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文艺复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1 我们看到了GDP增速减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1

我们看到了GDP增速减缓,地产刺激失效,网贷机构暴雷;我们也看到了一带一路、盘活存量经济、城市功能迭代,智能化时代,物联网的兴起等种种变革。

时代如此剧烈的变化,在我的内心也冲突已久,诸多感受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大脑中逐渐浮现出一个词“文艺复兴”。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都曾发生过文艺复兴。

14-16世纪时期,文艺复兴由意大利兴起,而后蔓延整个欧洲。这是一场科学与思想、艺术的革命,是划分中世纪和现代的分界点。

这个时期艺术界诞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但丁写出了史诗《神曲》、达芬奇画出了《蒙娜丽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一系列伟大的文学和艺术家。

科学界诞生了著名的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著名的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行等一系列伟大的科学家。

文艺复兴有现实基础,比如物质条件的极大满足,让人们开始考虑内心的精神追求,科学的进步揭开神学的神秘面纱。最终文艺复兴为世界带来了意大利的绘画、英国的戏剧、德国的文学、俄罗斯的音乐、美国的小说等。

中国,历史上也有2次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艺的饕餮盛宴,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流传至今的,有老庄的道学、孔子的儒学、墨家的显学等,构筑了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思想框架。这是第一次文艺复兴时期。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进,百家退,之后几百年期间没有诞生真正的百家齐鸣的时代。

直到近代民国时期,诞生了新文化运动和大学生五四运动,出现了我们熟知的如鲁迅、胡适等文化名人,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锋。这可以算作近代第二次文艺复兴,但并未持续下去。

最近各地都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百年间为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层面的满足,但在精神世界,在人类的文化传承世界,现代中国始终没有一个可以输出的符号。

纵观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领域,基本都是传承自古人。瓷器、书画、武术、儒学、食物、匠人精神等,都是来自于千百年前的先贤们。

秦歌汉赋春秋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朝代都有其特色。古希腊罗马的民主与科学之美、日式美学的禅和道、美式的人本主义精神。都是一个在追求一种符合自身民族精神的特质,一个可以代表民族的符号。

今天中国的符号是什么?

2

2011年,一款制作GIF动图的工具GIF快手诞生,2016年引爆短视频市场,老铁666病毒式传播。2016年9月,抖音诞生,之后各种魔性音乐刷爆你我的耳朵,像一颗海草海草……

安迪·霍沃尔说过一句话很符合当下,“每个人都可以红15分钟”。大量渠道可以曝光、展现自己,这在过去不可能做到。

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子,并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甚至可以这样过一辈子。你身边的某个看似普通的同事或者路人,可能是某领域的大佬,拥有大量拥趸。

比如虎扑体育粉丝和蔡徐坤粉丝的骂战,城市的抖音与农村的快手之战、90后与00后的哔哩哔哩二次元之战,每个群体都会极力捍卫自己的领域。

这在古代并不少见,不同的政见之争,最终会上升到国家之间的竞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法家、魏国、楚国的儒家、齐国的道家等,各自按照不同的思路来统治国家,相互抗争。

与今天的粉丝之战,本质上并无不同。

复兴的基础,首先社会已经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后会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思想,并坚持自己的信念,才有可能产生百家争鸣,才可能有文艺复兴。

但是,文艺复兴需要的不仅仅是短时间的曝光,15分钟的成名,网络上的骂战,一篇十万+爆文一个百万点赞的视频。

真正的复兴,需要历史的底蕴,能够传承下去的文化。

2019年4月15号,法国巴黎圣母院一场大火,烧毁了这个延续了850年的法国标志性建筑。这个事件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其悲怆惋惜。因为它是历史的亲历者,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无可替代。

故宫,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传承至今六百余年,中国建筑集大成的代表作,北京乃至中国代表符号之一。

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 其背后的核心,正是传统的中国文化有形的外在体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建筑,无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好载体。梁思诚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

第一次看到故宫、第一次看到平遥古城、第一次看到黄鹤楼、第一次看到布达拉宫……建筑透过历史传递给人震撼和追思,几百年前有人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并留下文字来赞美它。

建筑这种跨越时空的力量,让人可以与历史对话,这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正如雨果说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

3

近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我们看到到处是工地,抬头就是塔吊。几十年过去,人均30平米的居住面积,早已满足了正常的居住需求。城市需要升级,需要更新换代。

近几年各城市的抢人大战暴露出来的,不单是人口的问题,更是每个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本质上是城市文化的竞争。如何让城市建筑赋予文化内涵,让城市变得更文艺。

在城市更新升级的过程中,中式建筑成为主流,不单是中式建筑的外形,更是传统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复兴。

中式建筑有六大流派,青瓦白墙的皖派、拥有神秘土楼的闽派、正统严谨的京派、山水江南的苏派、稳重深沉的晋派、极具民族特色的川派。六大建筑流派代表了中国建筑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如何赋予了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是近年来房企重点布局的领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作品,比如绿城的小镇系列,重启了一种居住形式,这是中式田园风情的回归。小镇独立于城市,有一种桃花源的意味。

而城市中如何复兴中国文化,因为现实利益的诸多因素,更为艰难一些。城市中式建筑中,让我觉得能够媲美绿城小镇系列的,是泰禾的中国院子系列。

曾经参观过泰禾院子,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在喧嚣的城市中,能够沉下心来专心打磨中式建筑,需要一种情怀。

泰禾董事长黄其森曾经写过一本书《院子里的中国》,专门讲述中国的庭院文化精髓与情怀。无论是地产界还是文艺界,这都是为数不多的庭院作品。

或许这也是作为福建人的院落情节。黄其森在序言中写道,除了建造有形的院子,还要建设抽象无形的院子,那就是梳理全国各地的庭院文化。

中国院子把中国元素回归传统,青石阶、 柚木门、抱鼓石、影壁、浮雕⋯⋯把一个个的经典建筑形式,呈现在现代城市中。门庭知礼序,院落显禅意。曾听说业内有设计师竟然去淘宝买泰禾的设计图纸,其设计之精髓,可见一斑。

纵观城市中的建筑,大多命名参照西方,比如普罗旺斯、加州水岸、剑桥郡、海德公园等,而我们无法想象国外的某个社区,叫门头沟小区、石景山小区。这是文化的不自信,中国建筑复兴的梦想,需要有开拓者,中国院子,是泰禾走出的一小步。

而今,以泰禾中国院子为起点,二十三城四十五院,已遍布全国。我希望泰禾快一些,这样能更快实现传统文化的回归;也希望慢一些,可以更用心去时间打磨,更希望多一些如同绿城小镇和泰禾院子这样有情怀的企业和作品。

4

“宅中有院,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阅。不亦快哉!”林语堂曾这样描绘中国人的庭院,这也正是当今人心目中的终极梦想居所。

今天社会经济繁荣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我们所创造的文化、生活、艺术、景观,城市结构,会成为未来人们的城市记忆,成为新的中国元素,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在城市发展史留下浓墨重笔的一页,而这关键点,正是建筑。

中国式文艺复兴,当从建筑复兴开始。用法国文化学者阿尔贝·特施伟泽的话说:“一次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它比我们由此走出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要伟大得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