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先锋 | 老师,陈可她又把颜料甩的到处都是!

2007年陈可在北京的第一个个展“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开幕了,这是一组大型装置作品,创作之初陈可

2007年陈可在北京的第一个个展“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开幕了,这是一组大型装置作品,创作之初陈可刚来北京不久,有时身在异乡的孤独感会突然将陈可包围住,于是她决定将自己时常思念的家用老物件再复刻出来。去旧货市场淘家居,拆开父母寄来的儿时旧物,每天不知疲倦的创作,从制作作品再到筹备展览,充满激情的创作过程让陈可在他乡的孤独感渐渐的消失了。

《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北京星空间

“创作时我就好像在和童年时的自己对话,当收到父母寄过来的那些老物件时我真的很激动,有时很多东西你都忘了,但当它们重新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童年的很多片段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展览现场。图片致谢北京星空间

童年是慢悠悠的小城时光

陈可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在这座小城市里她觉得每天都过得慢悠悠的。“那时候父母工作上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有很多时间可以跟孩子在一起。我那会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每天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时间去玩,小城的风光也很好,我总喜欢跟小伙伴们一起接触大自然”。在陈可看来那是一段很平静很安逸的时光,现在再回想起来陈可觉得自己的童年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后来整个社会像个大轮子一样越滚越快,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慢生活的那种感觉。”

艺术家陈可 图片致谢艺术家

童年是早上一睁眼就看到爸爸的各种画作

陈可的父亲是一位美术老师,从小陈可就整天看父亲画画,“我的艺术生涯其实有我父亲的一些影响。小时候我的卧室就是他的书房,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看见的就都是我父亲的画,家里还有各种美术杂志”。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平时爱看连环画的陈可也总喜欢拿起自己的画笔编几个自己的小故事,“我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叙事的愿望”,就这样,因为从小的喜爱再加上父母的支持,陈可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着。

“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展览现场。图片致谢北京星空间

童年是我的这本手绘书

一本奈良美智记录自己从艺经历的书《小星星通信》,让陈可很有触动,她觉得艺术家把自己作品背后的故事与观众分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样可以让观众更真实地了解艺术家,于是在出版社朋友的提议下陈可又开始了写作。陈可说:“初中时萌生过的文学梦,趁此机会也过把写作瘾”。

《爱的艺术:旅人日记》“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图片来源:云图原创©YT

而这一写就如同拉开了记忆的闸门,许多沉睡在记忆中的生活细节也浮现了出来。“我不假思索地都记录下来,以致越写越多,洋洋洒洒,险些收拾不住。在这个过程里我似乎又重温了过往的时光,写作也从最开始的负担变成了快乐的经历,后来索性停了画笔,专心写起来。这期间,一次偶然,用毛笔画了书中的一段情景,大家都觉得和文字很般配,就增加了手绘插图的部分。这一画也是一发不可收,最后竟完成了八十多幅,每天的时间就被这‘不务正业’的写作和画插图占满,倒也充实快乐。”

陈可,《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2012,多媒体装置©陈可,致谢北京星空间和艺术家

完成时她给这本书取名为《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这个题目正是源于2007年陈可的那组装置作品。现在这本书正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的“爱的艺术”第二季:旅人日记展览中展出。

《爱的艺术:旅人日记》“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图片来源:云图原创©YT

作为这场在生命旅行中探索爱、发现爱、唤醒爱的展览参展艺术家之一,陈可用一系列水墨插画怀念一路走来的点滴时光,成长中的经验成为记忆的载体,与同名自传中细腻的文字相互呼应,在陈可的作品中,儿时被胡乱涂抹的地球仪、青春期在卧室里围城的“小小孤岛”、在外漂泊的第一趟绿皮火车,都是旅途中夺目的景点。它们呼唤着每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难忘节点,召回着旧日的情境。此次展览中还特别加入黑板互动装置,邀请每位观众为记忆上色,让过去的日子再次散发光彩。

《爱的艺术:旅人日记》“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图片来源:云图原创©YT

走进这个能迅速将你的回忆拉回到中学上课时情景的展厅中,坐在画满涂鸦的黑板前,翻到这本绘本的最后一页,陈可这样写道:“小时候向往旅游节目主持人周游世界的生活,结果长大后还是拘于一室。于是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在里面可以无拘无束地游走。因为害怕单调重复,期望把每一天都过的不一样,所以在工作室的小世界里折腾所谓的艺术,因为它总能带给生活新鲜的感受,因为想到人生的短暂就心里发虚,所以通过艺术的游戏把自己填的满满的,这样就不会恐惧时间的流逝。我就是因为这些简单的原因,又仰仗了许多人的帮助成了一个艺术家。”

