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教孩子识别假新闻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言咏/文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所小学的孩子们盯着展现在教室屏幕上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言咏/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所小学的孩子们盯着展现在教室屏幕上的几则在线新闻报道琢磨:世界上最年长的男子真有179岁吗?特朗普和马克龙在巴黎共进一顿晚餐的账单超过了15万欧元?——这是比利时一位记者带给学生的问题。他应比利时一家致力于揭穿假新闻的非政府组织lieDetertors之邀,教孩子们辨别真相。他告诉孩子:“在互联网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但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真的。你读到的所有的事都必须核实。”

比利时这家NGO并非孤独的尝试者。很多国家都意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培养孩子批判性读写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华盛顿大学甚至还开了一门特别的课程:抵制狗屁课。

课程的目的就是学会辨别互联网时代无用的、错误的信息并有理有据地驳斥它。是的,当微博、微信、短视频无孔不入地渗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广泛,但同时也难分真假与良莠。相比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教育落后了,我们还未准备好。英国一家致力于提高全民读写能力的独立慈善机构——英国全民读写信托组织(NationalLiteracyTrust)去年6月公布了一则关于“假新闻和批判思考”的调查数据,只有2%的英国学生具有识别真假新闻的能力。这家机构的调查数据还显示,一半的教师认为,教育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辨别假新闻所需要的能力。2016年斯坦福大学针对7804位学生的网络阅读方式进行调查,发现82%的学生不清楚广告和一般新闻的区别,很多学生根据报道所含细节是否丰富,或者是否配有图片来判断真假,而不是以信源的可信度为依据。

如果不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处理信息,我们都将沦为信息爆炸时代的牺牲品,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孩子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孩子所接受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他们习得的处理信息的态度和方式,也将成为伴随其一生的思维习惯。

因此,作为教育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或者相关社会组织成员,都应该意识到帮助孩子习得这样的技能是多么重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它能为后阶段培养批判性素养提供基础。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猎奇和煽动情绪是讨巧的,当标题和故事越来越耸人时,不要即刻相信所看和所听一定是真实的,也不要即刻就被煽动起情绪,不妨停顿一下,有意识地检查发布者的资质,这有助于识别发布者的意图——传播真实资讯还是哗众取宠或者抨击对手?再思考一下文中信源是否可信——发布者从何拿到这么多细节?比利时那位记者是这样教孩子识别假新闻的:特朗普和马克龙在巴黎共进晚餐账单超过15万欧元这则消息,发布者配了账单图片,这是“有图有真相”吗?不。请把图片放大,账单上为什么写了“14顶帽子”?为什么要在餐厅里买帽子?至于179岁老人那条新闻,勤快一点,动手在互联网上搜一下,就会看到这是一则已经被辟谣的消息。

教孩子辨别假新闻,除了可以对海量信息去芜存菁,还可以帮助孩子习得不盲从的思维习惯,既不盲从权威,也不盲从大众。不盲从的背后,是戒除思维的惰性,被动接收信息何其容易,但要质疑,还得有理据地质疑,需要开动脑力。勤于思考的习惯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而且,一个善于在喧嚣中辨别真相的人,往往也能拥有思维的理性。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在对公共事务的辩论中,需要更多的理性,更少的情绪。

比利时那位记者的课上到最后,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比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知道得更多,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现在你们可以独自在网上去任何地方。所以,唯一能真正思考和做出决定的人是谁?”孩子们齐声回答:“我自己!”——这是教育的真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