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难受?孩子世界的功利心与名利场

事情的起因发生在一个入夏前,风中依稀还残留着丝丝凉意的下午。自家老王得意洋洋地表示,获得了某APP一

事情的起因发生在一个入夏前,风中依稀还残留着丝丝凉意的下午。自家老王得意洋洋地表示,获得了某APP一张至尊VIP的豪车打车劵,减50元,不可置信的金额。

作为穷惯了,号称热衷骑共享单车和地铁日常的小编,在看路程不是特远、代金券金额足够诱人后,默默地同意了。

来接我们的豪车伺机一身西装革履,谈吐之间荡漾着豪车司机特有的贵族气息,连带着车上提供的气泡矿泉水,都在微酸中融入了讨人喜欢人民币的味道。

司机很健谈,听了我们家的孩子即将上幼儿园后,同样开始感慨家里有个学龄期孩子的艰苦和心酸。

豪车司机的孩子正在上小学,恰逢家里刚好有一套学区房,误打误撞地进了公立学校中排名十分靠前,号称权贵们挤破头也进不去的一类学校。

进了好学校,原本是一件令人欢呼雀跃的事儿,但这位爸爸却发自内心地考虑,要不要给孩子转学。

小编跟自家老王对视了一眼,完全不明白这位大哥的思考回路。

豪车司机却好似猜中了我们心中所想,对着后视镜,硬生生扯出一个坚硬的苦笑:

“我也知道好学校进去不容易,但要不是真撑不住了,谁也不想折腾孩子。”

短短20分钟的车程,在两位乘客的鼓励和支持下,豪车司机哽咽着说出了他和孩子上学的各种苦逼心灵历程。

“学校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国外游学活动。一次就5万。去过一次后,不想再去了。不仅仅是因为贵,还是因为觉得5万块钱够一家子出过玩好多天了,性价比太低。好在这个活动是自愿参与的,但新学期开学后的一段日子,孩子闷闷不乐的。一问之下才知道,全班就他跟另外一个条件不好的同学没去。没参加的学生,就显得很特殊。不仅不合群,还跟去过的同学没共同经历和话题。”

“也不是舍不得给孩子花钱,不过一学期光是这个课外活动就5万,一年就是10万。学校还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特长。英语、编程、机器人、钢琴、绘画……这些都是钱啊!学区房是家里的房子刚好在这里,我们的家庭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跟学校里各路权贵的孩子,真没法比。”

“这辆豪车是刚好因为公司有豪车接送的业务,我就换了车。开回家的时候,孩子特别高兴。一边围着车转悠,一边小麻雀似的在我耳边叽叽喳喳‘爸爸,您是为了接送我才特地换了车吗?太好了,以后您送我上下学的时候,就不会有同学嘲笑咱家的车了’。就连妻子也暗自伤神,说为了孩子特地换车,难为我了……”

豪车司机师傅一路的诉苦,让我想起了在2017年朋友圈爆火的推文《爸默妈泪|幼儿园里的歧视链与名利场》。

这篇推文,讲的是中产小康之家,在全家从香港迪士尼旅行回来之后,在上幼儿园儿子坚持要办生日会的过程中,彻底崩溃的故事。

在看这篇文之前,我跟大多数不以为然的家长心态一样:幼儿园的生日会,有什么值得崩溃的?但认认真真地看过之后,心中真的百感交集。

故事中的主人公,这位幼儿园小朋友的妈妈,是一位各方面表现都堪称典范的成功人士——女性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这样的条件和资历,放在任何一处,我都觉得她的优秀有目共睹。但就是这样一位女强人,却在孩子幼儿园“过生日”的风波中,溃不成军,甚至强烈怀疑自我。

为什么?

因为她天真地以为,孩子的生日愿望是“请全班同学过生日”,就真的只是“过生日”。并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终于千辛万苦的请来了两位跟她私交不错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参加生日会。却在收到对方庆祝时带来的高昂礼物吓坏了!