《爱的艺术:旅人日记》“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图片来源:云图原创©YT

YT见到陈可时她正准备为这次在《爱的艺术:旅人日记》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再添些色彩,她穿着工作服,拿着画刷,一片一片鲜艳的油彩出现在黑板前桌椅上,这里是陈可一路走来的日记,这里有你儿时难忘回忆的彩色影子。

YT:2007年因为在异乡的孤独感你开始创作作品《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但创作过程会不会更加剧你的这种思念呢?

陈可:当时刚来北京不久,整个人还是有一种比较孤独的感觉。“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这件作品其实代表着每个人心目中对他来说最重要,最坚固的那部分,可能她在外面遇到的一些困难,但当他想到这部分的时候又会鼓起勇气,给他一种希望的感觉。

《爱的艺术:旅人日记》“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图片来源:云图原创©YT

但现在我回忆起整个过程是特别充满激情的,我当时一个人在北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甚至到后来我在北京又找到一种家的感觉,所以整个过程都是沉浸在里面的,觉得是不知疲惫的,虽然后来作品的呈现量很大,但是花费时间并没有太久,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过程非常的顺利,先是做小件又做大件,整个过程感觉也没有什么障碍,展览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获得了很好的业内评价。

《斗牛士》,布面油画,215×215cm,2006。图片致谢北京星空间

YT:那后来绘本《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在创作时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陈可:开始写这本书时是2010年的秋天,正好处在个展后的综合征里,有些迷茫,甚至会有很不自信的时候,就想趁此机会清理一下自己。读完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的自传后也启发了我,我是不是可以试着去进行这样的创作?正好当时有出版社的朋友建议我试试,于是就真的开始下笔写了,其实还画了挺长时间来准备这本书。

《海盗》,布上塑形膏,油画颜料,2007。图片致谢北京星空间

YT:你经常提到父亲、母亲和家庭,你的家人对于你的创作是不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陈可:我跟我的父母关系还挺近的。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位美术老师,所以他对我的艺术生涯影响还是很大的。当时展览开幕的时候我父亲也来了,他很开心,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荣誉。

《杯中兰》,油彩与茶杯垫拼贴于布面,86 x 66 cm,2018。图片致谢艺术家及北京星空间

也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从我一开始走上这条路他们就无条件的支持我,才让我能够走到今天。

YT:虽然是油画系毕业但在你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你在不同材料上的实验,油彩、水墨、各种材质组成的装置作品,这些材料的运用上你是如何选择的呢?

陈可:水墨的创作速度是比较快的。插图创作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画油画的话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会完成,而水墨是可以比较快的呈现出画面的,它让整个绘本的风格更加轻松。我不希望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小时候我也看了很多丰子恺的绘画,我非常喜欢所以在作品中也借鉴了一些他的表现方法。

“首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一个女人·弗里达”展览现场,图片致谢北京星空间

读书时我们学院有一个工作室叫综合材料工作室,我们学习的不仅限于油画,也包括设计、装置等等,对于我来说自己想表达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我一般先会有一个想法然后才会去考虑用什么材料去表达最合适。因为每个材料都有自己的属性,而对于我来说绘画是我非常熟悉的,是我一个人就可以控制的。

陈可,《爸爸与闹钟》,闹钟上绘油彩,20 x 14 x 7 cm,2018,图片致谢艺术家及北京星空间

YT:起先画小时候,现在画什么?现在的创作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陈可:现在的创作内容大多是当下的一种状态,怀孕时我做了一组自己和弗里达有关的作品,讨论的也是女性艺术家的问题。之所以在那个时间段会产生这种想法,我想也是因为怀孕让我对性别有了一种很深刻的认识,从怀孕那一刻的开始我突然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很多事情都与自己的经历有关,而创作状态肯定和我自己的人生轨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我基本都是从自己出发,类似于日记一样,他的关注点并不是是什么社会热点问题,更多的是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

抱玩偶的小弗里达, 2012,布面丙烯,60×40cm。图片致谢北京星空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