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马

null

null

《徐悲鸿骋马图轴》是徐悲鸿创作的纸本设色画。

图绘一匹骏马蹄踏秋草急驰飞奔的情景。马的颈部和腹部以软毫笔着浓墨一笔勾画,弧线粗重,富有弹性,表现出肌肉的力度。马的鬃毛和尾部在运笔施墨上毫无凌乱之感,其虚实相间的笔触,浓淡、干湿互衬的墨气,表现出骏马驰骋时鬃毛飞扬的飘逸洒脱。

绘于民国廿八年(1939年),徐悲鸿时年44岁。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9年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素描。1927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专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与马

喜画野马

徐悲鸿喜欢画马,但不像古人那样热衷于画鞍马,他喜欢画野马,喜欢野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羁的气质,更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些马儿们几乎都没有马鞍,没有缰绳,这样的考虑不仅从外形显出马的神骏和壮美,更是非常到位地把握住了一种自然的野性。徐悲鸿先生总结说:'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null

此幅徐悲鸿款双马图,图中两匹骏马,一匹低头吃草,一匹回首顾盼,神情激越。徐悲鸿用饱满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值得收藏。

徐悲鸿晚年绘马技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图中马的轮廓以线塑形,线条勾勒得准确、细劲、洒脱,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线描功力。马体的各部位以浓淡墨晕染,在层层笔墨深浅变化中表现出其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的马画一方面继承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另一方面兼容西方绘画造型意识,呈现出阳刚雄劲的国民精神诉求,开始了改造中国画的进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