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费10万,退保4万,保险都是骗人的”

我的付费诊断客户孙先生,被分红险“坑”的不轻:保险公司承诺每年4%的利率,实际上并没有达到! 事情是

我的付费诊断客户孙先生,被分红险“坑”的不轻:保险公司承诺每年4%的利率,实际上并没有达到!

事情是这样的。

当初在做保险的朋友推荐下,买了款分红险,附加重疾。每年缴纳50000元保费,但是现在自己急需用钱加上经济吃紧,觉得每年缴纳保费过高就不想继续买了。

结果咨询了保险公司才发现,交了2年共计10万元的保费,若要提前退保仅能拿到保单现金价值上显示的42776元。

而且当初说的有分红,交了10万放了两年,最后分红只有1566块,收益率只有1.5%。

于是我朋友就纳闷了:

“为什么自己交了10万,最后退保却只能退4万呢?10万块存银行每年都会有1500块,这两年了却只有1566块。”

他说:“分红险真坑。”

那么分红险到底是不是坑?要是坑,坑在哪里?

今天就让我们抽丝剥茧,教你如何通过保单识别分红险的“坑”!

很多人疑惑,保险公司明明保证了分红,为什么利率和实际不一样呢?

其实,这是隐藏在保单中的一个猫腻儿。

首先,我们先要学会看保单。

这是一张分红险现金价值表,附加重疾险。可以看到分为4部分:保单年度,身故赔偿、现金价值和总保费。

其中主要看的是身故赔偿和总保费。


他们分别有三栏:保证,非保证,总额。

看到这里,就出现问题了。

  • 1,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或者业务员给我们看的都是总额,而避开保证和非保证部分不谈。

    总额相对较大,更能激发投保人的购买欲望。业务员稍微讲解,说未来假如生病,会有重疾保障,不生病,会有现金分红。

    于是,投保人欣然的签了单。但是,里面却包含了非保证和保证部分。

    • 2,保证部分。

      保证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退保的钱,也就是说无论发生何种事情,你总能拿到至少这么多。

      很多人觉得这很好啊,不管怎样,都能拿到钱。

      事实上,确实很好。

      但是,你能拿到的保证部分,是自己多缴纳的保费而已。

      比如:市场上某一款纯重疾险,需要2000元。而如果是分红险附加重疾,那么此时价格就可能飙涨到4000元。

      转而把多出来的2000元给比变成保证部分。这就是保证部分的由来。

      羊毛出在羊身上。保证部分,是你多缴纳的保费。

      • 3,非保证部分

        每张保单的备注,都有一份说明。


        仔细阅读可以看到:


        保单的红利是不保证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非保证部分是不确定的,不能保证每年都会增加。

        而且,非保证部分的测算方式是按照4%的收益计算的。

        我们使用复利计算器计算:5万,年化利率4%,存30年,最后的结果是16万,与上图现金价值部分的15.6万相差不多。

        也就是说,保险的收益率最多4%,而这张表,就是按照4%的利率演示的。

        通过这个例子也解释了:你70岁能拿很多钱,并不是因为收益率的高低,而是因为时间,货币的时间价值。

        况且,保单的红利水平是不能确定的。谁能保证每年都可以实现4%的盈利?如果保险投资某一年没赚钱呢?那现金价值就要减少了,上面公示的数据也就不能信了。

        再来对比一张图片:


        保险的投资收益率很低很低,亚太地区能达到5%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保险公司也有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会每年都为你分红4%吗?

        你看到的数字,是在最高收益情况下,连续30年的理想化数据。

        那么,在在70岁能拿到300万也就变成无稽之谈了,一切要以实际为准。

        现金价值的演示图,只能参考,不能作为购买依据。

        其实,保险公司根本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收益。这跟它的底层资产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只有保险公司赚了钱,才可以给你分很多钱。在保险的投资中,主要集中在债券、票据和存单。


        而这些金融工具,利率都不会高于5%。况且还有很大的运营成本,怎么可能每年给你4%?

        保险,始终更应该强调它的保障的功能,而不是理财。

        保单分红,其核心作用是缓解通胀,无论今天我们拿到的分红利益演示数据多么美好,谁又能准确预测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呢,况且精明的保险公司都在条款里面约定了“保单红利是不保证的”。

        市场上完全有更适合大众的选择,以后我们在面对类似带有分红性质的保险时,都要根据自身情况。


        学会合理投保,精明消费。

        买保险这事还复杂着呢,市面上产品那么多,到底该如何挑选?

        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又该先保大人还是小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