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or“衡水”,合作办学or“高考移民”

高考临近,深圳富源学校“高考移民”事件持续发酵,在5月7日迎来了教育部门的最新回应。广东省教育厅表示

高考临近,深圳富源学校“高考移民”事件持续发酵,在5月7日迎来了教育部门的最新回应。广东省教育厅表示,“高考移民”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影响高考公平,这类群体将被打回原籍参加高考或取消高考成绩。多年来,由于我国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问题的存在,“高考移民”一直是挡在实现教育公平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相关报道一旦见诸报端,都将引发全民热议。

广东省教育厅回应

最近一张4月底深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各校尖子生的数据图,引起了舆论的沸腾,其争议中心在于宝安区富源学校。这张数据图显示,“二模”全市排名前10的学生,富源学校占6名。有家长质疑富源学校从河北衡水中学引入高考考生,破坏广东高考公平。对此,深圳市教育局此前称,经过调查,富源学校在深圳市申请高考报名的学生均符合广东省高考报名资格。

5月7日,据深圳市有关部门最新证实,富源学校进入此次“二模”前100名的学生中,有10余名学生均从河北衡水第一中学转入。经调查,深圳“高考移民”确有其事。

7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也回应称:“‘高考移民’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影响高考公平,他们是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挤占考生们正常的高校入学机会,这是一种典型的投机行为。”景李虎表示,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市县的教育局担当起治理的主体责任,治理的重点是高中学校,治理的关键是民办高中学校的负责人。

如何定义“高考移民”?广为流传的解释是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的现象。

实际上,“高考移民”相关话题,一直以来都能迅速刺痛社会敏感的神经。去年,天津为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而出台了人才落户新政,却被有心人士嗅出了“高考移民”的味道。为此,天津有关方面解读称,人才落户新政杜绝“户口空挂”,不欢迎高考移民。

核心是“人籍一致”

在2019年高考前一个月爆出高考移民事件,涉事两省的高三学生及家长,担忧是必然的。

有评论指出,站在广东考生角度,“空降”的高考移民,挤占了本省考生的录取名额,加大了录取难度,破坏了当地的高考秩序和教育生态;对河北考生来说,虽然他们付出了同等或更多的努力,但他们的同学却能仅靠变更高考地点的方式,轻松实现更大概率上大学,同样不公平。而公平,是高考不容践踏的底线。

“高考移民”事件为何频发?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同时教育生态的差异导致中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家长的教育理念的不同等都能解释“高考移民”事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教育方面,沿海发达地区的家长可能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全方位综合的培养,不再唯分数论,相比来说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家长可能还有待转变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包括河北、广东等在内的多个省份高考统一试卷,也为部分考生提供了‘高考移民’的可乘之机。”马学雷指出。

他表示,判断是否为“高考移民”,其核心还是在于是否空挂学籍。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严抓学籍管理工作,做到“一生一籍,人籍一致,籍随人走”。

合作办学还是“高考移民”

目前来看,广东省教育厅的表态回应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关切。记者注意到,深圳富源学校事件与其他省份此前出现的类似事件存在着差异,其中,其他省份此前主要是由某个个体行为引发对“高考移民”的热议,而深圳此次事件则是由多个个体组成了群体,主要靠学校推动。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深圳此次事件由学校推动,其目的是制造高考升学品牌。”

另有评论认为,此次高考移民不同于以往通过异地购房等显性手段实现,而是以民办学校与名校联姻的模式,这无疑更为隐蔽。民办学校一边吸收外地优质生源在本地高考,一边向名校输送本校生源,让其接受“快速考高分”的教育,再返回本地高考。

该评论指出,两种方式,一个目的,都是让民办学校在高考战中成绩更亮眼,从而打响知名度,以便今后更好“掐尖”。这种违反政策的做法,暴露了一些民办学校急功近利的嘴脸,将吸收借鉴名校资源和办学经验的好“经”彻底念歪了。 

熊丙奇指出,某种意义上来看,深圳富源学校事件中的 “高考移民”形式,并未违反当前广东相关部门的规定。然而,虽然表面手续合法化了,但人籍分离,仍属于典型的“高考移民”。

而这起由学校推动的高考移民事件,也正是广东省这次专项治理高考移民的重点,即排查高中阶段学校是否有为学生非正常迁移学籍、空挂学籍、伪造学籍、出具虚假就读证明、进行虚假跨省合作办学或虚假一年制中职招生等行为。

“这种操作,表面上看是符合广东高考政策的。如果教育部门也想打造升学名校,放松对转学、迁移户籍的审核,就可能变为一种畸形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但侵犯本地考生的合法权益,还加剧畸形的高考升学竞争。”熊丙奇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彭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