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满汉全席》竟有菜谱?不止!海外畅销菜谱都在这里展览

如果你是“老饕”,那在成都,5月绝不能错过的一场展览来了。 5月15日下午,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展在

如果你是“老饕”,那在成都,5月绝不能错过的一场展览来了。

5月15日下午,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展在成都博物馆4楼开展。这是中国第一场美食菜谱文献展,展出内容时间跨度大,覆盖35个省市,共约1200册菜谱和300件左右的粮票。

△展览美食菜谱

都知道辣椒是川菜之魂,但其实辣椒并非四川本地作物。蜀人“好滋味,尚辛香”,但辣椒这味辛辣调料,直至明末清初才被引进四川,后逐渐取代葱、姜、蒜等本土作料,与花椒一起构成了川菜最具标签的味道。而关于明清后川菜的发展历程及秘密,都将在这一场展览中被揭开。

共展出约1200册菜谱 川菜是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美食文化只能通过两种方式传承保护下去,一个是通过老师傅口口相传,另一个就是菜谱。”展品所属者二毛向记者提起了举办这场展览的初衷,他是诗人,也是美食家,已收藏了30年菜谱。

△展品所属人二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二毛从北京来到成都,之后在成都生活的十年里,基本每周六早上都和朋友去杜甫草堂专门收集菜谱。作为一个资深“老饕”,除了本身对菜谱感兴趣,希望从菜谱里找出几个老菜,改良复原后拿到自己开的餐厅里卖是他最初的目的。

在长期对比研究中,二毛发现,由于历史原因,与其他菜系相比,川菜是“融合性、包容性最强的”。从全国菜系反过来研究川菜,二毛也对川菜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并得出一个概念:口音相近,饮食文化就相近。他认为川菜并非一个狭隘概念,“西南地区如云贵川一带的菜系,可统称‘大川菜系’。”此外,二毛认为,老家重庆的菜也属于“大川菜系”范畴。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展出菜谱涵盖了35个省市,菜谱约1200册,粮票约300件,包含川菜、沪浙菜、扬州菜、京菜等各地菜谱,此外,还包含全套的《中国烹饪》、《四川烹饪》及国宴文献、酒店重要宴会菜单、中国人民解放军食谱、中国铁路饮食文献等。

△除了菜谱外,此次展览中还包含了一些粮票

二毛告诉记者,由于此次展览将成都作为主战场,因此展出的大部分都是川菜菜谱,展览将持续至6月15号。未来,二毛将在中国各大城市开展,届时展品也将以所展览地区的菜谱为主,他还计划将这个系列展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

策展人赵野告诉记者,作为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的活动之一,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补充,还将用文化输出的形式,将中国美食文化推向全世界。

失传的《成都满汉全席》 海外最畅销的中国菜谱都在这里

谈起此次参与展览的一千余册展品,二毛都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在国际美食交流中最有意义的一本食谱,是杨步伟所著的《中国食谱》。

5cdc0e411d4c0.jpg

△《中国食谱》

二毛提到,这本《中国食谱》于1945年在美国出版,是华人在美国写的一本中国菜谱。其作者杨步伟原出身于南京望族,是中国最早获得医学博士的女性。1938年,杨步伟随丈夫赵元任定居美国。后来,杨步伟通过实地走访中国各个地区的各个家庭,将收集到的菜谱编订成册写成这部英文版《中国食谱》,向西方人介绍中国菜与饮食文化。

“这本菜谱在海外非常受欢迎,当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再版二十多次,这是中国美食文化搭起国际友谊桥梁的见证。”二毛说。

此次展览中也有一些有趣的菜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静静躺着一本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食堂菜谱》。这是一本有着时代特色印记、记录贵州独山县美食的菜谱。

5cdc0e3e155b0.jpg

△《食堂菜谱》

这本菜谱在前言中即开门见山地提到,由于猪肉匮乏,菜谱中所有关于猪肉的菜其实都是用红苕和土豆做成。又因为缺少花生米,独山县人民别出心裁地将红苕加工成了类似花生米的下酒菜。

5cdc0e3c99376.jpg

△《成都满汉全席》

二毛也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展览中与川菜最有渊源的一本食谱——1959年4月于成都东城区商业局出品的、现已失传的《成都满汉全席》。

“它是川菜文献中,最具代表、最重要的文献,这本是已经失传的原版。”这本书系一位曾做过三次《成都满汉全席》的川菜泰斗,亲自指导两位弟子所作,内有80多道菜,包含前菜、硬菜、糕点等。

“现代川菜正在形成自己的文化,文献是最重要的载体。川菜只有从古书里走出来,从菜谱到转换再到复原,老百姓吃得到,才不会‘死’。”二毛说。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彭祥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