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亲

null

封面题图|《记我的母亲》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熟悉风马牛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写过很多企业家。在写企业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在自己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人,其性格,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都深深地打上了母亲的烙印,就像美国第 16 任总统林肯说的那样,「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亲!

明天是母亲节。我们把几位企业家和母亲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null

郭家学

「我妈真是一位非常非常伟大的母亲。」——郭家学

郭家学的父亲是名医生,从小就是孤儿。他一生少言寡语,几乎没有朋友。郭家学的母亲是个农民,早年在生产队干活。在郭家学眼中,他母亲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就是她把他们兄弟三人培养成人。

郭母一生乐善好施,省吃俭用,却把孩子照顾的很好。小时候在村里,每年三四月份是五保户最困难的时候,但只要他们到郭家去借粮,郭母都会借上一升两升,可是那些人从来没还过。郭家学当时非常不理解母亲,「我们上学吃着窝窝头,粮食都不够吃,你还借给他们,他们从来没还过。」郭母答:你懂个屁。「就这样,我妈就这人。」

1987 年冬天,郭家学一把火烧掉了年轻时洋洋洒洒写的那些诗歌。在母亲的同意下,他从安康师范离职回到家中养猪、种中草药。一年后,郭家学决定创业,母亲顶着骂声把老祖宗留下的唯一一个四合院给卖了,郭家学拿着这 2600 块钱开始创业。多年后的一天,郭家学陪母亲聊天时说道,「妈,你就是天使投资人,那时候投资 2600 块钱,现在市值 200 亿,我持有股权四五十亿,你说你增值了多少。」郭母噗嗤一下笑了。

在西安创业赚到钱后,郭家学第一时间给公司员工买了一栋住宅楼,郭母当时就住在 101 室,认识里面每一个员工。

逢年过节,郭母一定要把公司的管理层全部请到家里,这个传统直到今天都在坚持。最开始是一桌,到后来变成三桌,四桌,最多的时候家里五桌饭,郭母会跟每一桌人家划拳喝酒。

随着公司业务越来越大,后来郭家学把父母接到了北京。「我老爸老妈他们在北京没有亲人,也没其他朋友,所以我到今天都坚持,只要在北京,每周周末我雷打不动地回去陪父母吃饭,然后和他们打半天扑克,那一刻他们感觉挺幸福的。」

有一天晚上,郭家学在山东聊城出差。因为第二天是母亲的生日,当地又没有飞机,于是他半夜开车赶回北京。由于司机疲劳,他们驾驶的小车直接钻进大货车底下,郭家学当场吓蒙了,庆幸的是还好人没事。

2006 年,郭家学因陷入关联担保顷刻负债 48 亿,在他最绝望的时刻,是母亲鼓励和支持他活下去。

去年夏天,郭家学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这一年来,只要在北京,下班后郭家学都会早早回家陪伴母亲。他们仍然会一起打牌、请高管到家里吃饭,可惜空了一个座位。

郭家学感慨,「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我爸妈的付出和教育,我认为真是分不开的。」

null

年轻时的俞敏洪与母亲

「母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做事的风格和对待困难的态度都是从她那里学来的,我非常尊敬我的母亲,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俞敏洪

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是个农民。俞母八个月时她父亲便去世了,母亲一把将八个孩子拉扯大。 7 岁开始,俞母便跟随母亲学纺纱, 14 岁进厂做了工人,结果在 1949 年大病了一场,差点送了命。 1962 年,俞母下放到农村,因为特别能干,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从此号召大家养猪。

俞母生了三个孩子,俞敏洪是最小的,他的大哥在四岁时因肺炎去世。小时候,俞敏洪身体不好,得了哮喘病和肝炎,让父母提心吊胆了许多年。为了照顾他,俞母甚至让女儿学医,长大后成了赤脚医生。

在俞敏洪眼中,母亲是个个性很刚强的女人,同时又很善良。在生产队,俞母带头吃苦,所以威望极高。但每当村上有人断了炊,她一定是第一个把自己家粮食送过去的人。

在俞敏洪的记忆中,母亲几乎没有打过他,唯一一次是俞敏洪把新买的凉鞋弄丢了。打完后的那天晚上,俞母又抱着他哭。

俞母虽然不识字,但她却非常支持俞敏洪读书。俞敏洪初中毕业那年,姐姐读了高中,当时有项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为了让儿子继续念书,俞母跑断了腿,四处求人。当时恰好因为隔壁村有个女孩退学,最终俞敏洪进了高中。

1978 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英语只考了 33 分。落榜后,丧气的他回到农村种地。那时候俞母听说家乡的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于是拼尽全力把俞敏洪塞进去当了代课教师。之后,俞敏洪参加了第二次高考,但又失败了。俞敏洪近乎绝望了,但母亲仍然不甘心,她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又拼命去求班主任收留俞敏洪。从城里回来的那天刚好下暴雨,俞母在沟里摔了好几次。因为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考上北大。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俞母把家里的两头猪都给宰了,请全村人足足吃了两天。

