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养老保险中长期收不抵支 需要及时干预

北京商报讯(记者 武媛媛)近年来,中央接连释放信号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减负,在此情况下,养老

北京商报讯(记者武媛媛)近年来,中央接连释放信号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减负,在此情况下,养老保险金收支平衡问题愈发受到各界关注。日前,民政部发布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专访,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养老金改革面临的各种挑战。郑秉文指出,降费后在中期内将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严峻挑战,据测算,近期问题不大,但中长期肯定收不抵支,需要一定的手段进行干预。

今年3月,国家明确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提出各地可降至16%的改革目标。据了解,此前我国长期是世界社保费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为缓解企业成本支出压力,我国持续深化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大部分省份的费率已降至19%。近期,相关部门再次宣布将费率降至16%,大约可为企业减少3700亿元负担。

郑秉文认为,养老保险费降至16%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支持实体经济的重大举措,也是征缴机构转型的重要成果。它可缓解企业负担,尤其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社保缴费负担将有实质性的下降。“当然,降费后在中期内将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严峻挑战,在对16%的缴费水平能否实现收支平衡进行了‘压力试验’后,短期虽然问题不大,但中长期肯定收不抵支,需要别的手段进行干预。”

针对此次降费可能出现的财务缺口,郑秉文认为,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有望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据悉,我国于2007年曾划拨2000亿美元建立“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曾建立一只“非缴费型”主权养老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这两只基金运行情况和收益率良好,自成立以来,中投公司年化净收益率为5.94%,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率高达8.44%。

“可以说,我国建立大型机构投资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果能划拨5000亿美元建立一只‘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实行全球资产配置,对提高养老基金可持续性将发挥积极作用。”郑秉文表示,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不仅可弥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短板,而且对庞大外汇储备来说还可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

此外,为提高对我国老龄人口的保障能力,我国还启动了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6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拟定了15个试点城市。目前,“自愿”加入试点的城市已有10-50个。“但是,由于《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各试点城市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目前应及早决定的有三个问题:一是独立建制筹资,还是与医保合二为一;二是财政介入的筹资比例应做出基本规定,以防止出现福利刚性;三是进一步明晰经办服务体系中商业保险介入的深度和原则。”郑秉文直言,如不尽早对制度模式予以确定,试点的城市越多,以后制度统一的进程和质量就越难。在结束试点之前,应至少制定一套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应调查统计获取权威和准确的失能率等基本数据,否则,制度设计和可持续性的测算将难以进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