原来,所谓的过生日,在除了她之外的家长认知中,并不仅仅是一场生日会这么简单,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他们班第一个过生日的小朋友,是带全班小孩去了马术俱乐部过骑马生日会。从此,班级内以“过生日”为名的战争升级了。第二个孩子的生日会,父母包了儿童剧场给娃们演童话剧;第三个孩子的生日会,去了五星酒店,租了巨大的充气城堡;第四个孩子的生日会,自家别墅不用,特地去租了带大草坪的独栋别墅,请了公关公司组织会场,有小丑、有主持人、有dancer、烧烤派对……而小寿星被主持人请到台上发言时,当场直接吓哭。

而拼不过的父母,根本就不会在班里过生日!

看完了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爆款故事,很多家长一定以为,这样的生日会,一定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特别遥远?

现实告诉我们,真的不是!!!

我表姐家的孩子,就遇到了跟这位作者妈妈相似的情况。只不过,战场并不是容易被人诟病的大型炫富生日会,而是学校岁末组织的汇报演出。

原本的规模是各班级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练节目,然后上台演出给家长看,齐聚一堂,共度新年。却在各方家长势力深入后,彻底变了味道。

某家长联系到了市中心的大剧场,可以给幼儿园免费使用做汇报演出;某家属直接请来了电视台节目组,熊孩子们的汇报演出质量飙升至春晚规模;某孩子的爷爷是老艺术家,直接带来了叫得出导师名字的专业指导团队……

表姐家的条件不差,孩子表现也不俗,却硬生生地在各种综合因素下,成为了班级节目中,只勉强露个脸的替补……而那些坐拥更多资源与纽带关系的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们的众星捧月中,成为了全场的明星。

表姐的心酸难受,我当然特别理解。也对成人世界的那些不可说的规则与套路倍感无能为力。

这种掺杂着焦虑和难受的情绪,大概就是在今年年初,风靡全球的那本畅销图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里所描述的:中产阶级之殇。

在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里,在阶层固化的国家,中产表面上光鲜靓丽,可是一旦闯入了上流阶层,想要真正地适应和融入进去,那可比登天还难。

也不怪作者薇妮在书中的描述太过夸张。实际上,她带着孩子,绞尽脑汁挤进纽约上层社交圈的狼狈身影,跟拼一线城市学区房、名校名师补习班的你我她一样,本质上,都是为孩子未来,伤透了心、砸碎了一地尊严,崩溃无声。

都说孩子的竞争,从一出生就开始了。

早教机构、幼升小、小升初、高考、出国……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满是刀光剑影,容不得身为人母的我们有半点马虎。

谁让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呢?

但我们所争夺的、所撕心裂肺哭着喊着是“硬件”的东西,真的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吗?

临下车前,我突然心有灵犀地扭头,追问了一句豪车司机:

“在您看来,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每年两次,价值10万的国外留学,或者豪车接送、名师名校,和家世显赫的同学吗?”

豪车司机大哥明显愣了一下,转而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去年生日的时候,我问他想吃什么,想玩什么,想要什么。孩子只说,希望爸爸妈妈能抽出一整天的时间,带他去家门口的公园玩一玩;邀请关系好的1、2位同学家里一起吃个蛋糕乐一乐;以后下班多陪陪他,就好了。”

比起热衷于跟谁比个高低贵贱的家长们,其实孩子们的愿望真的很简单:

有父母和朋友的陪伴,就足够了。

而对我们家长来说,与其将成人世界的功利心与名利场,过早地植入进孩子的认知中,不如把你的自律、刻苦、坚信双手创造的品性和人生经历传承给孩子。

这些放在任何时代和阶层都优秀的品质,比财富和潜规则,更重要。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陪伴着孩子,拉着孩子,在适当的机遇面前拼命向前跑。

与其自寻烦恼,不如勇往直前。

悠贝十年10位大咖|彭懿的图画书和那些背后的故事

孩子兴趣班也有鄙视链?怎么选,给你支两招

你长大后,妈妈就没用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