八十年代初期,俞母不再做队长了,她办起了五金矽钢片厂。赚到钱后,她第一时间就想着给乡里修路、修桥、办学校。当俞敏洪在北大得了肺结核以后,俞母一下子急得不行,把工厂都卖掉了,跑到北京来照顾孩子。

1991 年,俞敏洪开始用「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这个名义招生,可就在这时候,俞父患脑溢血去世,俞敏洪把所有的存款拿出来,回老家给父亲办了一个比较隆重的丧礼。

创办新东方以后,俞敏洪把母亲接到了北京。但俞母却闲不住,经常来公司帮助俞敏洪排忧解难。俞敏洪说:母亲的勤劳、善良、无私直接体现在我的身上,促成了新东方的成功,也促成了我今天的成功。

null

大学时的柳传志和父母

「我自诩是个敢担当的人,在联想结出胜利果实时,和大家共同分享联想的股份,我在其中只占极少的比例,这和妈妈对我的影响分不开。」——柳传志

在柳传志的眼中,母亲是个特别善良的人,困难时期,所有人都吃不饱,但她总会尽量把有营养的与多的留给丈夫和孩子们。

上初中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但柳母仍然鼓励柳传志读书和演讲。每次回家,柳母都会从图书馆借一堆书,基本是她拿什么柳传志就看什么。

高中毕业时,柳传志被挑选当飞行员,成为全校唯一的入选者。可到了要批准的时候,因为舅舅是「右派」被拿下,同时又误了高考,柳传志因此特别沮丧。但是,母亲对他说:无论你将来做多么了不起的事,还是做多么平凡的事,只要是一个正直的人,就是我的好儿子。

除了善良外,柳母还是一个坚强的人。早年柳父从上海调到北京工作,她带着全家跟了过来。后来柳父卷入一个案子,被无辜地发配到边疆小城当行长,她没有任何怨言。文革时,柳父又被打入牛棚,柳母仍然不离不弃,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再往后,柳父去香港创业,她为了支持丈夫,把所有首饰都卖了。

柳传志说,「妈妈的坚强给了父亲力量,也让家人对父亲充满信任。爸爸说妈妈是外圆内方的人,无论遇什么事心态都很平和。」

2008 年,柳父柳母都走了。柳传志和弟弟、妹妹在母亲的住所用一个房间作纪念室,摆满了她曾用过的东西、父母及家人在各时期的照片。

「每当我有一点成功,母亲不会有什么褒奖,只是在后面微笑,是她给我打下了如何做人的基础。」

null

李开复与母亲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最怕谁,我会马上回答:最怕妈妈;但如果有人问我最爱谁,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爱妈妈。」——李开复

李开复母亲年轻时的经历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险记。她 12 岁时从东北流亡到北京, 6 年后考入上海东南体校,并拿下全国短跑亚军。 1939 年和李父结婚后,李母跟随丈夫去到四川。十年后,李父远走台湾,留下李母一人孤身抚养五个孩子。直到 50 年代初期,李母才历经艰辛获得去往台湾的「通行证」。

1961 年冬天, 43 岁的李母冒着风险与争议生下了李开复。虽然是个调皮捣蛋的晚来子,但李母却十分疼爱。

小时候,李开复特别好动,把邻居家池塘里的鱼给弄死,把家里的闹钟给调慢,忍无可忍的老师为了制他甚至用胶带封住李开复的嘴。但母亲却非常包容他,不但没有惩罚,还觉得非常有趣。为了让李开复安静坐下来理发,母亲总会带着女儿到理发店,演「布袋戏」给他看。

当然,李母的宽容是有条件的,她一直认为儿子是个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成长和教育方面十分严格。

李母每天都坚持接送他上学,并过问和指导功课。「退步了,母亲可能会打我一顿;进步时,则会给我奖励。但在母亲眼中,书不算是礼物,随时都可以买。以至于很小时,我就爱上了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

李母一直以来都是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但在李开复 11 岁那年,她却破天荒地决定送儿子去美国念书。 7 年间,李母为了平衡家庭,每年一半时间在美国照顾李开复,一半时间返回。「在台湾,母亲是个社交生活非常活跃的人,但在美国就只能整天待在屋子里。还要默默忍受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生活环境。」

与李开复分别的半年里,她同样会为儿子的学业操心,并给他交代了两件事情。一:不可以娶美国太太;二,每个星期写封信回家。多年后,李开复才明白母亲的叮嘱是为了让他明白,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为了感谢母亲,在她 60 岁生日时,李开复给母亲送了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首诗,还画了一束康乃馨,这张卡片至今仍放在李母床头。

