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惯性,换一种思路临帖

总第一五二一 01/ 改良墨法 墨的浓淡干湿,不仅强化了平面的纵深效果、丰富了视觉感受、也有利于节奏

总第一五二一

01/

改良墨法

墨的浓淡干湿,不仅强化了平面的纵深效果、丰富了视觉感受、也有利于节奏感的视觉化再现。这一点,王铎为后来者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临帖的同时,对墨法的些许关照,其关注点较之前有所增加,熟练之后,必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02/

回归书写性

主要针对碑而言。碑刻的形成,必然泯灭了诸多的自然性。如何透过刀锋看笔法,汉简以及他体墨迹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兹参照的信息。或虚实,或波折,或藏露,或线条中段的起伏都应有法可依,不失格调。

03/

探索节奏

书写节奏的快慢对比,往往使作品出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比如《石门颂》用笔节奏对比强烈,线条显得老辣、激荡;而《曹全碑》则文雅静气,节奏必然和缓。行笔缓慢,线条宜绵厚,多得书卷气;行笔激昂、快捷,若富变化,常有豪迈雄壮感。临习某碑,若能在此反其道行之,必有新气象。白砥是临帖高手,我们举例感受一下:

04/

思考章法

隶书章法常被简单划分为以下数类:行列分明,字距大行距小,如《曹全碑》、《西峡颂》;有行无列如《杨淮表记》;行列不明如《开通褒斜道刻石》。事实上,这仅是一个粗略划分,远不能涵盖隶书章法的无限可能性。譬如《石门颂》,其章法有错落,有攲正,有疏密,有大小;或穿插,或避让;字距大小不一,行距疏密、曲直无章,穷变化于毫端,岂可简单猜度、归纳。

强化章法训练,不可忽视结体、用笔的变通,这一点最为不易。临习汉隶,可以串临章法。当然,这需要初涉者选择笔法较近者习之,逐渐深入。如《石门颂》可以和《三老碑》在章法上串临,而与《衡方碑》则较难。

05/

嫁接笔法

何绍基临《张迁碑》,化方为圆,去方拙,得古厚,是一种思维变革。后学临汉碑,也可借鉴之。以汉隶经典为体,掺以金文大篆笔意,挺得起,虚得下,格高韵雅,必有新意。若以楷、行笔意嫁接,必难高古。唐隶媚俗,盖因楷则。

再介绍一种破体临习,对不同书体的嫁接。如参照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以隶书临之。注意,是临不是抄。其要点是,使笔、结字不违隶书特点,以某一笔法为基,多注意《争座位》的开阖收放、大小错落,体察其贯气规律,并以隶书面貌写出。这种练习,利于检阅对隶书共性的把握,强化动感,丰富章法,别开生面。

以上诸种,可以分步练习,及至熟练而贯通。若一时情急,必顾此失彼,诚如上述临帖者,多有不逮。人言临帖是创作的桥梁,大体如斯。

|虎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