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果看起来越来越像于丹?

为什么陈果看起来越来越像于丹?如果陈果不像于丹能火起来吗?同一个时代、同一种需求必须不断造就于丹、陈果。她们用不同的载体,相同手段,满足同一种需求。其实她们都是同一种角色“时代吹鼓手”,这要追溯到行业祖师爷孔子了。各个时代统治者都需要“吹鼓手”,一是推行执政理念,二是顺时歌功颂德,逆时麻醉人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容易上道,其实演员也可以,她(他)们都深谙什么是“邀买人心”,知道学生、听众、观众喜欢怎们听,用什么身段表达更让你入醉若痴,你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当红明星能挣大钱,她(他)们都是不惜作践自己供你一笑,甚至顶着骂名,肉麻媚上。陈、于老师带着身段、浓妆淡抹地讲课,那简直就是把自己当做艺术家在做表演呀!何况表演之后有这么大的功名利禄呢。

其实人人都懂,只是良知管着人不能做而已。

null

只要牢记两点,“上面爱听”,“下面爱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更重要。上面不爱听,没有你说话的机会;下面不爱听,没人用你。

《论语》也罢、《思修》也罢正儿八经地讲,谁也讲不出花来。陈、于二位都用了同一手段,我给定义为“泛释意”,就是把原意任意发挥,脱出样稿,剧本,怎么胡天怎么来,只要你爱听,这是二位的高明处,也是致命“硬伤”,当人们自己看看原著,动动脑子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鸡汤也就索然无味了。

null

陈果与于丹不同当下是用“麻药鸡汤”,直接给莘莘学子带节奏,类似一个传教士,布道吧。顺带不择手段捞金,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名利双收,可谓活脱脱当代精致利己者标杆。

于丹就有点“墨斗鱼效应”,毕竟城府不深,不是搞政治的料,加上德不配位,面对汹汹而来的名利,太膨胀了,一激动,把毒墨汁喷的太猛了,引起人们的反感。其实她的讲台要大得很,受众更广泛,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毒文化”,最毒有三。

一、是纠集司马南、孔庆东之流泛舟湖上,“附庸风雅”地宣称“做愚民”以媚上,不为苍生代言,专为帝王唱赞歌。

二、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她直接指责学生学业不精,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完全不顾劳动力市场供远远大于求的基本事实。

三、就是著名的“雾霾赋”让你呼吸雾霾的同时,还得吃她一颗苍蝇。

是不是像墨斗鱼猛喷毒墨汁?

null

算起来,自孔子以来,“吹鼓手”历久旎新,永远不会成为“非遗”项目。大家也不必盼着陈果赶快“过气”,有时代的需求,各种“果子”会不断推陈出新,这就好比通讯1G/2G/3G/4G,还有5G等着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