实践

产权

赈灾

农业与商业

海外贸易

国家的角色

税收与货币改革

施政实践

第四章 漕粮河运与海运之争

漕运体制的积弊

嘉庆六年的改革建议

嘉庆二十五年的改革建议

漕粮海运

道光危机

漕运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东方的经济自由主义?

盐政改革的呼声

包世臣与两淮盐政改革

包世臣的反思

盐政与清朝

第六章 主权货币方案的出现

白银、鸦片与道光萧条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

王鎏及其提议

包世臣对王鎏提议的评论

其他主张

国家与民族

结语:言利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试读

正如法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所说:“15~18世纪,西欧地区的政体(Political Units)与欧亚大陆其他地方的政体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包括人口增长趋势、金银涌入,以及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同时面临着共同的挑战,首要的便是军事支出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东西方政体的反应也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出现了“更大的领土整合,……加强对国内文化的管控,以及征收更高的税”。

对于现代早期的情况,似乎至少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国家应对。西欧普遍的反应是“财政-军事国家”的崛起,迈克尔·卡瓦斯 (Michael Kwass) 将之描述为“一种可怕的野兽,通过史无前例规模的征税或借款来供养陆军,或在世界各地部署海军”。研究清朝的历史学者有时也会将清朝视为类似的财政-军事国家,但在笔者看来,这无法让人完全信服。在西欧之外,欧亚大陆似乎表现出另一种形式的早期现代化:陆地型多民族帝国,如俄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和清朝。正如罗友枝(Evelyn Rawski)和其他人所设想的那样,与明朝或明朝以前的中原王朝相比,清朝和同时代的欧亚帝国有着更多的共同特征:管理大规模领土和多民族人口的能力,利用由八旗、军机处和奏折制度组成新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及内务府为代表的财政体制。这两种政体都要求增强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特别是在清朝和法国,这些税收并不是针对人口或不动产,而是针对消费品。

罗友枝展示了“18世纪消费革命”是如何受到法国政府极大地干预的。受影响最大的大宗商品是来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法国政府在1674年宣布对烟草实行垄断,并将烟草生意外包给了一家私营公司,即所谓的普通农场(General Farm)。南亚的印花布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法国政府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考量,1686年曾宣布禁止南亚印花布的进口,后来改为提高进口关税,并也由类似的“农场”经营。这些政府举措促使“走私市场迅猛增长”,罗友枝将这种影子经济称为“全球化的阴暗面”。

清朝的烟草和棉布都没有受到类似的国家垄断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其他西方商人将南亚的棉花运入中国是完全合法的,而且关税适中,大多数人认为这对国内的手工棉织业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大陆的烟草是16世纪后期哥伦布大交换时引入中国的,中国烟草的本地生产替代进口的过程比欧洲更为成功,到清中期,中国消费的烟草主要来源于本地生产。众多的经世士大夫批评种植烟草浪费土地和金钱,并呼吁禁止种植烟草,但效果有限。

与法国进口新大陆的烟草和南亚的棉布相比,与之相似的是清朝从南亚进口鸦片。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包世臣因财政和其他原因是怎样反对毒品的进口,有时甚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手段来限制流入。但由于对国家的多种危害,鸦片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特殊的,笔者在本章暂不涉及。

近代早期法国与清朝之间最相似的商品实际上是盐,食盐在两个国家都是本地生产,而且都属于生活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其生产和分配都由国家垄断。早在14世纪法国就开始对盐征税,但法国的第一种盐税(Gabelle)直到1547年才创立,罗友枝称之为“法国历史上最受憎恶的税种”,并成为17世纪之后民众叛乱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1790年3月法国大革命时期,废除盐税被革命政权视为第一要务。实际上,在18世纪上半叶,启蒙知识分子一直对该项税收进行猛烈的抨击。他们提出了很多理由,其中最具说服力和深远意义的论点是,为了“自由贸易”或“经济自由主义”。

从清朝士大夫对盐政日益激烈地攻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似的自由主义倾向,而且有些士大夫就是这样做的。然而,正如本章所揭示的,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会更加复杂。最重要的是,在19世纪早期,即使是对清朝盐政提出猛烈抨击的士大夫也深知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直接成为反对清朝的自由主义者(Antistatist Liberals)。

第五章 东方的经济自由主义?

策划&编辑  李期耀       审校:李丽丽  宋荣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