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招商局:险些被李鸿章彻底卖掉的大清国企

null

作为晚清名臣的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仅创立了淮军和北洋水师,还是北洋通商大臣和直隶总督。但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其风评在生前就被定义为典型的卖国贼。

其实早在1884年7月29日,李鸿章就曾参与一桩在上海进行的秘密交易。来自美国的旗昌洋行,计划买下了清政府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最终,担任大清主要谈判代表的李鸿章,以525万两白银的价格,将轮船招商局的全部资产转卖给美国洋行。以今人的视角来看,这就是典型的兜售国有资产行为。但李鸿章为什么敢于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null

由李鸿章等人亲自组建的 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清政府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在1872年由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招商筹办,属于比较典型的官商合办性质。

轮船招商局也打破了洋务企业的纯粹官办格局,首先采取股份制模式,多为后世称道。除了国内各大港口,轮船招商局还在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和南洋的新加坡等处设立分局,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

null

19世纪后期老照片上的 轮船招商局总部大楼

作为带有自强期望的中第一家民营股份企业,轮船招商局一直是李鸿章的心血和骄傲。在和外国企业残酷拼杀的时候,李鸿章甚至动用大清朝的军费予以支持。经过10年的经营,轮船招商局终于打破了无数外国企业的垄断,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然而就在轮船招商局成立的第11年,李鸿章却将轮船招商局的全部资产卖给了美国旗昌洋行。

当时正值1883年的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在多数战役中都完全占得上风。尤其是在残酷的海上交战中,法国的远东舰队赢得全胜,让轮船招商局突然面临灭顶之灾。因为法国军舰可以肆意劫掠所发现的所有大清船只,让轮船招商局的船只都无法出海,经营陷入瘫痪状态。

null

null

中法战争的爆发 让轮船招商局陷入瘫痪

在此生死时刻,李鸿章考虑再三,决定冒险一搏。他将轮船招商局在名义上暂时出售给外商,以便让船只可以换旗航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旗昌洋行才主动出价525万两白银,收购轮船招商局的产业,并且许诺清政府将来可以以原价收回。

虽然李鸿章很快就被政敌与清流们“误解”,但心里盘算的却是在战后就将轮船招商局收。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中法战争结束后,旗昌洋行却撕下了往日的伪善面具。不但要收取高额的酬劳,还提出要替李鸿章在国外采办军火,以赚取更大的利润。

null

轮船招商局旗下的商船模型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答应,才最终和旗昌洋行达成了回购协议,保住了轮船招商局。虽然在理论上,这类官办企业是可以重新建立的,但清政府在轮船招商局身上花费的精力却远远高过大部分人的估计。由于清朝至始至终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列强,所以需要这类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或合作,帮助自己获得更多西方技术。因此,轮船招商局实际上一直有享受李鸿章从军费中挪出来的产业补贴。没有这些额外的助力,轮船招商局是不可能迅速壮大发展起来的。

所以,轮船招商局其实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同时也成为了大清朝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并获得各种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的窗口。一旦有所损失,浪费的可远远不止是股东们的投资。对此,不仅是李鸿章自己心知肚明,连熟悉大清国情的美国洋行也看的一清二楚。

null

null

往日的轮船招商局总部 已经成为今天的上海外滩9号

不得不说,李鸿章是将个人荣辱都系于大清朝。在那个列强纷争的时代,他其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所需要应付的对手,其实大部分都不是国外列强,而是经常和自己站在同一朝堂内的“同僚”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