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也能“听取蛙声一片”

null

null

null

鱼望夹岸柳,鸟戏清水中,公园伴清河,游人亲水行。如今行走在凉水河两岸,昔日的“听取蛙声一片”已经成为了现实。这样一幅河道生态环境画卷,已然出现在凉水河亦庄段,并向新凤河、通惠河排干渠、大羊坊排沟、红凤灌渠等区内河道徐徐展开。而这幅景象形成的背后,是开发区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河长制工作水平实现的。

巡查监控 部分河段水质达饮用水标准

河堤治理 “海绵体”减少雨污流入河道

开发区一直采用再生水排入河道的方式稀释污染物,从而帮助加快生态恢复。2017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后,开发区随即增大了再生水向河道的排入量,每日向凉水河排入的再生水达到16万吨,通过不断的努力,开发区出境断面水质在年底达到地表Ⅴ类水(景观水)标准。

“每条河道污染情况不同,我们采取了一河一策、精准施策的治理方式。”开发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区内有凉水河、新凤河、通惠河排干渠、红凤灌渠、大羊坊排沟五条河道,针对各条河道,每年请专业机构对各条河道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河道情况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并协调各职能部门合力治理。随着水质提升,“一河一策”的治理措施从最初的清淤、治理为主,正在向生态修复转变,今年将每季度对主要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检测调查一次,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理。

保持河道治理的成效,对水环境持续改善尤为重要。结合开发区河长制工作特点,开发区提高了河道管理的科技含量,通过采用专业性的科技手段,提升巡查、监测、监管的效能,实现河道管理的全面覆盖。

水务工作人员打开电脑里的一个监控系统,遍布在河道岸边的监控探头传回各个排水口的实时画面,“除了监控系统,我们还有专业的巡查组,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他说,通过这个监控系统,可24小时监测河道排水口情况。此外,河道水质也实施动态监控,在全区所有河道内,共自行设置断面19处,对水质进行22项指标检测。截至去年底,已经累计完成指标监测5000余项。开发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了一个专业机构团队,成立巡查组,每个星期对区内所有河道巡查两遍,一旦发现排放异常,随时利用专业装备进行溯源。

巡查组车辆上配备了井下潜望镜、管网机器人、管网声呐仪、流速测定仪等专业设备,通过线上监控或线下巡查发现排放异常后,立即赶赴现场,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测,快速找到问题源头,同时留取影像资料、取样化验、流量测定。水务局执法人员接到情况汇报后,立即到异常排放源头进行执法检查,督促整改。去年全年发现10余项异常排放事件,均采用这种方式,在两天内彻底解决。

去年,开发区共完成溯源面积约20平方公里,完成了78.8公里管线排查工作,发现并要求整改的涉事单位20余家,实现了各类交办案件24小时内锁定问题点位,比常规溯源缩短了2/3的时间。与此同时,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街道办事处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区圆满完成了“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多项重点任务,确保河道治理成效得以不断巩固加强。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开发区各条河道水质均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凉水河,如今在开发区这一段,水体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地表Ⅳ类水(娱乐用水)标准,部分河段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地表Ⅲ类水(饮用水)标准,开发区内其他四条河道的水质也正在从地表Ⅴ类水向Ⅳ类水提升。

河堤治理 “海绵体”减少雨污流入河道

岸边垃圾堆积、无植被覆盖,淤泥、垃圾随雨水流入河道,是造成河道水污染的根源性因素。《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也将“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岸上污染治理”列入主要任务。

在凉水河公园、亦庄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前期,开发区基建办对区内河岸开展平整、绿化工程,共平整520万平方米场地,对平整完成的土地进行了绿化。凉水河公园、滨河森林公园的建设完成,提升了植被覆盖质量,具备了观赏性,岸边垃圾堆积的现象也告别了开发区。

在开发区河长制工作中,为了对河岸景观再提升,去年启动建设凉水河公园景观提升工程项目,道路改造、树木移栽于去年下半年完成,工程北起五环路,南至荣昌西街桥,全长约5.1公里,绿化优化面积共11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优化建设形成了收集雨水“海绵体”。在凉水河公园看到,红色健身步道两侧的绿地低于路面,形成了“下凹式绿地”,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

据基建办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内还铺装了大量建筑回收再生料及一条2.5万平方米的带状雨水花园、两条2.4万平方米的生态草沟作为线状雨水收集渗透区,配合公园内多个雨水点状收集渗透区以及1.5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将公园绿地打造为一个收集雨水的“海绵体”。在雨水收集渗透区中,根据水位深度种植不同耐水湿植物,利用植物根茎对水质进行净化及利用。

在雨水收集“海绵体”的作用下,即便是在汛期,也可以将大量雨水吸附收纳,避免了大量雨污流入河道中,减小了河道的雨污自净压力。而凉水河公园优化升级后,由专业绿化公司管理,及时清运垃圾、维护植被,保障了河道水质稳定性。《开发区河道生态调查报告》显示,凉水河水质稳定保持地表Ⅳ类、Ⅲ类水标准。

亦庄新城滨河公园二期正在建设中,全长13.7公里,绿化面积共计192万平方米,公园内乔木种植密度将达到每亩30株,全园绿化率达90%以上。二期将与一期衔接,从南五环沿凉水河两岸布置,穿过京沪高速,到蓄滞洪区亦庄湿地后沿通惠河排干渠向北,从西、南、东三个方向环绕开发区,年内二期建设完成后,区内更多河岸形成雨水收集“海绵体”,河道水质多了一重保障。

水清岸绿 绝迹多年生物群集体“回家”

“河水与滨河公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开发区已形成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萍进行河道生态调查时说,滨河公园内的植被在河水的涵养下越发茂盛,而公园本身的植被留住了泥沙,减少了河道水质污染。

在开发区河长制工作的推动下,区内河道生态环境将持续升级。水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水质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将不断自我完善,水生生物、水生植物将不断增加并成长,“听取蛙声一片”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现实。滨河公园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四季常青、三季开花,各个季节将有不同花开,不同时令都有独特景色,供游客亲水、赏景。

好景引鸟来。开发区河道生态环境,已吸引200-300种鸟类,这其中不乏尤鼻天鹅、燕雀儿、红隼等北京市保护动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鸊鷉,为生态环境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开发区河道生态调查报告》显示,凉水河最新出现了7种鱼类、17种鸟以及6个沉水植物物种,其中还有在城市中已经绝迹多年的蝌蚪群、米虾以及蜻蜓幼虫。

上月一场春雨过后,凉水河公园盛放片片油菜花,走进凉水河公园看到,游客成群结队,有的在河边踏青赏鱼,有的在油菜花海前举起相机拍照,有的在健身步道上散步。

“生活在开发区,仿佛置身于一个高品质公园中。”新康家园社区居民韩先生一边举着相机拍摄凉水河公园美景,一边向记者分享着喜悦。他说,自己已经在开发区生活了十多年,平时喜欢逛公园赏景、摄影,见证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提升,区内河道变清、滨河公园建成优化后,就经常到公园赏景摄影,通过朋友圈向亲人朋友分享在开发区的幸福生活。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