在母亲眼中,无论子女是否成家立业,都是她最甜蜜的牵挂。 1989 年,美国加州大地震,虽然儿子远在宾州,但李母仍然第一时间打去电话; 2005 年,李开复遭遇微软起诉时,母亲坚定地告诉他:一切都会没事的,我永远站在你身边。

六年前,李开复得了癌症,治疗时又搬回家跟母亲同住,但那时候李母已经失忆了。「当时我一方面会因母亲不认得我而难过,另一方面又会庆幸,这样她便不会知道自己最疼爱的么儿正在遭受病痛折磨,也不会再因我担惊受怕。母亲失忆前最高兴的事,是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虽然这种时候并不多,但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赶回台湾的家中相聚。失忆后,母亲已经无法跟我再像往昔那样沟通,但至少我可以陪伴她,跟她一块儿吃饭、打胡涂牌、抛接小皮球。」

去年夏天,李母永远离开了,她放下了重担,走向往生。

在悼文中,李开复写下: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既传统又开明,既严厉又温和,既勇敢又风趣,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母亲。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任何的成功,那么,这些成功都是来源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null

任正非

「我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贫困、饥饿、父母逼着学习中度过来的。没有他们在困难中看见光明,指导并逼迫我们努力,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任正非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育工作者,靠微薄的收入照顾七个孩子。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任正非印象最深的就是度过三年自然灾害。当时,任正非正好念高中,他最大的困难就是饥饿,无心读书。后来饿得受不了,便上山采一些野菜,磨成粉代食。为了防止中毒,任母总是第一个尝试。

在任正非看来:妈妈那么卑微,不仅要同别的人一样工作,而且还要负担七个孩子的培养、生活。煮饭、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消耗这么大,自己却从不多吃一口,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

高三时,任正非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便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吃。临近高考,为了让他安心学习,心疼儿子的任母早上经常塞给任正非一个玉米饼,也正是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改变了任正非的命运。

上大学前,任正非从没穿过衬衫。上大学后,母亲一次送了任正非两件,他顿时哭了。「因为我是老大,我有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我家当时是 2-3 人合用一条被盖,而且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到交费时,妈妈每次都发愁。」

文革中,任父被打成「右派」,那时候任母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在家庭如此困难之下,她一边要忍受各种屈辱往牛棚送饭,抄检查;一边又要照顾七个孩子;同时一边还要自修文化,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后被评为中学的高级教师。

1983 年,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转业到了深圳。在多次上当受骗后,被逼无奈的他决定创办华为。为了照顾孩子,任正非的父母过来帮忙。「当时父母、侄子与我住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里,他们处处为我担心,生活也十分节省,攒一些钱说是为了将来救我。」

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任正非的身体也累垮了,这时候,他的父母才转去昆明与任正非的妹妹一起生活。

1995 年,任正非的父亲因为在昆明街头的小摊上买了一袋塑料包装的软饮料喝后,拉肚子,一直到全身衰竭去世。此后,任正非每年都会去看看母亲。但因为工作繁忙,他常常一下飞机就给办事处接走了。上世纪末最后一天,任正非买了张机票去昆明看母亲,他自己坐出租车回家,也没提前给母亲打电话,任正非不想母亲为了给孩子做好吃的,辛苦折腾一下午。

2001 年 1 月 8 日,任正非正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伊朗。孰知母亲从菜市场出来后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心急如焚的我,赶回来后看了母亲最后一眼。我看见母亲一声不响地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不用操劳、烦心,好像她一生也没有这么休息过。我总认为母亲身体很好,以后还有时间陪陪她,没想到飞来横祸。母亲在被车撞时,她身上只装了几十元钱,又未装任何证件,是作为无名氏被抢救的。」

就在任母去世的前两个月,她还跟女儿说:我存有几万元,以后留着救老大,他总不会永远都好。

任正非坦言,「回顾我自己已走过的历史,扪心自问,我一生无愧于谁,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

6

null

《地久天长》|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

在《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中,龙应台写下,「我们出生在山河破碎的时代里,你们让我们从满目荒凉中站起来,志气满怀走出去。现在你们步履蹒跚、不言不语了。我们,可以给你们什么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给与父母物质上的关怀,但恰恰这一切是他们最不在乎的,他们更渴望被爱、温暖和欢笑包围。

在木棉道上行禅时,龙应台对自己说:不要骗自己了。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参考资料:

1.《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任正非

2.《子女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李开复

3.《李开复:母亲的十件礼物 | 悼文》李开复

4.《柳传志: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柳传志

5.《我的父亲母亲》,俞敏洪

6.《俞敏洪:父母与我》,俞敏洪

7.《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龙应台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