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 | 大数据揭示军民融合发展趋势稳定向好

“如今国产民营火箭从无到有,军民共享卫星数量相较5年前增加了一倍多,数据和案例都在印证着‘军民融合’

“如今国产民营火箭从无到有,军民共享卫星数量相较5年前增加了一倍多,数据和案例都在印证着‘军民融合’向好的态势。”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中信信托、中信科信共同编制并发布《新华军民融合发展指数报告》,报告团队成员、中信信托副总经理蔡成维一边指着报告图示一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份报告要把中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用一条条数据曲线和图柱呈现出来。

如何直观了解中国军民融合的发展状况?方法很多,可以查找各种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及新闻报道,但这些纷繁复杂的分析和零敲碎打的解释往往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模糊感,“该报告用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实现了军民融合全要素评价的精准与形象化展示。”蔡成维说。

融合需求催生新增长极

军民融合,往往需要在“高精尖”技术和“颠覆性”产业处着力。如何考核?体现在投入上就是研发投入的多与少;折射在产出上则是产业融合的盈与亏。

从报告中科技融合的各项指标贡献来看,因为联盟、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军民协同创新平台数由2012年的10个增加到2016年的25个;国家支持下的军民联合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数量更是由2012年的10个增加到2016年的22个。“平台数、项目数双双提升,融合的需求,催生了在战略新兴领域以军民联合科研项目为核心的创新增长极。”该报告团队成员、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中心研究员陈翰哲说。

“该研究还基于创新成果的交流与转化视角,以军民两用成果的专利数反映民参军、军转民的成效。”陈翰哲告诉记者,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国防科技领域的开放程度逐步扩大,非军工单位参与国防科技获得的专利成果数年均增幅7个点;军转民则比较复杂,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国防科技工业专利转化民品项目的数量逐年增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军工单位民品科研开发经费、民品科技成果量、民品科技成果产值都有所下降。

反映在产出上,产业融合的年环比增幅只有6个点左右,远远逊色于科技融合年环比增幅的20个点。而且,军转民指数的增幅在2016年不增反降,增幅回落到4个点,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产出效益滞后于投入是高科技领域的常态,而增速放缓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军民深入融合存在不通畅的隐患。”陈翰哲表示。

人财物跳出军队“小圈子”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有三个核心要素:军转民、民参军、军民协同一体发展。

“打破军民间的藩篱,体制机制是硬核,人财物的使用则是抓手。”该报告团队成员、中信科信技术总监李连宏表示,报告结果恰恰体现这一点:军民融合越是深入的行业和领域,人财物的投入和产出的规模增长更为明显,反之亦然。

“从综合评价来看,科技、资源、人才的融合指标走势是整个测评体系中最亮眼的三支。”李连宏给出一组数据:资源共享和人才共享2017年的指数比2012年基点指数均增加了50%,科技共享则几乎翻了一番,增加比例达到92.11%。

原因何在?政策导向起到重要作用。

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之后,军工重大实验设施向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报告显示,3年间“开放程度”从108点上升到133点,环比增幅8个点。而在2015年末,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军工重大实验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目录,直接推动了军工设施开放指数的更大幅度增长。

“一方面国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管理效能也在提升。”李连宏提示了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因为军民融合在传统领域固有格局已形成、很难快速改变,所以需在开发战略新兴领域发力。其结果是诸如航天工程(603698)、深海工程、信息网络建设等军民协同开发的指数持续增长。

报告还显示,随着普通院校国防特色学科点数量的提升,国防特色学科建设的投资额也在不断增长,普通院校向国防科技工业输送人才的数量年均环比增长可达17个点。与此相对,随着攻关科研项目与协同创新平台的增多,民用企业参与军品开发的技术人员和军工企业参与民品开发的技术人员数量年均增幅巨大,最高时可达26个点。

李连宏表示:“如果人才融合能借助地方优质教育培养军队所需的人才,也能使军队人才灵活跳出军校培养这个‘小圈子’,走向社会这个‘大市场’,能进一步实现人才开发的军地共享互补。”

仍需警惕背后潜在问

军民融合发展的趋势稳定向好,而数据背后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首当其冲的是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自提出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以来,由于情况复杂,改革迟迟未能全面开展,体制机制的束缚制约着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在发展态势上,军转民发展势头减弱。蔡成维指出,在军工企业开发民品方面虽然取得了探月工程、应用卫星、高技术船舶等标志性成果,但从宏观数据上看,军工单位民品科技开发投入经费多年徘徊,民品科技成果数量有所下降,产值增长幅度不大。“这样的趋势反映出,军工单位在武器装备供货任务饱满的情况下,对民品科技开发的热度有所下降。”蔡成维说。

在资源配置上,资本市场利用率低。社会资本的引入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途径之一。截至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总数为3337个,而涉军上市企业仅为111家,占比不到4%。社会资本、人才、技术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也更需要军民融合决策者通过深入理解类似军民融合发展指数这样的研究报告,客观理性地把握军民融合在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特征与趋势,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蔡成维认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